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银生 周晓华 刘良源
"摘 要: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看后感慨颇深,联想我省唯一一个昆虫学院士杨惟义诞生120周年之际,特撰写此文,略表敬意。
关键词:生态理念;综合;立体;防治
杨惟义院士(1897~1972)是江西上饶县茶宁镇人。是一个历经艰苦拼搏成才的典型。童年丧父与贫困阻止不了他奋发图强、立志成才的追求。他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级教授,是唯一在江西长期任职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最早的昆虫研究学术团体“六足学会”的创建者之一,是我国近代昆虫研究开拓之一,是我国半翅目昆虫分类奠基人,是著名的昆虫学家,是英国皇家昆虫学会和法国昆虫学会会员。
1 杨惟义生态理念
1.1 幼小立志治害虫
公元1905年,8岁的他跟随父辈下田劳作,发现解剖稻白穗茎秆中有嫩白肥胖的小虫蛀食,造成水稻谷子瘪空,颗粒无收,不信服父亲说的“天意”,很想弄明白这个道理,立志长大后学会治虫,帮所有种田人消灭这些害虫。后来才知道,当年和父亲看到这些钻心虫就是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等水稻害虫,是钻到地下禾蔸里过冬,第2年惊蛰后,幼虫化蛹,蛹羽化成螟蛾成虫,飞到禾苗上产卵→幼虫→钻进稻杆内蛀食稻茎,从而造成稻茎枯心和白穗。作者联想解放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秋冬季,二晚已收割,田里红花草籽尚未发叶时,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要务就是到稻田里拔禾蔸,然后集中烧毁其老熟幼虫,这就是杨惟义在1949年建国后向江西省政府邵武平省长提出的“三耕治螟”法(积极秋耕、普遍冬耕、提早春耕)[1]。这种理念不但不花钱,还可杀死除螟虫以外的其他害虫。
1.2 寒门学子进“施饭”,入农学殿堂
公元1914年,杨惟义考入上饶鹅湖师范学校,师范即“施饭”,吃饭不要钱,学杂费不用交,这为杨惟义提供了一次升学的机会,为他攀登科学高峰架设了第一座桥梁。尔后又进入上海大同学院,猛补读英语,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修科大专班学习,为日后的中、英、法、德语、拉丁文功底的提升,为走上学农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参与筹建中国最早的“六足学会”(昆虫学会)
公元1924年,中国最早的昆虫学术团体“六足学会”在南京成立,由张巨柏、吴福桢先生发起,杨惟义参与筹建,成为最早的20个会员之一。1927年,“六足学会”改名“中国昆虫学会”,张巨柏任会长,杨惟义兼任会计。昆虫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昆虫学会的开创,成为我国昆虫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启端。
1.4 主攻半翅目分类研究
世界昆虫约有300多万种,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只能集中一个主攻方向,就是昆虫纲中较大的一个——半翅目昆虫分类研究。这些害虫是侵害粮、棉、油、蔬菜、果树和林木的主要敌人,如若能有效控制其发生发展,对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贡献很大。他曾说:“发表新种不算什么了不起的贡献,能打得下害虫才算对生产起到重大的作用。本人既生于世,享受社会上之各项供应,则必须报答社会,用其所学,努力设法消灭各种虫灾,藉为人类解除痛苦,以毕生之精力,作昆虫之研究。”
经杨惟义查悉,中国有半翅目75属155种及21变种。其中7属21种及6个变种是杨惟义的新发现,是中国昆虫分类上的一大贡献。
1.5 生态防治有见识
公元1931~1935年,杨惟义5年的出国考察所见所闻启迪良多。法国面积不大,但每年出口农产品在西方大国中占有一定地位,这与农作物的害虫防治得好有关。对虫害的治理尽量少用化学药物杀虫剂,而用生物杀虫剂,这样既保护了环境,不污染水源,又节约了成本。比如在林区防治松毛虫时,就多培育爱吃松毛虫的鸟(山喜鹊)达到以鸟治虫的目的。庐山石穴臭蝽放爆防治,贮粮害虫米象“干晒密藏”防治,“三耕治螟”,“填老沟、开新沟”杀灭钉螺、跳蝻,棉田中耕除草防棉蚜,除虫菊液广谱防治卫生害虫、仓贮害虫、果树害虫、蔬菜害虫等,均是采用本土植物有机农药替代进口的DDT、666无机农药,对人无害,灭虫效果又好,他竭尽毕生的努力推广,一为国家减轻了外汇的负担,二是切合实际,深受农民的欢迎。
2 弘扬创新杨惟义生态理念
纵观杨惟义院士防治害虫的思路,就是“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方针,抓住害虫生活史中薄弱环节,改变害虫的生活环境,利用害虫的天敌,尽量少施或不施化学农药,达到既消灭了害虫又省钱,发展农业生产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真正体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效益的有机统一。
