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朝晖
摘 要:比起其他学科,美术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等比较抽象,而且美术长期处在中学教学的“冷偏门”位置,师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但是素质教育强调的要培养全面型、复合型人才,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如何才能有效强化美术课堂教学则成为每一位美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状况,导入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在美术课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效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导入教学;多样化;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5-0215-01
1 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进行导入教学
美术课堂导入的最大功能就在于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兴趣与情感,启发并引导积极思考,而且《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美术课要植根于生活,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美化生活,让学生都能在日常生活中领悟到美术的独特之美与独特价值。”为此,需要美术教师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在美术课堂中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中来,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在探究《我的居室》一课时,在讲解到居室色彩搭配这一内容时,可以先拿出一张没有涂色的居室设计图,并且提出问题:大家觉得这所房子好看吗?说说你们的理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房间也都比较熟悉,这时候则能直接看出图片没有颜色,导致房间整体上看起来比较单调,而且学生也都积极投入其中,找出其中的原因,这时候,很多学生都会意识到色彩对房屋的整体视觉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再接着提问:如果这间房屋是你的,你又会如何去装饰呢?这一问题提出后,同学们都会主动思考自己如何为这所房子着色,为后续探究新知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2 激趣谈话导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美术也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尽管作为“副科”,但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等意义重大,在美术课教学中,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节课启发谈话的设计,也能加强师生的情意交流,为探究新知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使传授新知奠定好的开端。例如,在探讨《标志设计》一课中,教师可以先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先点击屏幕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欣赏当中,并鼓励他们说“请说出你所认识的标志”的话。
教师话刚落音,诸如“麦当劳、肯德基、国徽、奔驰”等这些名称从学生们的嘴里脱口而出,而且脸上流露出骄傲与自信的神情,这时,“米奇、金鸡奖”等也被几位学生说出,大家的思路一下子被这些标志设计打开了,在探讨中引出了更多的标志。
师:这些图案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呢?他们又有哪些共同的用途呢?谈谈你们的理由。
生1:这些标志都有着自己象征的事物。
生2:这些标志也都有代表着一个特定的内容。
就这样,新知识在师生的轻松谈话中迁移出来了,学生们也就很自然地跟随教师的思路进入到这一环节的探究之中,为点燃一些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做好铺垫。
3 课堂演示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设计巧妙的课堂演示,也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对印的乐趣》这一课时,美术教师可以先出示一张白纸,然后在纸的一边用毛笔沾上不同的颜色随意画上几笔,再对折起来,让学生猜猜纸上画的东西:“我画的是什么呢?”此时,同学们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注意力都集中到对折起来的纸上,大家纷纷举手猜测。当教师将对折的纸打开以后,学生们都惊叹起来,刚才还什么都不是的抽象形状已经变成了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这一演示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他们来说也是具有非常奇妙的,此时,教师到导入新课,学生们也会积极投入其中,教学效果也会非常理想。
总而言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唤醒、鼓舞学习者”。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教学更具艺术性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学习、思考。良好的导入从情感上能打动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美术教师在课堂导入时,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二者之间的关系,要让导入服务于教学内容与目标。因为一旦脱离了教学目标再谈导入,只会让美术课堂华而不实,导入也就失去现实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茅庆艳.如何营造开放的美术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3,(36).
[2]刘朝辉.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浅谈[J].新课程(中学),2012,(11).
[3]夏晶晶.美,无需神秘解释——浅谈初中美术课《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作品赏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
[4]李学辉.抓“七步走”教学途径,打造初中美术高效课堂——以美术课堂教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3,(13).
[5]陆秀维.浅析关于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7).
[6]杨莎丽.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6).
[7]李艳辉.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