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绪娴,李向阳
(1.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2.山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高教理论与高校管理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ISM系统分析
——以山西某两所高校为例
闫绪娴1,李向阳2
(1.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2.山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通过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要素及影响层次,并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山西两所高校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对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出几点思考。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模糊综合评价法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源泉,也是一个国家长久昌盛的内在动力。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美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进行系统评价,进而探索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新途径,对高校育人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美国、日本、瑞士、德国等国高校都采取了大量措施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美国通过开设研究性课程、设立年度课程创新项目、商业计划竞赛(如麻省理工学院的“五万美金商业计划竞赛”),采用合同教学法、独立学习法、问题教学法等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瑞士和德国则更多推行学徒培训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门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课程,提高大学生应对专业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1999年,由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赛,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兴起。2002年4月,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被确定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旨在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显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存在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的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探究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各个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得到其阶梯结构模型图。然而在其基础上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山西两所高校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式进行评价,以此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建议。
(一)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通过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各个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层级,并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山西两所高校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并就其创新实践能力差距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具体建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对山西两所高校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访谈、问卷、资料查询等方式,分别了解两所高校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实施的相关措施。
2.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别向两所学校的学生了解其对学校培养创新能力相关措施的满意程度,并根据已经建立的解释结构模型对以上调查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3.综合分析所得数据,对两所高校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培养进行评分,再根据评分和第一步所得资料综合分析评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依据各项分析与总结,提出相应的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举措。
(二)数据来源
本次问卷内容是在前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围绕此次调查对象精心设计。其调查内容紧密围绕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各个影响要素,并在问卷中将这些要素设计成量表,在对两所高校的调查中获取所需数据,为随后的系统分析做准备。
(一)山西H大学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山西H大学作为一所基础学科实力较强的综合类大学,其基础学科,如:物理、化学等学科具有强大的师资力量与研发能力,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夯实基础,掌握多种理论方法,为学生进行后续研究提供较好的前提条件。强有力的课堂知识摄入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可以很好地引导大学生,逐渐形成创新的思维,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方向进行更深入地探索,进而寻求机会在实践中得以尝试。
H大学有专门的领导小组对该校的科研创新活动进行积极地推进与安排,将各类学术科技活动作为培养与锻炼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针对性强。同时,该校领导小组还在课外为学生提供不同层面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等实践研究活动,通过不断参与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但从整体上看,该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仍存在对“创新能力”认识程度不统一、概念界定不明确等现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由于目前的大学生教学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响应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造成在思想意识上,一些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创新仅限于创造出具体的实物或重大的发明发现,这对普通大学生而言遥不可及,以至于默守陈规,甚至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教师本身的创新意识未能得到很好地激发,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也就无法以更高、更新的目光和水准来要求和指导学生。
第三,通过调查发现,参与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认为“科技创新活动时间太紧,常与正常学习有冲突”,而没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活动中的学生则认为“平时缺乏一定的创新训练,对参与创新活动信心不足”,这反映了目前“以课外创新活动为中心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一种只有在活动开展时才突击强化的短期行为,其结果一方面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与课外活动的冲突,学生能力的发展不能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使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受益面变窄。因此,构建创新能力培养系统的长效机制尤为重要。
(二)山西T大学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经调研发现,T大学学校和各院、系教学管理的目的明确。教学管理措施的出台要经过反复论证其是否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年来,在学校的组织下,为确保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各院系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一方面,注重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由以往注重掌握专业知识转向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以往主要根据掌握知识多少来衡量教学质量转向从创新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角度来衡量;另一方面,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T大学结合学分制的实施特点,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主要通过加大选修课比例,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扩大选择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创造条件。在课时分配上,选修课在所有课程中所占比例原则上要高于30%。选修课开出的学分数与学生应修学分数比例要高于1.5∶1,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学生所学课程不再是由学校统一安排,而是由学生自主选择。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评选教学名师奖、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举办教学名师示范教学活动等多项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截止2013年,共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30名、省级教学团队3个。学校通过团队建设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的引领作用,引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
