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探索

2015-12-30 19:42张洪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

张洪星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和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主要探讨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以及从注重情感关怀、精选数学问题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努力为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开展做出有意义的尝试。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3-050-2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学生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中去。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给他們探究的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在今后教育实践中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将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教育教学方式!下面就结合笔者的个人实践,谈淡一些观点和做法。

一、注重情感关怀,营造融洽氛围

有利于探究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一个民主、宽松的探究环境,特别是良好人际氛围的支撑,是保证探索心理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在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里,学生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地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任何专断、斥责和压抑都会使学生大脑皮层细胞产生抑制,窒息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创造的萌芽。我们认为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民主轻松氛围的前提。

实践证明,情感关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每位教师都应努力从“授业”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要低下身子,用孩子的眼光与学生平等对话,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学习水平。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课堂的语言、体态传达信任、鼓励和赞赏;通过和蔼可亲的表情、满腔热情的态度表达亲切与友好;通过倾听、等待以及宽容大度,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和喜爱,使学生获得最佳的精神状态。此外,我们可以通过Email、聊天室、书信、电话、班会、班级活动、师生交谈等方式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在众多方式中,我们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师生交谈、班级活动、班会(即教师和学生平等的面对面的朋友式的交谈)方式,这些是在信息社会和未来社会最缺乏的和最易被忽视的方式。为此,我们应该加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将自己的情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者身上,让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个学生都能消除畏惧心理,在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参与探究活动。

二、精选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如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呢?关键是要寻找适合学生探究的内容,而探究的内容又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且难度适中的。例如,学过长方形面积后,教师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一根2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怎样围面积最大?让学生运用假设的方法,通过计算、填表、观察,展开讨论、交流,从表中发现规律:长与宽的厘米数越接近,所围成的图形面积越大。

长(厘米)98765

宽(厘米)12345

面积(平方厘米)916212425

学生总结规律后教师指出: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发现了周长相同的长方形面积的变化规律。今天这种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基本上和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相同。这就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想——操作验证——探究规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当成探究过程,当成研究活动,不再是课堂学习的重复和机械训练。

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能感觉到自己是个研究者、探究者和发现者,从中,激发起探究的兴趣,而且这种积极向上的兴趣将成为今后进一步探究的动力。

三、多给些探究空间与探究时间,提高探究的积极性

很多教师在引出新知后,习惯上给学生出示一个自学提纲,在自学提纲中,教师把教学重难点设计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学提纲逐一“瓦解”教学重难点,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生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但由于教师给学生的探究空间小,再加上很少的探究时间,很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就必须给学生一个较大的探究空间,探究问题大一点、开放一点,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时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有的教师先出示了下列自学提纲:(1)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的面的形状怎么样?相对的面的面积怎么样?(2)长方体有几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怎么样?(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学提纲去自学。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大问题:“你认为长方体有哪些特征?”接着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比较、测量,小组同学交流后全班同学交流,我根据学生的汇报,按照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进行板书。虽然这两种教法都总结出了长方体的特征,但前者是教师“领”着学生总结出来的,学生学得很被动;后者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孩子们面对自己的探求所得很有成就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四、教给孩子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1.猜想——验证。

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先让学生复习一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然后让学生猜想分数的基本性质,当有学生能够大致地表述后,就引导学生去验证。课后,可以告诉学生:数学上的猜想——验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我们要敢于猜想、善于验证。

2.操作——表达。

儿童的动作思维在学习中占优势,他们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直接经验的体验,把教学过程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谈出感受、谈出方法、谈出数学思想,进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3.合作——交流。

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相互帮助,实现了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精神,提高了自我表现的能力,以及听、说和交往的能力。

五、让学生喜爱探究,促进学生体验成功

体验创造过程就是让学生在自己观察、实验、猜想、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感受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数学论是怎样获得的,以及结论和规律是如何应用的,也就是把教材内含的知识结果经过学生的再创造,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维成果,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过程。小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也有得到老师和同学赞扬的心理愿望。教师以赞扬、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和促进,让学生体验成功。

总之探究学习,学生应是充满乐趣,勇于探究,敢于实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同时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