崔妍妍,王 军
Literature metrology analysis of study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elay of stroke patients in China from 1993 to 2013 year
Cui Yanyan,Wang Jun(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Beijing 100069 China)
1993年—2013年我国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崔妍妍,王军
Literature metrology analysis of study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elay of stroke patients in China from 1993 to 2013 year
Cui Yanyan,Wang Jun(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Beijing 100069 China)
摘要:[目的]分析1993年—2013年我国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我国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1993年—2013年正式发表的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的相关文献,利用NoteExpress软件和Excel 2007对文献的年度变化、作者及机构分布、关键词及研究内容等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1993年—2013年国内共发表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相关文献134篇,平均年发表文献6.4篇,呈线性增长态势;文献合作度为2.2人,作者合著率为89.6%;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院内延迟及诊治延迟;共获得各类基金资助22项。[结论]我国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相关研究总体呈增长趋势,处于发展初期;有效缩短卒中病人延迟诊治的干预措施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卒中病人;诊治延迟;计量学分析 2.6词频分布对134篇文献进行 词频整合分析,其中频次居于前5位的高频 可总结为:脑卒中/卒中/缺血性卒中/脑血管意外/脑梗死(92次)、延迟/院前延迟/就诊时间/时间因素/延迟时间(69次)、危险因素/影响因素(22次)、卒中知识/健康教育(19次)、现况调查/流行病学(15次)。
脑卒中的救治需要争分夺秒,卒中发作后,能否得到及时治疗,直接影响病人的救治效果和预后,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只有3 h~6 h[1]。但是由于卒中病人发病后院前延迟和院内延迟的存在,使得许多病人不能及时接受溶栓治疗, 其中院前延迟是自发病至到达急诊室的时间, 院内延迟是自到达急诊室至得到治疗的时间[2]。本研究采取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3年—2013年国内正式发表的脑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国脑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为提高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提供指导和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以(卒中OR中风OR脑梗死OR脑血管病)AND (院内延迟OR院前延迟OR 诊治延迟OR就医延迟OR就诊时间) 为主题词,检索从1993年—2013年收录的相关文献,用NoteExpress软件查重,剔除与本研究无关、无法获得全文以及同一篇文章发表在不同期刊的文献,共筛选出134篇文献。
时间禁食并不能改善胃内的环境,反而会加重胃肠道的应激反应[4]。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缩短术前禁食时间是可行的、安全的。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缩短禁食时间(3 h)与对照组常规禁食(8 h~12 h)比较,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明显降低,进一步证实了缩短术前禁食时间是安全的、可行的。
新生儿出生时体温调节中枢虽已发育成熟,但出生时体表羊水蒸发可引起新生儿体温下降。而且新生儿皮肤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饱和脂肪酸含量多于未饱和脂肪酸,而饱和脂肪酸的熔点高于未饱和脂肪酸,导致产热能力低于失热能力,当新生儿从子宫内过渡到子宫外时,环境温度显著降低,对新生儿的体温影响较大。足月成熟儿,出生时情况良好,将其暴露于22 ℃~23 ℃的环境中,几分钟后体温就下降1 ℃~6 ℃[5]。因新生儿体内无大量的糖原储备,在较为寒冷的环境下,新生儿为保持正常的体温而消耗大量的糖原,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6]。因此,部分新生儿出生后1 h内测足底血糖正常,数十分钟后就出现肌张力下降、出冷汗、发绀、呻吟等低血糖表现。关注新生儿体温和所处环境变化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重要环节。
本研究中通过缩短产妇术前禁食时间、新生儿出生后电热毯保温等护理干预,明显降低了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观察组新生儿中未发生体温过高、烫伤、触电、皮疹等不良情况。在使用电热毯的过程中潜在新生儿烫伤、触电等风险。预防的有效方法是购买质量好、有信誉的电热毯;电热毯置于包被内,温度加热至36 ℃~37 ℃,预热30 min,使用时在非充电模式下。当新生儿体温未在理想体温或发生新生儿低血糖时通过更换预热的电热毯继续复温。本方法安全、简单、实用、复温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2.3论文引用与被引情况134篇文献共引用842篇,其中中文引文344篇,占40.9%;外文引文498篇,占59.1%。全部论文的被引频次为0次~118次,总体被引频次为490次,篇均被引频次3.7次,其中被引次数≥1次的有97篇,占72.4%;被引10次及以上的文献共11篇。
[1]邵建芳,董跃艳,胡引,等.母婴同室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1241-1242.
[2]曾咏梅.健康产妇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303.
