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霞,王丽楠,谢佳琳,牛传宝,李 彤,王 兰,冯玉华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医保科,吉林 吉林 303;.吉林市民政局,吉林 吉林 300)
·论著·
低保慢性病人社会支持与焦虑的相关研究
宋淑霞1,王丽楠1,谢佳琳2,牛传宝1,李彤1,王兰1,冯玉华1(1.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医保科,吉林 吉林132013;2.吉林市民政局,吉林 吉林132001)
摘要:目的了解吉林市低保慢性病人社会支持与焦虑现况及两者间的关系,为心理干预及提高人们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状态焦虑量表对359名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低保慢性病人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男性和女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保慢性病人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对支持利用度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保慢性病人社会支持总分、对支持利用度婚姻状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保慢性病人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对支持利用度、总分等各项与焦虑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社会应给予低保对象在社会保障、扶持政策、再就业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使低保患者最终脱离低保,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低保慢性病人;社会支持;焦虑
目前,低保人群在我国还是个弱势群体,目前无论是社会支持还是应付方式上,低保对象相比较非低保对象都处于较劣势地位。社会支持的概念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精神病学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个体社会技能、工作绩效、自我概念和身心健康有着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的缺乏则与社会惰性、焦虑、担忧、压抑等有着显著负相关。本研究旨在关注低保慢性病人,使他们得到社会的关注,为其心理干预及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吉林市低保慢性病人中整群随机抽取359名,年龄为(56±11)岁。其中男性178人,占49.58%;女性181人,占50.42%。
1.2调查工具
①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该表由10个条目组成,包括客观支持分(3条)、主观支持分(4条)、对支持的利用度(3条)共计三个维度。②状态焦虑量表(S-AT)[1]。该量表共20项,每项1~4级评分,正性情绪均反序计分,分值越高,说明焦虑状态越重。
1.3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吉林市400名低保慢性病患者。经统一指导语解释后,发放问卷当时填写,当场回收。回收问卷380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359份,有效回收率为94.47%。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描述、方差分析、t检验、线性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性别间比较
不同性别间低保慢性病人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分、客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吉林市低保慢性病人社会支持在不同性别间比较
与男性比较,*P<0.05
2.2不同年龄间比较
低保慢性病人在年龄中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对支持利用度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分、客观支持分各年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婚姻状况间比较
低保慢性病人在婚姻方面标准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婚姻状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居离异人群与丧偶人群对支持利用度有着明显差异(P<0.01)(见表3)。
表 2 吉林市低保慢性病人社会支持在不同年龄间比较
2.4在文化程度方面的比较
低保慢性病人文化程度之间社会支持总分、对支持利用度、标准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在抑郁方面的比较
低保慢性病人在抑郁中社会支持总分、对支持利用度、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抑郁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 3 吉林市低保慢性病人社会支持在婚姻方面的比较
表 4 吉林市低保慢性病人社会支持在文化程度方面的比较
表 5 吉林市低保慢性病人社会支持在抑郁方面的比较
2.6标准分与各因素间的相关性
低保慢性病人标准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对支持利用度、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之间经相关分析,P>0.05,可认为其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3讨论
3.1低保慢性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
社会支持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提供,指家人、朋友、邻居、同事等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支持、帮助和认可,社会支持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普遍增益效果[2]。
性别方面,男性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分数均高于女性分数,其中在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分中男性与女性之间有明显差异,说明男性在生活中得到的家人、朋友、邻居等各种形式的支持大于女性得到的。
在年龄分组里,社会支持总分结果显示30岁以下与50岁年龄段人群对社会支持有明显差异,说明50岁年龄段正是人们的黄金时期,和朋友、家人、同事接触的较多,相应的得到社会支持也较多,可为其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好的基础。
主观支持分结果显示,50岁年龄段与60岁年龄段之间社会支持没有差异,其他各个年龄段之间得到的支持分都存在差异,说明各个年龄段人群的主观支持程度不同。且以50年龄段与60岁年龄段的主观支持最低。在该年龄组段的低保慢性病人很少会得到家人、邻居及同事的支持。
对支持的利用度的结果显示,40岁年龄段组得分最高且与其他各组间均有差异。说明40岁年龄段组人群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比较好。该年龄组人群在遇到烦恼与困难时会主动与同事、朋友等进行倾诉,以获得他们对自己的支持与帮助。
婚姻方面,在社会支持总分里未婚和在婚之间差异比较大,这说明在婚之后得到的社会支持较高。
对支持的利用度的结果显示,未婚与丧偶之间有较大的差异,说明丧偶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多,朋友、邻居、家庭对其的关心较多。
在文化程度方面,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在文化程度之间没有差异。这可能与低保慢性病人群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低有关。本次调查中文化程度在高中及高中以上者仅占总人数的6.86%。
3.2低保慢性病人的焦虑情况
