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福
【关键词】 幼儿教育;粘贴画教学;综合
能力;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4—0119—01
粘贴画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它是用毛线、植物的叶子、种子、蛋壳、卡纸、布、胶水等材料,结合实物形象,通过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进行手工粘贴和创造,组成一定的图形和画面,具有美感和欣赏价值的美术作品。它的特点是造型灵活、色彩鲜艳、表现力强、技法简易,材料容易获得。因此,利用丰富多样的粘贴画操作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笔者长期在幼儿粘贴画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反思和研究,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技巧。
一、运用丰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学习粘贴画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品。相关研究表明,幼儿动手操作可以引起大脑的兴奋和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用感官的信号,而且更多来自于手的信号。当幼儿注意的对象变成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幼儿的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学习兴趣就会高涨,高涨的兴趣会使幼儿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既是幼儿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也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知倾向。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粘贴画活动前,要精心准备相关活动材料,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粘贴画操作材料,并给幼儿的操作活动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幼儿在粘贴画活动中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选择和使用材料,让他们自主设计,用自己的头脑去感知、思维、创新并发现粘贴画的技巧和方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范画引领,提高幼儿构图的思维想象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幼儿思维的形象性决定了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物、形和色等现象产生兴趣,帮助幼儿建构初步的表象。内容具体、形象的范画能为幼儿建立具体的表象,也可以使幼儿借助画面利用操作材料通过“手、眼、脑”并用去感知、想象画面的构成,在粘贴画制作过程中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索和创作。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粘贴画活动的过程中,应运用范画图片来引导幼儿进行创作,让图片的画面在幼儿头脑中先建立表象,并初步帮助幼儿养成思维、记忆和想象的习惯。如,我再指导粘贴“小汽车”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出示了一副小汽车的图片,让幼儿先观察、了解小汽车的外形特征,再让幼儿选择所需材料进行粘贴。在活动中我适时用语言提示和具体指导让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创作的过程与结果,为幼儿提供大脑思维的机会,然后让幼儿利用材料的可操作性,通过剪、拼、粘、贴等方法对画面进行补充和完善,制作出一幅完美的画。这样幼儿不但认识了小汽车,提高了观察事物的能力,而且还掌握了粘贴画的技能,促进了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三、运用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轻松获取美感体验,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粘贴画不是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材料非常广泛,可以是大自然中的各种树叶、废旧报纸,也可以是大小不同的石头、瓜子壳、包装纸、毛线、胶水等。如,在粘贴画“海底世界”的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运用不同形状、大小的树叶,不同颜色、粗细、长短的毛线等材料,充分发挥他们的自由想象,大胆创作,幼儿都可以制作出一件件各具特色的作品。这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美感体验,提高了其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互相欣赏和评价,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纲要》中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粘贴画创作的过程中,要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幼儿作画时不需要有太多的干涉,允许幼儿小声地边看边想、边贴边讲、自由表达和表现。在完成粘贴画作品后,教师要以多种形式组织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同伴们的作品。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主动评价别人作品的意识,还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幼儿的知识经验是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的,各种能力是在不断训练和实践中提高的。在粘贴画教学中,教师只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丰富多样的粘贴画材料来调动幼儿参与的兴趣,才能让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