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翠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这首诗之所以传唱不衰,跟其独特的语言特点是分不开的。
《乡愁》最突出的语言特点表现在语言的质朴、浅显。作者把这首诗归入他所说的“浅易之作”,他所说的“浅易之作”是指“一读就懂”的诗。“浅”是语言文字浅显、质朴,“易”是容易读懂。他不反对“浅易”,但是,“许多读者”,“要求一首诗一读就懂”,却遭到他的反感。他说:“一个人如果只能读浅易的诗,就注定自己终身在诗国做匆匆过境的观光旅客。”其实,作者所提倡的“浅易”一些,应该是指一读二读三读终能读懂的诗,而不是愈读愈头疼的诗。《乡愁》就做到了这一点,诗中的语言浅显、质朴,通俗、易懂。正如流沙河所说:“诗写得好,一目了然”,“这是一粒水晶珠子,内无瑕斑,外无纹痕,而且十分透明,一眼便可看穿”,“这粒水晶珠子仿佛不是工匠琢磨成的,而是天然形成的”。流沙河的评价一语道破了其语言质朴浅显的特点。
《乡愁》的语言特点还表现在全诗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极为和谐的语音美。统一,就是字、词相对地均衡、匀称;字词句段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指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求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的语言。全诗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语言又构成了在整齐中体现出的参差错落之美。
《乡愁》的语言特点还表现在词语的重复、叠词的运用及数量词的巧妙运用上,从而使词的语言具有了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优美旋律。如“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上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巧妙点缀,犹如音乐中美妙的修饰音符,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之深厚,而且使全诗的语言大增了音韵之美。
【即学即练】
教材是丰富的素材源地,活用、巧用,旧材翻新,令人耳目一新。例如作文《人与路》各段开头:
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
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作者借鉴了余光中《乡愁》的构思,自然巧妙,且有变化,足见把书读活了。请你仿用这个形式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