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习行为的特征及层次架构

2016-01-04 18:14于素梅
体育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示范动作学法学习效果

摘 要:对中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进行研究。体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学习行为呈现出学科特点,更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体育学习行为表现出个体性、针对性、发展性和可塑性等特征。基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体育学习行为大致可划分为4个层次,即从最初的完成任务被动执行的“任务层”,到初具兴趣主动参与的“兴趣层”,再到体验快乐养成习惯的“习惯层”,最后是拓展创新体现风格的“风格层”。

关 键 词:体育学习行为;体育教学有效性;中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5)06-0089-04

Characteristics and level structure of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behaviors

YU Su-mei

Abstract: The author studie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behaviors of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s compared with other disciplines,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behaviors present 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and are subjected more to external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behaviors also show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individual, action-specific, developmental and plastic etc. Based on different learning development stages,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behavior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4 levels, namely, from the initial “task level” at which the students passively execute tasks to be completed, to the “interest level” at which the students start to have the interest for initiative participation, then to the “habit level” at which the student experience happiness and form a habit, and finally to the “style level” at which the students develop, innovate on and show their styles.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behavior;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的行为方式[1]。学习行为是人们在遗传因素基础上,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知识的行为[2]。体育学习行为是学习者在一定的体育学习环境中(如有组织的体育课堂)通过学习而获得体育知识的行为[3]。体育学习行为的优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产生直接的影响,良好的体育学习行为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而不良的学习行为不仅对学生自己的学习效果事倍功半,甚至还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甚至对周围的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为此,研究和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教学研究,多集中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對学生学习尤其是学习行为的研究不多。而且,体育新课程基本理念不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并要求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这就意味着不仅课堂上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和指导,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尤其是学习行为的研究,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有效性。

1 体育学习行为与其他学科学习行为的区别

1.1 动静学习之区别

无论从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层面,还是从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角度,区分体育与其他学科在学习行为上的差异性,对进一步研究体育学习行为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本质区别,体育学习无论从内容、形式上还是具体手段上来看,都呈现出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学习行为表现就会有所不同。例如,就观察学习方式而言,语文、数学课上的学习,可能学生集中观察的是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内容,或课件上显示的文字、表格、图像等以静态为主的内容,或许,也有通过课件上播放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动态画面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教学手段。但观察的难度不大,即便观察的是视频材料,由于电子设备随时可以选择暂停或放慢速度播放方式,学生未观察清楚时可以重复观察。而体育课堂学生主要是以观察教师在动态变化中完成的示范动作为主进行体育学习的,尽管教师的示范动作也可以重复,但是,放慢速度和在某一技术环节制动并非所有项目都可能。所以,体育学习中的观察多为动态性,瞬间完成观察任务,难度固然会增加,对学生提出的观察要求也会更加具体化,否则就难以看清、看懂、看会老师的示范动作[4]。总之,体育学科的体育学习行为较其他学科而言,不仅复杂多样,而且,必须通过身体的各种体验方能理解与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1.2 环境影响大小之不同

体育学习与环境密切相关,体育学习环境中的各因素都会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产生影响。而且,体育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环境存在明显区别,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学生更多的是在教室内完成学习任务,而体育学习多在室外。室外的体育学习不仅会受到气候影响,还受其他班级上课的影响,甚至有时在操场附近有其他非体育活动的事情发生时,也或多或少地会使学生注意力转移,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复杂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组织体育课堂的难度就会增大。因此,体育教师需要更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否则,就难以驾驭受诸多因素影响的体育课堂。

2 体育学习行为的特征

2.1 个体性

每一个体由于存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体能与技能基础等的不同,在进行体育学习的时候会出现个体的差异。有的因有兴趣,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兴趣就能为体育学习释放正能量。相反,对体育缺乏兴趣的学生,其学习行为会受到消极的影响,不良的学习行为也会自然显露。可以看出,体育学习行为有优劣之分,其优劣与教学效果成正相关[5]。那么,优劣是如何判断的,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异何在?对体育学习行为表现优劣判断,主要依据长期的课堂观察经验的积累,以及以往学习行为表现对体育学习效果影响的综合判断。一般而言,体育学习行为表现从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上,可以分为良好、一般、不良的学习行为,或者叫做好、中、差学习行为。无论如何表述,都可以更具体地区分各类行为之间的差异。而且,在某一学习行为方式,如听讲呈良好学习行为表现,其他学习行为方式如观察、练习等,也往往具有良好学习行为的一致性。相反,就具有不良学习行为一致性。例如,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学习时,首先受个体兴趣爱好不同的影响,感兴趣的学生听讲、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时,会全神贯注,且在教师的正确学法指导下,会观察,即表现出好的学习行为。而那些缺乏兴趣者,听讲、观察的注意力就会存在差别,不仅不能集中注意力,而且,在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时,还很有可能抓不住重点,不注重观察教师示范的全过程;那些完全没有兴趣的学生,甚至不听、不看、不练,表现出差的学习行为。