焦虑(anxiety)是个人预料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将出现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其特点是紧张、忧虑、烦恼、害怕和恐惧。Cattell和Spielberger提出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3]。前者描述人处于某一情境时所产生的,为时较短暂、强度多变的心理状态;后者则用来描述相对稳定的、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且具有个体差异的焦虑倾向或焦虑习惯[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低保慢性病人中轻度焦虑的人数占29.8%;中度焦虑者占60.4%;重度焦虑者占6.4%。即低保慢性病人绝大多数焦虑。这可能与其面对的各种生活压力有关。需全社会对其关心、关怀、关注。
3.3低保慢性病人社会支持与焦虑的情况
压力感作为由压力和需求引起的一种心理体验,虽然在人们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但如果不能加以适当调控和应对,则会进一步引起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甚至会阻碍人们人格和行为的正常发展[6-8]。本次研究显示,在我市低保慢性病人中社会支持与焦虑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这与张训保等[7]的论述不同,分析原因可能与低保慢性病人绝大多数人均存在着焦虑有关。同时抑郁、焦虑往往并不是生活中各种压力直接造成的,它可能受个体自身及情境特点等因素的影响,社会支持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9-10]。
综上所述,低保慢性病人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男性和女性之间有差异;低保病人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对支持利用度各年龄组之间有差异;低保病人社会支持总分、对支持利用度婚姻状况之间有差异;低保慢性病人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对支持利用度、总分等各项与焦虑间的比较没有相关性,可以认为吉林市低保慢性病人社会支持与焦虑之间没有相关关系。社会给予低保对象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提高低保对象社会保障的拥有率、落实低保相关措施、加强培训,优先再就业等增强社会支持,使低保有能力再就业,走出恶性循环,最终脱离低保,这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69-120.
[2]Olin SC,Mednick SA.Risk factors of psychosis:identifying vulnerable populations premorbidly[J].Schzophr Bull,1996,22(2):223-240.
[3]Penn DL,Hope DA,Spaulding W,et al.Social anxiety in schizophrenia[J].Schzophr Res,1994,11(3):227-284.
[4]李忠林,崔树义.我国农村低保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东岳论丛,2009,30(8):49-56.
[5]钱再见.中国社会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政策[J].江海学刊,2002,1(3):97-103.
[6]戴斌荣,任亮.高中生焦虑心态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1):105-108.
[7]张训保,卓朗,苗春霞,等.城市化进程中低保人群的心身症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0):657.
[8]吴立萍.孕妇配偶的心理压力源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8,20(5):78-80.
[9]高文敏.以科学发展观探索城市“低保”工作的新思路[J].商业研究,2005(21):157-159.
[10]毛明华,吕莹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社会救助研究[J].城市问题,2005(4):95-98.
文章编号:1673-2995(2015)05-0330-04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宋淑霞(1964-),女(汉族),主任医师,本科.
(收稿日期:2015-03-08)
The related research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social support and anxiety
SONG Shuxia1,WANG Linan1,XIE Jialin2,NIU Chuanbao1,LI Tong1,WANG Lan1,FENG Yuhhua1(1.Department of Medical Insurance,the Affilited Hospital of Jilin Medical College,Jilin City,Jilin Province,132013;2.The Civil Affairs Bureau of Jilin City,Jilin City,Jilin Province,132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 status a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anxiety and social support in Jilin City,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improve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Methods 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and State Anxiety Inventor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359 patients,and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Results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total score of social support,subjective support,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0.05);support score,subjective social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points,there is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gree of each age group (P<0.05);low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total score of social support and utilization of support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gree of marital status (P<0.05);low social support in chronic patients with objective support score,subjective support,support for availability,the anxiety score and no relationship (P>0.05). ConclusionThe society should give the minimum target in social security,support policy,re-employment train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support and help,so that patients with low end from the subsistence security system,promote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low chronic patient;social support;anx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