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兵
【关键词】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
三重三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077-01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目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许多异化现象,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趋于合理,更有实效呢?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应避免“三重三轻”。
一、小组合作不能重形式轻内容
【案例一】
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时,他是这样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先出示合作题目:“请大家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下面的填空: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是( )形状,长方体有( )条棱,( )个顶点。”
【思考】
本案例教師采用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这样的小组合作并没有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是一种典型的重形式而轻内容的合作。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小组合作了,但是这种合作的内容是肤浅的,它不是为了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进行合作。因此,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合作应该摒弃。
笔者认为,在教学时教师要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合作学习?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知识点比较简单,没有产生合作的需求,也就没有合作的必要,而即便是“合作”了,也不一定要规定合作形式,而应放手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采用适合自己的形式展开合作,而且合作的内容可以更宽泛,只要是与长方体有关的知识,学生都可以通过合作来探索,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关于长方体知识的表象认知,为后面的长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学习奠定基础。课堂上,有的小组是先通过观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有的小组是通过拆解一个长方体各个面来获取有关长方体的知识,还有的小组是通过装配一个长方体来探究长方体的各种属性,最后获取有关长方体的知识也是多种多样的,几乎涵盖了长方体所有的特征。
二、小组合作不能重预设轻自主
【案例二】
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时,通过小组合作来展开一个长方体并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序地进行,在学生剪长方体时,把每一个步骤都给规定死了,先剪什么,后剪什么,最后如何展开,都有详细的规定。笔者与该师交流时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安排,他的回答是因为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而且自我控制能力又比较弱,如果放任他们自由来剪的话,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够有序地把一个长方体分解成一个平面图形。
【思考】
笔者不敢完全苟同这位老师的说法。这样的预设,看似课堂教学得以有序地进行,学生的表现也能够给人一种完美的感觉,但是学生在这样的预设下,却没有了自主。这是违背了新课标提倡要让学生个性化学习,学习过程中要有自主权的理念,导致学生的数学素养也不可能得到全面发展。
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放手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识与判断进行合作,要让学生自主去思考一些合作方法,而不是由教师事先预设。因为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懂得如何去独立处理问题。所以,在教学上述片段时,笔者并没有给学生预设好方法,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想出办法来解决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用分解法,也可以用丈量法……最后,无论学生用哪一种方法,都探索出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的小组合作就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会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等着别人告诉自己方法后再来处理。
三、小组合作不能重合作轻理答
【案例三】
在一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笔者连续听了多位教师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这些教师在教学时,也都能够将小组合作的策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但是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却退避三舍,不闻不问。在合作结束时,教师也只是简单地让学生交流一下小组合作的结果是什么,但对于学生在合作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合作策略却没有进行理答。
【思考】
这种只重视学生小组合作的结果是否合理与正确,而缺少对合作情感与合作技巧的理答,不利于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兴趣。因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无论自己所采用的方法如何,自己是如何克服种种困难来完成合作任务的,都得不到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大受打击。
在学生小组合作时,无论是在合作过程中,还是在合作之后,教师都要给予学生恰当的理答,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才会努力寻找更好的合作策略。当然,这种理答也不是无原则的夸奖与肯定,而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语言艺术让学生既能感受到自己合作中的不足点,又能发现自己在合作时的优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一种毫无压力的状态下调整策略,让自己的合作更趋于完美。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