2.1 稻——萍——鱼——鸭模式
当秧苗站定发蔸之时,种下红萍,1周后放入鱼苗(鲫鱼为好),1周后再放入上饶麻鸭饲育(秧苗未发蔸时不能放入,以免秧苗不能正常生长),麻鸭和鱼吃害虫,鸭、鱼粪便可供水稻做肥料,鸭还能疏松水稻根系,促进分蘖生长,红萍生产氮肥又可供鲫鱼、麻鸭铒料。这种循环、立体水稻栽培模式很有实用价值,中央电视台农业栏目常有报道。迄今,云南、广西、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在采用这种模式。当然,此模式要有专人看管,到了水稻抽穗壮实时节,就不能再放鸭了,以免麻鸭损坏稻穗,一般应在水稻插秧后15天左右放入麻鸭,此时也正好和为害水稻的螟虫及其他害虫发生期相吻合。据日本福冈农业综合试验场资料显示,鸭在稻田中采食昆虫的种类有叶蝉、飞蛾、椿象等30种,1只鸭1小时采食昆虫有213只,1只鸭胃内有昆虫417~1033只,植物数478~628个。从稻田放鸭到停止放鸭,约为60天左右,稻田共作模式中鸭的功效和生态效益分析表,见表1、表2。
2.2 茶叶、油茶、果园——紫云英、三叶草——养鸡模式
此模式就是在茶叶、油茶、果园,特别是在新开发的园地,秋末冬初紫云英种子拌少量磷肥撒入园地,待其春季茁壮生长,清明前后翻入土中做绿肥。而后,又可将三叶草种子拌少量磷肥撒入园地。立夏后,三叶草生长旺盛,直至秋末冬初,地上部分才会死亡,此时正好赶上茶叶园、油茶园、果树园地秋挖时节,将其翻入土壤中作为基肥。除了紫云英、三叶草播种时节,农家土鸡随时都可放入,鸡吃茶毛虫(茶毒蛾幼虫)、蛴螬(金龟子幼虫)等害虫,鸡粪又肥入园地,等于给茶叶、油茶、果树追肥。这样既可减少化肥、农药的施入,又间接产生经济效益,两全其美。
据资料介绍,2014年,江西省粮食作物面积369.73万hm2、茶叶面积7.56万hm2、果园面积40.41万hm2,合计417.7万hm2。同年,全省农用化肥施用量43.06万t,价值291680万元,667m2消耗价值46.6元,化肥、农药合计667m2消耗价值261.5元。如若采用“作物——家禽”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则667m2可节约261.5元,
3 结语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杨惟义院士以综合防治害虫的生态理念很多很多,这里仅对“稻、红萍、鱼、鸭”共生模式和“作物——家禽”模式作一简介,供同仁商榷。对于杨院士的生态理念,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实际,创新发展。这对在探寻解决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的“三农”问题的今天,大有指导作用,对全面解决农村脱贫问题也不乏指导意义。
(收稿:2016-06-06)
参考文献:
[1]李国强.从放牛娃到院士——昆虫学家杨惟义的故事[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04
[2]徐俊如.生态农业理论与实践[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6-205
作者简介:周银生(1964-),男,农艺师,主要从事植保植检工作。
通讯作者:刘良源,男,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生态环保事业。
摘 要:软腐病是蝴蝶兰主要病害之一,本文总结了软腐病的发病症状,分析了软腐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对有效防治该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蝴蝶兰软腐病;发病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蝴蝶兰原产热带、亚热带,是常绿草木花卉,性耐阴、喜热,适于凉爽湿润环境生长,蝴蝶兰是兰花中的极品,具有“兰中之王”美称,以其高贵典雅、花期长,颇受人们喜爱。适于美化客厅、卧室,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畅销国内外市场。随着其价格的提高,北方地区设施栽培面积逐步扩大,但由于温室内的温度、光照、温度及水肥管理措施不到位,病虫害防治措施单一,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从各种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上看,软腐病较为棘手。
1 软腐病的病原
软腐病的病原为一种欧式杆菌,属细菌,短杆状,两端较圆,大小为(1.2~1.9)?滋m×(0.5~0.9)?滋m,革兰氏染色阴性,鞭毛周生,2~4条,不产生荚膜和芽孢。将患有此病的病叶组织一小块,最好是取自病部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切下,放在玻片上的水滴中,加盖玻片轻压后,立即放在显微镜低倍视野下检查,切口处常有大量混浊的细菌溢流出。
