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莉娜
【摘要】 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在新课程研究改革的潮流下,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如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呢?本文将从激发兴趣和指导学法两大方面进行论述如何对孩子们进行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文言文 兴趣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59-01
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可是走进传统文言文教学课堂,你会发现,孩子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独霸课堂,忙于讲解、板书,孩子们则忙于抄写、背诵,课堂教学死板沉闷,文言课多半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在新课程研究改革的潮流下,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如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呢?本文将从激发兴趣和指导学法两大方面进行论述如何对孩子们进行文言文教学。
一、激发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证明,孩子们如果对学习的对象产生兴趣,他们就能自觉地排除各种外界因素和内部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诱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驱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例如,指导孩子们每天阅读一个简短的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需用文言文),如《凿壁借光》、《守株待兔》、《买椟还珠》……,只要看得懂孩子们就不会感到厌烦。或者每周出两道简短的文言文断句的作业,让孩子们断句后进行翻译,第二天让三两个孩子上讲台讲解自己的作业。或者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画面或播放一些视频,帮助孩子们感受和理解文言文。记得在讲授《晏子使楚》这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电影《晏子使楚》的片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把课文的内容变成连环画用课件展示出来,然后让孩子们根据画面内容复述课文。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孩子们的学习情绪都很高,积极配合老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会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致,这还只是第一步。夸美纽斯说过:“寻找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却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无益的劳苦,多些快乐和坚实的进步。”那么学习文言文,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我归纳了以下几点:
1.指导孩子们多读、反复读。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就道出了“读书”的真谛。读准了,读多了,往往就会把握文言文的一般特点,就会进入一个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思想也会逐步走向丰盈和深刻。在上新课前,我会让孩子们将课文读上三五遍,要求他们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出感情。课后,我会让孩子们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越是篇幅长的,难度大的文章,越是要求孩子们熟读成诵。
2.指导孩子们翻译文言文。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孩子们终身受益。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通大意,规范语言。要求孩子们看懂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还有不懂的地方,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课文的目的。所以,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做出增补。至于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保留就可以了。
3.鼓励孩子们勇于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些话告诉我们:要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领悟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们互相探讨,让学生大胆的提出疑问,展开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无意中发现蕴藏其中的“真金”。孩子们的质疑问难的精神一旦被肯定,他们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4.加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量。
要对文言世界有更清楚的认识,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行的,还要重视课外对文言文的学习,让孩子们在大语文教育环境中继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打通多种渠道,创设学习文言的言语环境。我们要指导孩子们不断地从课外学习文言经典,还要把课内学到的内容尽量运用到课外,要遵循“精读与博览结合,课内与课外沟通;精读学规律,博览增见识;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的教学原则。
总之,通过上述多种组合,以调动孩子们兴趣为主,多反复,多联想,孩子们才会掌握得好,收获得大。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需要老师们多花心思,努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爱上文言文,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