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时代的农民形象探究

2015-12-30 03:39匡惜惜匡竞
雪莲 2015年27期
关键词:社会变迁

匡惜惜 匡竞

【摘要】20世纪中国两次重大的社会经济变革都是从中国的农村开始的。中国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经济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由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所引发的中国乡村改革,被誉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社会经济变革的背景下,农民的形象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反映了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体现了农民对走向土地以外世界的强烈愿望和艰难过程。农民表现出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想的碰撞,追求物质精神双重富裕的形象。

【关键词】社会变迁;经济现代化;农民形象

在社会经济变革的背景下,农民的形象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农民”这两个字意味着最基本、单纯的生存形态,这其中包含着农民的生存实践。在80年代农村离土现象初步萌发,农民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从世世代代安土重迁到逐渐离土离乡,这一时期农民土地观念开始转变,渴望摆脱世世代代“食土而居”的生活方式。《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反映了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在这期间,农民的形象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想的碰撞

以整个社会经济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平凡的世界》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描写农民对走向土地以外世界的强烈愿望和艰难过程。

农村青年中扬弃了传统意识和道德标准,又对生活采取现实主义态度的较为典型的形象是孙少安,在他身上更多地保留了优秀的传统精神和文化观念。他作为农民有自身思想观念的局限性,他没有接受润叶的感情,主要是“门当户对”的封建观念。无论是改革开放前作为队长的锋芒初现,还是改革开放后开砖窑的致富之路,都是他用自己的汗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世代不变的土地无形中限制了农民精神世界的扩展,作为农村变革的最新觉醒者,尽管他没有选择离开土地,但是他已经挣脱了土地的羁绊。他在故乡的土地上开起了工厂,引进了机器他在富裕起来之后,想到很多乡亲还很贫穷,决意带领他们一起致富。孙少安作为农民企业家的改革气魄与顽强毅力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正表明了他并非安于现状的老式农民,而是萌发了对于新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其中蕴涵着对于人格解放和现代文明生活的渴望。尽管这是一种朦胧的意识,但是他将推动孙少安的人格不断向前发展,随着时代的节奏,补充新鲜血液和盎然活力。

二、追求物质精神双重富裕

我们不曾体会,在经济落后,物资匮乏的年代,生活在黄土地上的少平一家,为了修一个能遮风挡雨的新窑,而对着那一片片田地时,内心有多少期待,粮食的收成,决定了一家人的幸福,粮食的事,却是天说了算,而他们早已习惯了天不肯多给的同情。不停地等,不停地盼,一次次充满期待地看着那一片一望无际的田地,不断地毫无保留得付出只为了离贫穷远一点。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一直在温饱线上下挣扎,他们一旦解决了衣食温饱问题,很容易走向生活的极致:或者盖房置田炫耀自己的家产,或者吃喝逍遥挥霍自己的血汗。在《平凡的世界》中,80年代当农民刚刚解决了生活问题,手中有了一点余钱。孙少安请建筑师重建双水村学校,孙少安和刘玉升的不宣而战的较量,不是简单的争斗双水村“精神领袖”的地位,也体现了在于中国乡村发展的新形式。“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远的生活意义”。表现出80年代的农民追求走物质和精神双重富裕的道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社会经济变迁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民离开农业生产和土地,从事非农产业活动,这便是新时期中国农村经济最突出的表现。作为农业大国的主体农民,他们在现代化过程中进入城市的行动选择及心路历程,是具有两千年的历史农耕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化,农民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无奈情绪是很突出的,可见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受到的限制以及经济转型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农民如何在社会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分享文明进步的成果,这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也是农村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社会变迁
近代东北地区关内移民对东北社会变迁的影响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姓氏问题释析
论明清时期贵州的建省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社会变迁语境下的近代报纸业态发展分析华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论农村家族的现代转型
关于我国成年监护制度的思考
乌孜别克乡社会流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论社会变迁对刑罚执行制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