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16-01-05 13:17:08梁丰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7期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新常态互联网

梁丰

摘 要:世界上曾有不少中等收入国家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陷入停滞状态。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降为中低速度,对中国是否将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担忧日益增多。为此,对“中等收入陷阱”现实中理解上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分析了在理解“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时要注意研究互联网经济下的新变化带来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准确理解“中等收入陷阱”,树立新常态下对未来经济的信心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停滞;规模经济效益;“互联网+”;经济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5-0240-01

在2015年4月举行的“清华大学中国经济高层论坛”上,财政部长楼继伟称未来5年或10年中国有50%可能性滑入“中等收入陷阱”。随着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中低速度,2015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首次破“7”达到6.9%,以及外部环境的日趋严峻,“中等收入陷阱”已经成为从学术界、政府到企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现实中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解还存在很多误区或是一知半解。这种由于理解误区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犹豫一道没有应验的魔咒,对新常态中国经济的预期产生了消极影响,打消了人们对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信心,不利于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因此准确认识和把握“中等收入陷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提出

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是指鲜有中等收入国家成功地发展为高收入国家,不少中等收入水平国家,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在生产要素成本上无法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在高端科技、产业水平方面无法与高收入国家竞争,陷入经济增长的徘徊和停滞状态。世行的统计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如果发展顺利,会很快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达到3000美元的水平后,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会积累诸多矛盾,遇到很多影响其进一步增长的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阻碍、产业结构、人口变化以、外生的经济冲击及错误的战略决策等,进入“中等收入陷阱”,最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各方面陷入停滞状态。

2 “中等收入陷阱”理解存在的误区

当前国内的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媒体在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分析讨论上还存在很多不够严谨的地方,这一名词经过新闻媒体的传播后普通民众对它认识还比较模糊,停留在一知半解状态,还存在很多误区。这表明“中等收入陷阱”现象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其中的机理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在认识这一问题上,我们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和边界还很模糊。“中等收入陷阱”是根据世行对低、中、高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现象总结出来的,还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更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和特征。根据世行的划分标准,收入水平1006美元为低收入国家,收入水平在1006美元到12275美元为中等收入国家,超过12275位高收入国家。可以看出中等收入是一个十分宽泛的区间,一个国家收入水平从不足1000美元到迈入12275,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过程。在这个区间段上,到底是人均收入更高时比如过1万美元容易陷入,还是人均收入几千美元时更容易陷入呢?另外这个低、中、高收入界限对于世界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来说,划分界限的根据是什么呢?用单一收入标准判断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种衡量方式准确吗?“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是各种因素综合性、合力作用的结果。所以单一标准衡量往往会给人一种错误的引导,甚至本来经济社会发展没有这一担心,往往添加了人为的焦虑,增加了对未来经济的不稳定预期。

第二是“中等收入陷阱”还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世行在解释“中等收入陷阱”时用到了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递减效应理论。一个国家在经济刚刚起步时,随着投资规模的增大,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张会有规模经济递增效应,当经济规模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如果没有及时对原有的落后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转型,这时候经济发展会遇到瓶颈,出现规模递减效应。用规模经济理论可能有一定解释力,但经济的增长与停滞问题,可能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制度的变革及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而且在有些条件下还可能存在规模递增效应。国内当前已进入“互联网+”兴起的时代,现代互联网科技、大数据处理技术如云计算、量子计算和传统经济相互融合、快速渗透,各种新经济业态层出不穷,带来了一些颠覆性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经济下经济理论的前提和条件,一些经典的经济理论甚至不能有效地对新的现象进行解释。例如“互联网+”带来的边际成本递减效应、网络效应、交易成本降低,互联网经济的合作、共享、开放模式带来的溢出效应,互联网经济的去中介话。可能对未来的经济产生深远的变化和影响,有可能一个国家的经

济增长并不高,但是经济增长质量很高,创新活动高

涨,在此基础上仍能够实现收入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国家有序地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成功地避开“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因此应该针对互联网下的新经济的特点和一些新变化,对新的新因素的影响展开研究和探讨。

第三,在世界范围内“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经济现象,还需做大量实证研究进一步探索。世界上成功地由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的国家尽管不多,但也不少。中等收入阶段应该是所有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的必经阶段,欧美经历过这一阶段,日本和曾经“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也经历过,它们都成功地跨越了这一阶段,没有成功地跨越这一阶段的主要指拉美地区、东南亚国家以及前苏联及部分东欧国家。一个国家在什么条件下会遇到“中等收入陷阱”,哪些是影响它发生的关键因素,什么收入水平更容易发生,引致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机理是什么,这些因素是必然联系,还是偶然联系?这一些国家发生后,对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这些问题还有待展开大量的实证研究,并作出回答。

3 “中等收入陷阱”与经济新常态

当前我们进入了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度迈入中低速度的新的阶段,从目前这届政府的政策已经推出来的政策措施来看,显然决策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阶段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推出各种改革措施,激化社会各方面的活力,化解经济增速下降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一手反腐败,一手推进依法治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准备条件,一系列新举措如未来将要推出的负面清单,大力进行的国企改革。进行自贸区改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其他国家积极进行自贸区谈判,加大开放力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消费,促经济转型升级。这些制度变革、开放措施、创新激励等各种措施如果能够有效落地,并促成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都可以为化解“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条件。因此对于“中等收入陷阱”,我们一方面要避免对其片面认识、模糊理解带来的悲观情绪和焦虑感,另一方面,要把精力放在新常态下的可持续发展,深入研究互联网等新经济下将各项改革措施和开放措施真正落地,这才是跨越这一陷阱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徐康宁.“中等收入陷阱”:一个值得商榷的概念[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3).

[2]谢平.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2015年10月经济报告)[R].

[3]世界银行.2006年经济发展报告[R].

猜你喜欢
中等收入陷阱经济新常态互联网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59:31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37:04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24:02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3:28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2:41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
环球时报(2012-03-27)2012-03-27 11: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