2.2 针对性

體育运动项目各有特点,从会能度上来看,有的是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项目,有的是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还有的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这种具有不同难度的项目,对学习行为要求也各不同,假如难度较大的项目,学习行为不良,就很难看懂、学会。因此,项目难度越大就越需要良好学习行为支持,对听讲、观察行为的要求更高。另外,按项群理论来划分,不同类项目对学习行为要求也不同。项群理论有多种分类形式,其中,以运动项目所需运动能力的主导因素,将运动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两大类。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体能主导类项目如田径的跑、跳、投的时候,由于更多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就会以练习行为为主,通过各种手段的练习以提高其运动能力。相反,在学生学习技能主导类项目时,如篮球运动的学习,尽管练习行为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更不可忽视教师的讲解和有效的示范。因为,教师在讲解、示范时,学生的听讲行为和观察行为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篮球技术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基于项目自身特点和学生所处的学段不同,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也存在差异。例如,小学体育课上,运动技能的学习往往会采用在“玩中学”的方式,是以玩为主的;中学体育课,尽管或多或少地也会安排一些游戏活动,但是,运动技能的学习多采用“学中玩”的方式。“玩中学”和“学中玩”,不仅文字表述不同,而且对学生学习行为要求各异。二者学习的侧重点不同,行为结果也会有所差别。

2.3 发展性

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经验是不断积累的,学习行为也会随着学习经验的积累发生从量到质的变化。学生的体育学习可以从较低层次的行为表现,逐渐向较高或更高的层次递进。例如,观察教师的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示范,有些学生最初的学习状态,可能不注意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或许学生还没有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也可能根本不知道如何观察。这样的行为表现,对进一步掌握投篮技术影响比较明显,尤其是当组织练习的时候,学生不知所措,掌握技术动作也会滞后。随着学生对教师教法的内化程度越来越高,逐渐明确了需要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的重要性,开始注重对教师示范的观察。在随后的学习中,就会不断地积累经验、汲取教训,摸索出如何听、如何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即听讲与观察的方法会变得更具实效性。这就是体育学习行为发展性特征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学习经验十分重要。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应从小学阶段抓起,否则一旦在小学阶段养成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到了高一级学段的体育学习中,不良的习惯就难以克服,学习效果就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6]。

2.4 可塑性

在诸多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很多人都重视对教法的影响,而忽略对学法的研究。体育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学法的关注也不及教法,并且对学生的指导缺乏针对性。据调查,大约有78%的学生的学法源于教师的指导[2]。因此,学法指导工作不但不能忽略,而且还要强化,要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究竟都在怎么学、如何引导他们学;学不会的,如何指导学习;已经会学的,如何进一步指导,让学生学会评价和验证学习的效果,进而优化学习行为。从学法指导的层面来看,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可塑性,若指导有法,优化就迅速且效果明显;指导不及时或错误,学习行为就难以优化。因此,体育学习行为的可塑性受教师学法指导的直接影响。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学法指导作用,从而优化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把握学法指导的及时性和相对性至关重要。即课堂上发现有关学习行为的各类问题,要及时做出判断和处理;指导不同个体的时候,由于个体的差异,不同的个体需要不同的指导方法,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时不会动脑思考或联想,而另一些学生善于动脑,但动手不足,即缺少徒手或有器械的模仿,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就不能一刀切,要从学生特点和不同需求进行指导。基于体育学习行为的可塑性,合理有效的学法指导十分必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变得更为优化,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3 体育学习行为的层次

不仅学习者个体之间存在体育学习行为之差别,体育学习行为自身也具有层次性,且各层级之间相互关联,随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行为不断发展。具体可分为4个层次,即任务层、兴趣层、习惯层和风格层。

