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摘要: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多样化开展、“情境”与“趣味”的营造以及因人施教的实施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3-106-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Adolph Diesterweg)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随着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理论的发展,许多教师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是围绕着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而在课堂中发生的一种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师生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对课堂环境进行精心的布置,对课堂氛围进行恰当的营造,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学生参与进行积极的引导,对差异学生进行高度的关注,对教学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价。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变得高效、快乐和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课堂教学的“教”与“学”
在教学活动当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直接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很多老师在探究学习当中往往唱独角戏,没有发挥探究学习的应有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置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开展为本,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认知构造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因此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在心理调动起来,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为了适应学习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生理特点,在探究学习的每节课授课应该不超过25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看书或做练习;练习要形式多样,口算、笔算相结合;有时一题目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让同一张桌子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有时叫不同水平的学生上黑板做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身探索学习到应有的知识。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学中,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课堂教学的“情境”与“趣味”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产生学习需要。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他们一旦对一件事发生兴趣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而富有情趣的情境恰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放动画等形式,把枯燥的数学变成具使用性、愉悦性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兴趣和疑问,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随着这种情感体验的不断增加,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甚至会产生探究过程中的意志力,使探究活动不断深入。这是生活实践中“需要”的学习,对学生更有“挑战性”和“开放性”,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自己做别的事。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讲解很难让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数学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基数”和“序数”这两个抽象的概念时,是很难用语言向儿童说清楚的。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8只形态不同的小动物,然后让学生从左、右两边去数,一共有几只,通过数数,学生就知道这个“8”就是动物的总数。然后再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序数,问学生第8只是什么动物?从右往左第8只又是什么动物?为什么都是第8只,却不是同一种动物呢?用这样的直观教学,既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领会到“8只”和“第8只”所表示的意思不同。8只是动物的总数,第8只是指次序排列在第8只的那个动物,从而让学生理解基数和序数的不同含义。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因人施教
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所以,教学中我们要活化教材,变“以教材为本”为“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鉴于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我们除了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外,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选的教学内容不仅有现实意义,还要富有挑战性,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且可选择,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呈多极与多元状态时,学生才会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要求老师的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