学校通过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等方式,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搭建支撑平台。
在开展创新教育过程中,学校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注重教育的过程管理,探索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先后制订了《T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T大学本科生自主实践考核及学分认定暂行规定》、《T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方案》、《T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T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项目及优秀指导教师选拔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文件。
学校还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项经费,每年拨出50万元,以3:2的比例分配给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大学生创业项目,根据评估等级对每个获准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予以一定的研究经费。经费由学校代管,计划财务处对项目经费设立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学校定期分阶段实施项目评估考核,对确实具有良好前景研究的项目,学校视具体情况追加经费支持。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经费保障使得学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顺利展开。
(三)基于ISM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1973年美国J.N.沃菲尔德教授开发了解释结构模型化(ISM)技术,旨在用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结构问题。其基本思想为:应用各种创造性的技术和工具,提炼问题并构成影响要素,然后运用有向图、矩阵等对各影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加以文字进行解释说明,基于此进一步明确该复杂系统的层次和整体结构,以此提升对该复杂系统的认识和分析程度。
通过对前面调研结果和各个影响要素的分析,可以得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影响要素的ISM模型,见图1。
四、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图1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ISM模型
(一)明确因素集F和评定集E
因素集F是评价项目或指标的集合。选取前述中10个因素作为评价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因素集F={f1,f2,…f10}={独生子女环境,社会就业压力,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环境稳定性,学校教学方式,专业课程体系,长辈影响,创新平台提供,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评定集E即评价等级的集合,取5分制,E={e1,e2,e3,e4,e5}={5,4,3,2,1}。
(二)计算隶属度矩阵R
通过对H大学和T大学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得出如下隶属度矩阵,即分别为H大学和T大学的隶属度矩阵。
(三)确定权重向量WF
WF为评价权重。根据图1中ISM模型划分出的四个层级,选取1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小组,为10个影响因素设定权重。计算得出WF=(0.06,0.13,0.09,0.09,0.13,0.13,0.06,0.13,0.09,0. 09)。
评定集的数值化结果W′F=(5,4,3,2,1)。
(四)计算综合评定向量S及综合评定值
计算得
(五)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评价分析
综合评定向量S1、S2的各分量之和为1,故满足归一化条件。另综合评定值μ1〈μ2,可以得出T大学的创新实践能力优于H大学,这亦符合实际情况。
五、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几点思考
针对上述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影响要素的分析及其所建模型的研究结果,以及对山西两所高校现行培养方式的分析,本文提出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目前而言,大量的教学工作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事实早已证明,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存在极大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转换观念,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教学目的。这样一来,各个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专业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自己对各个事物的认识所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便能通过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提升。
(二)运用与普及全新教学方式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由前述可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有着紧密联系。通过引进案例、分组讨论、情景教学等,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扩展学生思维,使其能够更有效地思考。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专才,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全才,这就对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他们就不会去主动学习专业外的知识,这样在知识面上就很受局限。一旦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被培养起来,他们会变被动为主动汲取各种知识,积极思考,亦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建立更具有针对性的涵括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评估体系
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应局限于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应该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在现行学生评估指标体系中增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估(如学生实际参与的科研项目情况,所发表的具有独创性的论文,学生的个人专利等情况),提高创新能力在指标体系中所占权重,强调创新能力对于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四)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学生自学能力
师资力量是整个教育环节的重中之重,而要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则对高校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具有社会实践经验和学术能力的教师,将有助于学生在获取理论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对现行的实践方法也具有一定的认识。具有多种经验的教师可以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来解决学生提出的具有创新性的问题。这从另一个角度上督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强化了其自学能力。
(五)构建校企共建平台,实现“师徒”双赢
纸上谈兵、眼高手低,是大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缺点,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及管理能力,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屡屡受挫。而社会上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人脉资源和资金实力,但往往存在缺乏创新活力、缺少可投资的创新项目等问题。所以,可以借鉴一些高校的校企联合、“师徒”双赢模式,以此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张文晋]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of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Taking Two Universities in Shanxi as an Example
YAN Xu-xian1,LI Xiang-yang2
(1.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Taiyuan 030006;2.Facult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Taiyuan 030006,China)
The paper uses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and values them by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At last,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further thoughts o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ISM;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G719
A
2095-106X(2015)03-0019-04
10.13782/j.cnki.2095-106X.2015.03.004
2015-08-06
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107);山西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的高校教师监考安排系统设计研究”(2014211)
闫绪娴(1978-),女,山西朔州人,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应急管理;李向阳(1976-),男,山西芮城人,山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产业信息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