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

2016-01-05 23:52王含张肃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7期
关键词:吉林省发展现状机器人

王含++张肃

摘 要:

近年来,机器人产业正逐步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将在未来深刻影响全球的制造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吉林省也开始着手推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但是,在全省范围内,机器人产品普遍存在精准度不足,科技含量偏低,市场开发程度落后等问题。因此,吉林省有必要尽快制定机器人产业生产和研发标准,加大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推进机器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机器人;吉林省;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5001502

1 机器人产业的相关理论问题概述

1.1 机器人的定义

1.1.1 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主要指能够依靠自身的动力和控制力来进行作业的自动执行装置,它既可以按照人类的指挥和要求进行工作,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和录入的程序运行。近年来,工业机器人越来越趋于具有高度的传感能力,运行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1.2 服务机器人

按照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指的是能够帮助人类完成除装备生产制造以外的任务的半自动或全自动的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可以分为专用服务机器人(Professional Service Robot)和家用服务机器人(Domestic Use Robot)。

1.2 机器人产业的概念

机器人产业指的是一个包括机器人本体、关键元器件和系统设备的生产研发及销售服务等在内的专业化协作生产的产业链体系。机器人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研发、配件制造、机器人单体生产、统一化集成和维修服务五个环节。

以上关于机器人及机器人产业的定义能够为吉林省机器人产业的行业界定做出充分的佐证和判断,也可以为日后吉林省机器人产业的规范发展和产业链的形成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对策。

2 国内外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国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

按照定义严格设计的机器人最早出现在1959年,经过了50余年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如今国际工业机器人种类已达几十种之多。同时,机器人技术在全球工业生产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而全面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的规格和精准度也得到了相应的保证。据统计,2002年至2004年,国际范围内机器人数量的年增长率为10%左右,2005年更是达到了30%左右,2007年全球机器人实际安装量为650万台左右,比2006年增加了3%左右,达到了114365台。近年来,国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更是极为迅速,全球机器人的实际安装数量屡创新高。

目前,以自动化集成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机器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涵盖了装备生产制造,航空航天,通信设备,汽车工业,医疗,服务和教育等各个领域,表明机器人产业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和明朗的发展前景。

2.2 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在机器人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在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市场化生产制造方面,发展速度很快。20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为14980台,2011年达到22577台,同比增长507%。2012年中国机器人销量达到28042台,同比增长24.2%。预计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总量将达37000台,成为全球机器人需求量数一数二且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

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及市场需求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机器人技术仍欠发达,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机器人产业链形态仍不成熟,并且市场开发程度不高,品牌认知度低,机器人市场份额仍被国外品牌机器人占据。我国机器人产业唯有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力度,增强客户认可度,不断开拓潜在市场,方能与国际品牌机器人相抗衡,并取得机器人产业的长远发展。

3 吉林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3.1 吉林省机器人企业概况

目前,吉林省主营业务为机器人的生产,制造与研发的供给企业数量较少,主要有长春艾希技术有限公司,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长春北方化工灌装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几家机器人供给企业所生产的机器人产品均为工业类型机器人,如装卸机器人,机械手,焊接机器人,运输机器人等,但并未涉及服务机器人领域。吉林省机器人企业较为重视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及产品专利的申请与保护,近年来各企业都组织成立了技术研发团队进行高效的生产及设备检测,同时也申请了各自生产领域内的技术及知识产权专利。例如,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拥有研究开发项目300余项,其实80%都已经完成了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业的自主品牌机器人生产及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总体来说,吉林省机器人企业在机器人的技术攻关及专利申请上具有进取,突破的积极态势,但是,各个企业生产研发的方向比较松散单一,企业之间联系与沟通较少,不利于吉林省机器人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并且同其他省市,如上海,沈阳,哈尔滨等地的机器人企业相比,我省机器人企业在品牌认知度,产品核心竞争力以及市场份额等方面与之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我省机器人企业共同进行攻克与突破。

3.2 吉林省机器人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

3.2.1 技术瓶颈

机器人本体及其配套装备的生产研发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及多个高端技术领域的相关知识技能,产品的结构复杂,科技含量高,需要我省机器人企业熟练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及技术技能,将多学科领域的技术集合在一起,加以融会贯通进行生产和制造,方能产出符合客户需求,质量过关的成熟机器人产品。

目前,我省机器人企业尚未全部掌握工业机器人生产的相关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在机器人的研制,设计及开发方面都存在着困难和阻力。特别是对于有些涉及机器人生产制造的核心技术,如交流伺服电机和高度高精度运动控制器的生产技术,国外企业仍牢牢掌握,国内企业只能划高价购买,然后发挥“组装”优势,将成品的各部分零件组装到一起。这势必会造成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缺失及品牌认知度的降低,进而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也正是我省机器人产业技术瓶颈的体现。

3.2.2 市场瓶颈

从市场导向方面来看,我省虽然拥有较多的工业制造业企业,如汽车制造业,汽车配件企业,化工业等,并且这些企业处于不断地发展扩大过程中,对机器人的需求持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受机器人质量、可靠度、认知程度、售后服务等因素影响,大多数企业客户对进口品牌的机器人需求较大,市场导向还是较多倾向于外国品牌的机器人。

从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知度方面,我省机器人企业虽然一直致力于机器人的生产与开发,但与国外机器人产业相比,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研发技术还不成熟,所生产的机器人在质量,可靠度方面还有一些不足,因此,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知度仍有待提高。

3.2.3 人才瓶颈

机器人需求方客户在选择机器人品牌时,会非常慎重,要求机器人供给企业的技术人才拥有较为扎实的智能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研发机器人的项目实施经验和成功案例,拥有专业化,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团队,能够对机器人提供长期且有效的售后维修服务。我省机器人在此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需要企业着重培养相关技术人才,突破人才瓶颈的桎梏。

3.3 吉林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对策

3.3.1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

吉林省应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对机器人生产的关键核心技术,如减速机,伺服电机生产的技术进行攻关与突破。在进行技术研发的过程中,企业应克服各种困难与瓶颈,长期支持,集中攻克相关基础技术、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以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获得科学技术为目标,优化企业的战略布局结构。

同时,针对我省机器人产学研机制较为松散,科研机构及高校所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只有少量投入市场这样一种局面,我省应积极采取应对转变措施,对产学研机制进行整合,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3.3.2 对吉林省机器人相关企业给予相应的经济帮扶政策

建议出台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对机器人研发企业的相关研发和生产、销售环节的一些活动进行税收方面的减免或优惠,或适时提高机器人进口关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对机器人企业的帮助较为直接有效,能够对培养和发展我省的机器人核心带头企业产生巨大的促进和激励作用。此外,吉林省也可考虑给予企业一定数额的科研经费,支持并鼓励企业继续进行对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更好地促进我国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

3.3.3 完善机器人产业体系建设

机器人产业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新型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和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因此,吉林省应逐步完善机器人产业体系建设,规范产业发展的秩序。例如,吉林省应制定有关机器人开发与应用的法规政策,研究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思路规划,以此引导企业向积极开发、应用机器人方向发展,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密切联系,保持合作,推动产学研体制的发展,加速成果转化过程。如鼓励自主创新政策,调整进口政策,加大产业化发展投资力度政策等。

参考文献

[1]徐方.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思考[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0,(05):56.

[2]王尧,郑建勇,李建清.产学研合作的概念演变及其内涵[J].科技管理,2012,(3):2225.

[3]孙英飞,罗爱华.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29122918.

猜你喜欢
吉林省发展现状机器人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