[3]王卫平,毛萌,李廷玉,等.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6-141.
[4]赵丽娜,徐金中,俞忆春.剖宫产术病人饮食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11A):3468-3469.
[5]涂晋梅,陈颖茵,张翠玲,等.新生儿移动保暖袋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医院,2010,9(10):80.
[6]吴焕.早期护理干预对生后2 h新生儿低血糖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311):127.
(本文编辑李亚琴)
1.2文献分析方法将文献导入NoteExpress软件进行管理和查重,应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收集文献信息,包括题目、作者、作者单位、发表期刊、发表年份、被引情况、论文类型、研究内容、关键词词频分布、合作度及基金资助等。使用Excel进行计量分析。
2结果
2.1论文数量及年度变化1993年—2013年我国累计共刊载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相关文献134篇,年发文量0篇~14篇,平均年发表文献6.4篇,文献增长呈线性增长态势,直线回归拟合优度为92.2%,见图1。我国学者从1994年开始报道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相关问题,此后几年鲜有相关报道。直到1999年,此类问题得到更多学者关注,全年有6篇相关研究论文发表。相对而言,2006年是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相关研究的小高峰,全年共发表论文14篇,此后一直处于平稳增长期。
图1 1993年—2013年我国卒中病人诊治延迟文献发表情况
2.2作者与机构分布本研究收集的134篇文献,其作者总数为296人,每篇文章作者数为1人~10人,文献合作度为2.2人。合作撰写的论文有120篇,合著率为89.6%。根据普赖斯定律m≌0.749篇,统计作者发文在2篇及以上者有34人,占全部署名作者的11.5%,共计发表文章82篇,占全部文献的61.2%,其中发文量最多为6篇,符合高产著者分布的数学表示,意味着研究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相关问题的作者群已初步形成。全部作者来自112家单位,以临床医疗机构(89.3%)为主。以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为准进行分析,134篇文献来自国内86家单位,其中发文量最多的单位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共发文5篇。发文2篇及以上的单位有12家,共发文41篇,占文献总量的30.6%。
2.4文献期刊分布134篇文献刊载在国内84种期刊上,其中《中国全科医学》刊文最多,为8篇,占总文献量的6.0%。其次是《中国卒中杂志》《华西医学》《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均刊文3篇。可以看出,中文期刊在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相关研究并未形成专题的核心期刊。
2.5文献类型和研究内容134篇文献中,研究类文献占91.2%,综述类占6.0%,经验及体会类占2.8%,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占主体,总体证据级别较高。主要研究见表1。
表1 134篇脑卒中诊治延迟相关文献主要研究内容(n=134)
2.7文献基金资助情况134篇文献中,共22篇获基金资助,占16.4%。其中获国家级基金资助者10篇,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者7篇,市级科研基金资助者5篇。
3讨论
3.1文献整体数量及年度变化分析从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相关文献的整体数量及年度变化来分析,文献总体数量为134篇,呈线性增长趋势,根据文献计量学观点[3]可以推论,我国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相关研究仍处于发展初期,信息增长比较缓慢。我国学者从1994年才开始介绍国外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相关问题,此后几年鲜有此类文献报道。直到1999年,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的相关文献数量有了一个明显幅度增长,可能与1998年Hill首次在国际上提出“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的概念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有关。
3.2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相关研究的作者群初具雏形一个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要形成核心,有2个重要条件:①开辟一个相对持久、稳定的论坛;②形成一个较“权威”的多产作者群体[4]。就刊载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相关研究的期刊而言,《中国全科医学》刊文最多,为8篇。其余文献分布于83种学术期刊上。说明国内刊载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相关研究的核心期刊群并未形成。文献作者单位以医疗机构(89.3%)为主,作者分布比较分散,共涉及296人,高产作者共计发表文章占全部文献的61.2%,发文最多者为6篇,其篇均被引用频次3.7次,符合高产著者分布的数学表示,意味着研究卒中病人诊治延迟相关问题的作者群已初步形成。文献合作度为2.2人,合著率为89.6%,反映该领域研究群体的研究能力及合作程度均达到了一定水平。所有文献中,16.4%的文献受到各级基金的资助,其中45.5%受国家级基金(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等)的支持,说明卒中病人延迟诊治相关研究的前沿性和重要性。国家和各相关科研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有助于该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从而形成稳定的优势研究力量。
收稿日期:(2014-05-26;修回日期:2015-08-18)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崔妍妍,讲师,硕士研究生,单位:100069,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王军()单位: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25.039
文章编号:1009-6493(2015)09A-317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