3.1 任务层

在体育课堂上,有些教师的教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众多学生的学习中,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应付着学,被动地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因此,命名为“任务层”。处于任务层的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难以体现,主观能动性也就很难发挥,常表现出一种懒洋洋的学习状态,其学习行为自然也是消极的成分更大。例如,教师在讲解篮球的传接球技术的时候,有些学生看似在听讲,或者目不转睛地看着教师,实际已经跑神了,没有听懂、听会。停留在该层次的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也是如此,尽管教师做示范的时候也在观察,但是,因不积极主动地思考而看不出技术的关键点。可见,任务层的学生,是以完成听、看、练等学习任务为导向,多数情况下不关注学习结果或不重视学习效果。因此,该层的学习行为基本上是介于良与不良行为之间。从高低层级划分来看,任务层属于最低层,或基础性学习行为层,或称为体育学习行为底线层。低于该层就属于不良学习行为,对体育学习结果开始产生负面效应。实际上,很多学生的学习,在未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尚未作出明确指导的阶段,学习行为表现多处于“任务层”。但是,该层并非一成不变,当兴趣提高以后,学习行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升上上一个层级。

3.2 兴趣层

兴趣层学习行为是指学生对所学内容等具有了一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时所表现出的行为,属于体育学习行为的第2个层级。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至关重要,兴趣激发越早,学生就越能够更早地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活动之中,学习的效果也会越明显。对体育课堂教学而言,学习行为的层次递进,与兴趣的有无和兴趣激发的早晚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对某项运动技能的学习,原来已有兴趣的學生,在课堂中的各种学习行为表现大都是积极主动的,行为结果也多为正向的。而初具兴趣者,学习行为也与完全没有兴趣者有所区别。如就观察而言,初具兴趣者的观察大都会消除消极被动的现象,主观能动性开始发挥作用,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本阶段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关键。为此,体育课堂要注重激发兴趣。当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无到有、从不稳定到稳固以后,学生的学习行为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即好的学习行为会逐步固化,养成良好的习惯,向体育学习行为的“习惯层”递进。

3.3 习惯层

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快乐,既有利于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不容忽视。然而,快乐体育从日本引入中国,一度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但后来对快乐体育的认识上产生了明显的分歧,致使快乐体育曾被一部分研究者和实践者批判。实际上,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充分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不仅任何一项体育运动本身有其自身的兴趣点(或快乐体验核心点),而且,学生只有在不断地享受这种快乐体验过程中才能有有效的学习,进而表现出积极主动和有效的学习行为。长此以往,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会逐步养成。否则,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受不到快乐,甚至体验到的是枯燥乏味带来的烦恼或痛苦,不良的体育学习行为就会滋长,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也会是不良的。好的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正确认识快乐体育或在体育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快乐是使兴趣持久,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脱离了体验快乐的学习,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远离,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难以得到落实。因此,习惯层要把握好如何才能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以及快乐的持久性和层次性。基于此,对习惯层的体育学习行为进行定位时,就可以描述为体验快乐养成习惯。学习行为兴趣层的进一步深化,向更高层次“风格层”又迈进了一步。

3.4 风格层

学习风格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的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和解决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点的方式。体育学习行为到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层次以后,学生往往具有一种开拓创新精神,即在逐步对教师学法指导的内化中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其学习行为表现是在享受其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呈现出更加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呈现出其引领性,或许能够成为更多学生的行为目标。风格层学生,在学习时具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时有些学生的学习行为会不受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还有可能超越教师的要求,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甚至有些好的学习行为还会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教师可以随时调整或完善教学组织方法。达到风格层的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表现,如观察中发现教师示范时不利于学生观察学习,就会提示教师加以调整或者观看完教师的示范动作后,会主动提出自己做一次示范,甚至直接指出教师示范的技术问题。这样的学生一旦在课堂上出现,要引起教师的重视,不仅要能够及时发现其良好学习行为特点,还要鼓励这些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助教作用。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 学习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向葵花. 中小学学生学习行为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 于素梅. 体育学法论[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4] 王雪姣. 中学生体育学习行为受阻的原因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9):123-124.

[5] 吴爱军. 学生体育学习行为培养方法与路径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8):122-124.

[6] 王恒. 影响初中学生对体育学习行为的成就目标因素研究[J]. 山西师大学报,2004,31(6):234-237.

猜你喜欢
示范动作学法学习效果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浅谈上体校普修田径课的方法
高校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技巧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