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体验调查
王婷王艳丽1谷多张晓楼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130031)
关键词〔〕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体验
中图分类号〔〕R161.7〔文献标识码〕A〔
通讯作者:王艳丽(1976-),女,硕士,主要从事公共卫生学研究。
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第一作者:王婷(1974-) ,女,副教授,主要从事老年护理学研究。
2010年吉林省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3.13%,仅长春市超过60岁的老人就有约113万。据《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占全部人口比例将超过30%。据统计,目前长春已有7 000多位老人住进社会养老机构,此外,平均每月有约2 000多位老人在预约入住〔1〕,机构养老成为老年人养老的新趋势。生活体验是指对生活现状持有的主观情感感受,对生存质量具有重要影响〔2〕。为了深入了解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真实生活体验,分析他们的生活现状,本文探究他们的生存质量,了解机构养老的现状,采用深度访谈法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个体化访谈。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于2013年3~10月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长春市4家养老机构,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作为本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5岁;(2)在养老机构入住6个月或以上,并准备长期居住;(3)老年人意识清楚,有认知判断能力,能用语言表达其感受;(4)自愿参加本研究。养老机构一般情况见表1,受访老人一般情况见表2。
1.2研究方法通过质性研究中的深入访谈法与研究对象互动,向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承诺对所有人资料进行保密,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受访者的谈话内容全程录音,访谈结束后将录音内容转化为文字。
1.3研究质量控制鼓励受访者配合研究,关心老年人的饮食起居和身体、心理状况,在访谈中保持中立态度不加以评判,鼓励研究对象充分表达,每次访谈时间60min,根据实际情况控制访谈时间和次数。
表1 养老机构一般情况
表2 受访老人一般情况
2结果
受访老人大部分家中有子女,丧偶老人居多,老年人主要是为了减少儿女麻烦,不耽误儿女工作而选择到养老机构生活,他们在基本生活照料需求、精神慰藉需求、医疗服务需求、社会交往需求、自我价值体现需求等方面有很多不同的体验。
2.1基本生活照料需求
2.1.1正性体验大部分老年人环境适应良好,认为养老机构环境很好,生活很有规律,养老机构条件设施和质量也令人满意。13例受访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感觉生活起居得到了保障。受访对象中对养老机构生活环境认同、业余爱好广泛的老年人,喜爱打牌、唱歌、做操、散步等老年人与他人的关系也比较和谐。
2.1.2负性体验个别老年人感觉在养老机构生活受限,不像在家里随意、舒心。不同生活习惯的老年人生活在一起或多或少会出现小摩擦,一些规章制度也会不同程度限制老年人的生活自由。
2.2精神慰藉需求
2.2.1正性体验大部分老年人认为养老机构的生活比在家更有意思。很多受访对象入住养老机构以前都是独居或者和子女共住,但由于子女工作较忙,平时情感交流很少,老年人内心比较枯燥寂寞。
2.2.1负性体验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远离子女,并且需要逐渐适应集体生活,部分老年人会表现出敏感脆弱、害怕孤单〔3〕。
2.3医疗服务需求
2.3.1正性体验4家老年机构中3家都有专门的保健医生,对老年人的常见病能够进行常规的医疗指导,并且安排定期体检。9例受访对象表示当身体不适时在养老机构内能够得到医生的治疗,或者家属会陪同到就近的大医院就诊。
2.3.2负性体验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很多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持续的治疗,由于医保报销条件的制约,老人看病必须到医保定点医院就诊,这对于行动不便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非常困难。
2.4社会交往需求
2.4.1正性体验养老机构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使一些原来独居或者行动有限制的老年人扩大了人际范围,性格变得更加开朗,生活更加和谐。
2.4.2负性体验由于部分老年人与外界的联系仅限于家人,生活圈子小,感觉不适应。一些老年人迫切需要与外界保持联系。
2.5自我价值体现需求
2.5.1正性体验从家庭到养老机构生活,生活环境和心态有很大差异,很多老年人积极应对,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2.5.2负性体验因为养老机构相对于外界沟通较少,7例受访对象有很大的心理落差,而且还需要护理人员照顾生活起居,更加重其忧虑和无用感。
3讨论
大部分老年人认为养老机构基本能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照料的需求,一方面减轻了子女的照护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由于子女和老年人生活方式和观念不同引发的家庭矛盾,养老机构环境好、生活有规律、生活有保障,满足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调查中发现虽然多数养老机构中有保健医生、护士等,但人员较少,基本没有配备相关的抢救设备,陪护人员缺乏相应的应急处理技能。养老机构面对的是老年人这一群体,慢性病患病率高,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逐步拓展养老机构在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功能,增加应急技能方面的培训,让入住的老年人获得更专业的医疗照顾。
养老机构管理模式过于单一和统一化,老年人生活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他们身在养老机构中心理却仍然关注家中事宜,迫切需要了解子女和家庭的情况,这就需要子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探望老年人,可养老机构某些规章制度缺乏人性化和变通,这与养老机构的服务理念、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及与老年人的互动等因素的有关〔4〕,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应改变管理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密切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帮助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拨打电话,增加和亲属的联系,缓解其忧虑。
为了老年人有更好的晚年生活应当积极倡导正性体验,养老机构在尽量平衡人员配备和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为老年人创造家庭感觉,充分尊重老年人的自主权,减少强制性的机构化特点〔5〕,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老年人自由安排其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在保证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关注老年的情感需求,注重老年人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无论是来自家人、服务人员或朋友的社会支持都将有利于缓解老年人自卑、焦虑等负性体验〔6〕,从而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体验,提高其生活质量。
4参考文献
1中国老龄委http://www.cncaprc.gov.cn/jjyl/9470.jhtml
2解登峰,葛明贵,谢章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99-301.
3刘碧英.老年人心理特点与心理保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3):373-4.
4薛巍.杨浦区机构养老发展研究〔D〕.武汉: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8.
5Forbes-ThompsonS.Nursinghomeandsuffering:partoftheproblemorpartofthesolution〔J〕.JGerontolNurs,2006;25(3):234-51.
6PaukertAL,PettitJW,KunikME,et al.Therolesofsocialsupportandself-efficacyinphysicalhealth'simpactondepressiveandanxietysymptomsinolderadults〔J〕.JClinPsycholMedSettings,2010;17(4):387-400.
〔2013-12-15修回〕
(编辑袁左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