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梅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审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87-01
作文是对字、词、句的综合应用,考察的是学生如何运用语言符号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然而,在考场和日常学习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表达思想感情,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审题能力。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审题异常关键,学生能否正确地把握题目,直接决定了文章写作的方向是否正确。本文主要探讨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审题。
第一步:确定体裁类型
所谓“体裁”就是文章的类型,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等,初中语文作文的体裁,一般是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什么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体裁呢?因为不同体裁的结构是不同的,写作时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别。比如议论文,其核心就是对某一观点的论证,有核心论点、分论点、论据等,写作时层次感要鲜明、逻辑要清晰,以便让读者清晰地了解所论证的观点。而记叙文的核心是对某一事件的记叙或对某一人物或事物的描写,其写作有六要素,分别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而描写又有白描等手法。所以说,明确文章的体裁,对于文章的写作极其重要。很多学生在写作之前,没有明确文章体裁,导致最终写出的文章变成了“四不像”。
第二步:分清作文题目类型
明确作文题目的类型,对于正确审题与命题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作文的题目分为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其中命题作文就是给学生一个固定的题目,审题的难度比较小,其关键点就是作文题里边的核心词,如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题目是“有感而发”,其关键词就是“感”,但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抓住关键词而出现跑题的现象。半命题作文是给学生题目的一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对其进行补充,补充的词语不同,文章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话题和材料作文作为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其审题的难度比较大,要求学生根据对材料和话题的理解进行有针对性的命题。
第三步:运用有效的审题策略
(一)题眼法
所谓“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如果在审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住题眼,就能领悟到题者的意图,从而避免在写作中出现跑题的现象。下面,笔者从命题、半命题和话题作文三个方面来阐释一下“题眼法”的运用。上面提到过,命题作文给出确定的题目,完整地表现出出题者的意图,这样的作文看似简单,其实也不简单,因为不少命题作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有时学生难以把握。比如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作文题目是“从生活中找‘米”,这个“米”就是题目的题眼,只有将这个题眼把握住,才能较好地完成作文。在完成半命题作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两点,首先要明确补充的部分是名词还是形容词。其次要明确题目中隐含的意思,半命题作文中每个字都非常重要,比如题目“ 也是美丽的”,其中的“也”字就很关键,隐含的意思是说在普通人的意识中,需要补充的内容并不是美丽的,这样一分析就可以想起“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等诗句。话题作文往往没有明确的题眼,而每则材料和话题都有自身的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其实就是题眼。比如“请以‘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个“善”字就是题眼,学生只有围绕此话题进行写作,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够符合作文要求。
(二)转换法
很多命题作文的题目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把握,这时如果教师采用转换法,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所谓“转换法”,就是指将题目中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具体的人、物和事,从而明确写作对象,如作文题目“我也追‘星”,星星是一个很明确的事物,但是追星星似乎不符合我们的常识,并且题目中“星”是加了引号的,因此可以明确这里的“星”并不是我们日常所理解的星星,而是明星,他们就可以是影视、音乐明星,也可以是文化名人,这样确定到具体的人,作文就可以写详实了。
(三)添加法
一些作文的题目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写作对象往往是模糊的,这时我们可以运用添加法。所谓“添加法”,就是对题目添加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题目变得更加具体,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比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作文题目是“脚踏一方土”,如果添加“故乡的”三字,就变成了“脚踏故乡的一方土”,这样写作方向就明确了,即要写出对于故乡的热爱;如果添加“异乡的”三个字,就变成了“脚踏异乡的一方土”,写作的方向有“同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
总之,作文的写作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有着一定的章法,在所有的章法中,审题最为关键,因为方向是根本,如果方向都不对,即使文不加点,也是“驴唇不对马嘴”。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