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燕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补白艺术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083-01
“补白”是指借助想象或联想,补充课文中的“空白”,从而深化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补白是一种艺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运用补白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有效地进行补白、拓展、想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内涵意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品味能力,让阅读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一、音乐补白,渲染氛围,激发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美妙音符中渗透着创作者的情感,最易打动听者,引发听者的情感共鸣。同时,优美的音乐能够激发听者的想象空间,让听者进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使听者如临其境,从而引发情感共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借助音乐引导学生进行补白,往往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感悟,从而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把握文本的内涵意蕴。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巧配音乐,设置情境,让学生有效补白,大胆想象,借助音乐独特的情感魅力,拨动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鳴,引导学生深刻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促使学生有效学习。
例如,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朱自清《春》一文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富有诗情画意,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给人带来的希望和力量。在教学时,为了营造春意盎然的氛围,让学生体会春的优美意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通过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引导学生放松心情,尽情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憧憬未来、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二、情节补白,深入领会,把握内涵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作品出于谋篇布局等方面的需要,往往会省略一些情节,留下悬念,给读者创设了再创造的空间和补白的意愿。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情节空白,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联想,有效填补空白,从而帮助学生深入领会文本,把握文本的深层内涵。
例如,在鲁迅《故乡》一文中,少年闰土称“我”为“迅哥儿”,中年闰土在见到少年时期的好朋友“我”时,态度却变得恭敬起来,分明地叫“我”为“老爷”。教师可以抓住这处描写,鼓励学生放飞想象力,填补闰土此时的心态和“我”痛苦思索的细节,使学生的理解感悟变得丰盈。再如,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孔乙己》一文这样结尾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看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两者相互矛盾,孔乙己究竟是生还是死?颇耐人寻味。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品行、性格特征等进行想象和联想,对这一空白情节进行填补和再创造,以丰富人物形象,深化学生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把握。再如,在教学《皇帝新装》这篇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皇帝在游行完毕回宫后对老百姓会怎样?对小孩子会怎样?对骗子会怎样?反过来,老百姓会怎样看待皇帝?大臣们会怎样看待皇帝?可以要求学生为《皇帝的新装》写一个续篇。
三、意境补白,再造想象,品味意蕴
在许多诗歌中,作者往往不进行实写,而是从虚处着笔,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这时,读者就要对诗歌中那些虚无的意象进行想象,捕捉诗词中隐含着的“实”的事物,体悟其间蕴含的情思和意趣,因此,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诗歌鉴赏规律,巧妙运用“补白”艺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诗歌的意境进行再造想象,填补诗人留下的艺术空白,从而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譬如,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中,作者描绘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9种物象,一字一句,一字一景,巧妙连缀,构成一体,反映了作者的匠心设计、巧妙构思。再冠以“枯、老、昏、小、流、古、西、瘦”等鲜明的修饰语,借助白描手法,动静结合,明暗交替,将一幅意境苍凉、萧瑟悲怆的深秋晚景图具体生动地勾勒出来,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言简意丰,意蕴深长。要想深入体会这样的情境,把握诗歌意蕴,就必须展开联想和想象,补白出一个羁旅天涯的游子饱含的悲苦与心酸。
总之,补白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扣教学内容,合理运用补白艺术,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理解、填补、创作,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参与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