2 软腐病的病状特点
各龄期蝴蝶兰叶片不同部位均可感染。最先在叶部及根茎部出现水浸状斑点,并迅速扩大为淡褐色烂斑。病原菌从叶背侵入,叶面呈黄色病斑,病原菌从根茎处浸入,则整株迅速变黄。腐烂的根部有臭味,感染处组织腐烂,流出灰褐色粘稠物,轻碰即折倒溃烂,在干燥条件下,病部逐渐失水变干,呈薄纸状。叶片感染后,病区表皮与叶肉、组织分离,受到如浇水、施肥、喷药、移动盆株等外力时极易破裂,此时释放出含有软腐细菌的液体污染健康叶片和植株,造成二次污染,加速了该病的蔓延和扩散速度。
3 软腐病的危害特点
细菌性软腐病以危害边叶、心叶、叶鞘、基茎为主,危害边叶时,先在叶片正面出现绿豆大圆形、水浸状斑点,扩展速度特快,条件适宜时经5~8h能迅速扩展成直径3~4cm圆形水渍、烂斑,进而蔓延成片状乃至全叶,使叶片软腐,叶肉软腐后残留丝状叶脉,并溢出脓样渍液,散发出烂苹果气味[1]。危害叶鞘时,从包茎膜开始沿叶脉向上,使叶片局部变黄,扩展后叶鞘连叶基部分变色软腐,整片叶片脱落。心叶发病和边叶发病症状基本相同,严重时连同基茎一同腐烂,整个植株死亡。
4 发病原因
4.1 棚室重复利用,病菌基数大
4.1.1 真菌引起。引起软腐病的真菌在土壤、杂草、钵苗床、种苗上越冬,经风雨传播,从伤口和气孔侵入,条件适宜时可发病,成为初始病株的主要侵染源,病菌基数越大,当年病害发病程度越重。
4.1.2 细菌引起。引起软腐病的细菌跟真菌的生存方式、传播入侵以及发生条件基本相同。目前蝴蝶兰多采用温室大棚无土栽培,由于棚室重复利用,室内土壤、苗床、盘钵、墙壁上都存有大量病菌,使该病一年重于一年,即使是新棚,由于从疫区引种,种苗本身带菌,也成为该病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4.2 高温高湿
据观察,温度超过26℃,湿度超过60%时,植物开始发病,随着温度、湿度的增加,病斑扩展迅速、传播速度加快[2]。温室大棚在保温的同时,特别是夏秋季节,温度接近饱和,室内湿度也大大高于室外,即使有风机通风和水帘降温,白天温度仍在30℃以上,夜间也在27~30℃。水帘在降温的同时,又增加了棚内湿度。因此,温室内较室外更具发病条件。浇水时,溅起的水珠极易把病株上的病菌向周围传播,形成以老病株为中心的发病中心区。风机在通风的同时,又加速了室内空气流动,加快了病菌在棚内的扩散。同时,由于夜间湿度更大,病斑扩展速度和植物发病率大大高于白天。一夜间小斑变成大斑,健株变成病株,植株品系间感病程度有很大差异。一般大叶品种较感病,叶面蜡质厚的较抗病,未开花植株较抗病,开过花的植株较易感病。
5 防治措施
5.1 物理防治
蝴蝶兰软腐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季,即所谓蝴蝶兰休眠季节,软腐病发生较轻,荫棚栽培蝴蝶兰软腐病每日株发病率为0.01%~0.02%,且在器官内扩展蔓延速度慢;3~4月份后,蝴蝶兰进入生长季节,其发病速度明显加快。系统调查(每周2次)4~6月每日平均新增发病株率分别为0.08%、0.17%、0.30%,特别是高温、闷热天气,若棚内抽风效果不好,发病株率可增至0.83%,如不及时采取喷水降温、抽风通气等措施,软腐病流行势头会更加强劲。
5.1.1 加强水肥管理。蝴蝶兰是喜温、不耐高(低)温的植物,空气湿度高、有微风的环境最有利生长。因此,高温季节,以水调温,以水增湿很重要。一般晴天每周浇水2次,要求浇透。每天还要求喷水1次,喷湿叶面即可,主要是增加空气湿度,不要浇得太多,否则会影响根部透气,降低抗病性。浇水宜选上午较好,下午、傍晚不宜浇水,否则会使叶面留水过夜,有利于软腐病发生,对于基质长期过湿苗,可去除营养钵晾苗。水质对软腐病的发生影响也很大,一般认为以雨水、溪水、山塘水浇水较好,但从病害防治角度考虑,要求水质清洁、无污染、无杂质、无沙粒,水中含沙问题要特别关注,在源头加纱布过滤,用含沙水浇花,会直接伤害叶表,引起软腐病侵入。蝴蝶兰是需水量多的花卉,但是浇水量过大、过勤,钵体内基质含水量过多,长期处于饱和状态,通气性差,容易引起烂根,影响植株健壮生长,降低抗病性。每次浇水时应做到间干间湿、不干不浇、缓水慢浇,防止水溅到叶片上,以水刚渗到钵体基质为宜。蝴蝶兰施肥一般都是结合浇水进行,施肥应遵循薄肥勤施,以富含氮磷钾的复合肥和有机肥为宜,幼苗期可施含氮素高的复合肥,催花期施含磷钾素高的复合肥,夏季高温发病期还可增施钙、镁等微量元素。
5.1.2 通气管理。利用通风设施,在闷热天气保持微风吹拂,非常重要。通气可调节湿度,在喷水后,可防止叶面长期积水,减少病菌侵染机会;通气良好,还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如果与喷水措施综合应用,降温效果更明显,有利于蝴蝶兰生长。通气还可降低棚内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增强蝴蝶兰的抗病性。华南地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就要开启通气设施直至秋末为止,视情况关闭。一般情况下,白天开启,晚上关闭,晴天开启,雨天关闭,但在无风、闷热条件下,雨天晚上也应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