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

2016-01-04 02:49祖文成
文教资料 2015年25期
关键词:微时代教育者微信

苏 郡 王 平 韩 菡 祖文成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

苏 郡 王 平 韩 菡 祖文成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微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等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同时也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微时代”背景下正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变化和特点,探索出一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微时代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比2014年6月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比2014年6月提升了1.9个百分点,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比2014年6月增加了6700万[1]。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年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国的微信用户已经超过6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途径、交流方式呈现多样化,网络不良信息的泛滥严重影响着高校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把握“微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新变化,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现状调查

作者为了调查“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微生活的现状,对山东农业大学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30份,收回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达95.23%,其中男生288人,女生312人,新生至毕业生学生比例分别为28.38%、31.88%、20.52%、19.22%。调查显示,83.41%的学生开通了微信或微博,10.92%的学生有开通微信或微博的想法,仅有5.67%的学生对微信、微博不感兴趣;在开通微信、微博的学生中,38.43%的学生每天使用微信、微博时间在2小时以下,17.03%的学生每天使用微信、微博的时间超过5小时。在“微信或微博对大学生生活影响”的调查中,呈现如下特点。

(一)“微交流”已悄然成为大学生新的交流平台。

微信、微博的出现实现了电脑和手机的终端融合,新鲜资讯的传播速度比其他渠道更便捷、更迅速。在对微信、微博使用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人物关注”方面,关注亲朋好友的比例为65.94%,关注明星偶像的比例为41.48%,关注官方信息的比例为55.68%,关注学校和老师信息的比例为28.38%;在“内容发布”方面,经常抒发个人心情的比例为51.97%,转发别人帖子的比例为32.75%,参评各类新闻事件的比例为15.28%;在“使用地点”方面,在寝室使用的比例为69.62%,在校园休息娱乐场所使用的比例为18.14%,在课堂使用的比例为9.70%,在自习室使用的比例为2.54%。调查发现,“微交流”因其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互动特性,可以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关注、转发、评论相关信息,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分享人生、学习、生活中的经历与感悟,为大学生进行网上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二)“微生活”已骤然成为大学生的新生活。

随着当今网络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手机早已不仅仅是接听电话、接收短信的工具,伴随智能手机的出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进行浏览国内外新闻、购物、看视频、交流等操作。据统计,当前超过90%的在校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他们利用手机可以轻松地发微博、发微信、浏览国内外新闻、关注好友动态、加强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记录和转发身边的所见所闻。随着“微生活”营造的网络空间逐渐成为大学生的第二生活空间,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低头族”的身影,学生甚至对手机产生依赖,无论在教室、寝室、食堂还是乘坐交通工具都会频繁地翻阅手机,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控”。

(三)“微阅读”已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不再仅限于通过电脑、电视、广播获取新闻信息,而是逐渐青睐于“微阅读”。“微阅读”主要是利用手机浏览网页、看微博、看微信、刷朋友圈、转发帖子等途径了解信息,其出现满足了大学生渴望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信息量的需求。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品读厚重经典的时代已经离他们远去,他们喜欢简便的信息传递方式,习惯用简单的表情符号书写自己的情感。

二、“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受到冲击。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通过有意识地选择积极正面的案例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

从“微媒体”上经常获取一些与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教信息截然相反的现象,使得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很多疑惑,大学生已经不再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灌输。“微时代”的出现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是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利用“微媒体”的优势,创新工作方法,丰富教育内容,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变。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权威性受到挑战。

在以前传统的“讲授”式教育方式中,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是权威性的,随着“微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尚不能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远远比教师要快,教师选用的传统案例学生早已耳熟能详,教育者之前权威教育地位受到挑战。

(二)“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灌输式教育,主要包括讲解、谈话、班会、报告会等形式。“微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尽量选用新形式、新内容,将能使大学生产生共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网络材料传递给他们,改变以往难以使大学生产生兴趣的状态;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型信息交流平台,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及时对大学生关注的话题进行正面评论和引导,积极反驳社会负面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辨别是非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2.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减少了思想政治教育成本。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具有高成本、低收益的特点。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中信息的新颖性、广泛性及交流性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便利。它不仅可以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本,而且可以减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量,通过借用微信、微博等交流平台可以随时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且及时、快捷地发送相关信息和接收信息反馈。

三、“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号文)强调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2]在“微时代”背景下,在继承优良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同时,要积极构建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学生的交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微队伍”。

2006年教育部发布的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要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3]。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重视并加强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通过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者参加相关培训、技术交流、实践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微平台使用水平,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微队伍”,充分利用微媒体,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丰富教育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水平。

(二)强化网络监管,搭建“微平台”。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随着“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融入“微世界”中,“微生活”已逐渐成为“90后”大学生的新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与时俱进,一方面要搭建“微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拓宽到“微领域”,利用微信、微博等工具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另一方面要强化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在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微信、微博及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和态度,并积极发表评论,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辨别真假、善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微平台”散发出积极的正能量。

(三)拓展教育渠道,创新“微手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90后”大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在“微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课堂上应用的事例学生早已经耳熟能详,缺少生动性,对学生吸引力小,教育效果不理想。在这种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微手段”的及时性、互动性、广泛性等特点,利用微信、微博,及时将热点新闻、热点话题发布出去,鼓励学生针对这些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随时与学生互动,适当地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贯穿其中,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营造文化氛围,培育“微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微文化”,将“微文化”建设置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位置,学校通过承办“微电影”、“微活动”、“微摄影”、“微宣传”、“微新闻”等系列活动,不断推进校园“微文化”的建设进程。除此之外,学校要主动邀请知名科学家、政界人士、成功企业家等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向大学生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价值,以传统文化引领校园“微文化”建设[4],将“微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7月23日.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年9月1日.

[4]祖文成,贾元义,苏郡.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4(7):125-127.

猜你喜欢
微时代教育者微信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微信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微信
微信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