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通气指标变化特征
符琴王成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医疗科,云南昆明650032)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
第一作者:符琴(1973-),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研究。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学组指出〔1〕:肺功能检查对COPD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估、疾病进展、预后和治疗反应等均有重要意义。COPD患者病程中有易反复急性加重住院治疗的特点,本研究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通气指标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呼吸困难、活动耐力等病情变化的关系。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住院确诊的AECOPD病人50例,男42例,女8例,年龄55~80〔平均(67±8.3)〕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在入院时均出现咳嗽、咳痰增多和呼吸困难加重,并排除COPD以外影响肺功能和导致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如哮喘、肺炎、心力衰竭、休克等。
1.2方法入院时均进行肺功能检查、呼吸困难评分活动耐力测试等。入院后给予氧疗、抗炎、平喘、解痉、止咳化痰和对症支持治疗,部分患者加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疗程2~3 w病情好转,咳嗽和咳痰恢复至病前,血象正常,复查肺功能,复测呼吸困难指数和测试活动耐力。
1.3观察指标①肺功能通气指标使用德国JEAGER公司生产的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检查,测定受试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流速(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深吸气量(IC)、功能残气量(FRC)、残气量(RV)、肺总量(TLC)、残气量/肺总量(RV/TLC)等。②呼吸困难评分采用美国胸科学会提出的呼吸困难修正评分(MMRC)标准〔2〕,共5分。标准:0分-日常活动未出现任何呼吸困难;1分-活动如晨练、慢跑、平地行走500 m以上、连续不停上二楼时,有能觉察的症状;2分-轻度活动如铺床、倒垃圾或平地行走100~150 m,上二层楼感到气短;3分-起床、穿衣或行走不到100 m或长时间交谈时出现气短;4分-几乎不停顿,极轻微的活动如吃饭、写字甚至休息也出现呼吸困难。③运动耐力测试做6 min步行试验(6MWT)。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结果
2.1治疗前后肺功能通气和呼吸困难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治疗后FEV1、FVC、FEV1/FVC%、FEV1%pre、TLC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I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RV、FRC、RV/TL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呼吸困难评分明显减轻(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运动耐力结果治疗后6MWT由(335.49±94.31)m提高至(403.22±94.03)m,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肺通气功能参数间相关性分析治疗前IC与FRC、RV呈显著负相关(r=-0.567、-0.426,P均<0.05),与FVC、FEV1/FVC呈显著正相关(r=0.416、0.398,P均<0.05)、但与FEV1、FEV1%pre无明显相关(r=0.165、0.183,为P均>0.05)。治疗后ΔIC与ΔFRC、ΔRV呈显著负相关(r=-0.736、-0.766,均P<0.05),ΔIC和ΔFEV1无相关(r=0.078,P<0.05)。ΔIC与Δ6MWT呈显著正相关(r=0.582,P<0.01),ΔFEV1与Δ6MWT无正相关(r=0.113,P<0.01)。
2.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Δ呼吸困难评分为因变量,分析ΔIC、ΔFEV1、ΔFRC、ΔRV对呼吸困难的预测性。4个自变量中,只有ΔIC对呼吸困难评分有显著预测意义。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肺功能和呼吸困难评分 ± s, n=50)
表2 呼吸困难评分和多个变量间的多元回归分析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肺功能检查中反映COPD气道受限程度的主要指标FEV1、FEV1/FVC、FEV1%pre等结果稳定可靠且重复性好,在COPD的诊断和病情分级中具有很好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所以标准化的肺功能检查对于确定COPD诊断必不可少。AECOPD患者经治疗后自我症状缓解、运动耐力改善时复测FEV1、FEV1/FVC等通气指标无明显变化或改善极其有限,所以FEV1、FEV1/FVC等很难概括COPD疾病的整体情况〔3〕,基本无法反映与COPD相关的失能。6MWT作为评价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综合反映COPD患者肺的功能状态。Pinto-Plata等〔4〕认为6MWT可作为一个独立参数,预测COPD患者的生存期。本研究结果说明FEV1与COPD患者实际生活质量不平行,FEV1往往低估AECOPD治疗后病情的改善。原因在于COPD患者呼气过程中气流受限和动态的肺过度充气是引起呼吸困难和活动受限的重要因素。 FEV1主要反映气流阻塞的改善情况,而不能及时反映小气道扩张及气体排空情况,后者直接影响肺容量。因此FEV1对于AECOPD的治疗疗效评估受到一定的限制。
IC为平静呼气末用力吸气的最大气量,由潮气量和补吸气量组成,是慢呼吸的吸气容量指标,与其他反映肺容量的指标FRC、RV、RV/TLC等相关性较强,可以间接反映肺过度充气。COPD患者肺存在过度充气,FRC、RV增加,在呼气末期肺泡内出现正呼气末压力(PEEPi),PEEPi即吸气时的阈负压,那么吸气时肺弹性做功增加,呼吸费力,呼吸困难明显。AECOPD患者接受治疗后,肺容量的变化较流速变化更明显,表现为AECOPD患者治疗后IC增加,FRC、RV减少,PEEPi减小,肺吸气时弹性做功减少,呼吸困难缓解。
同时IC升高提示增加肺活量,利于肺泡有效气体的交换,故不但缓解了COPD患者呼吸困难症状,还增加了运动耐力。利于减缓COPD患者肺损伤和肺过度充气的发展。本实验提示AECOPD治疗后,肺功能检测结果显示IC明显增加,临床表现患者呼吸困难的主观感觉改善、运动耐力加强,变化具有一致性。原因在于ΔIC与Δ6MWD相关性显著,并且较好预测治疗后呼吸困难的改善。所以 IC是一个评价患者呼吸困难病情改善和运动耐力改善更适合的肺功能指标,比流速指标FEV1更能反映治疗效果。
4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张国清,金先桥,张鹏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深吸气量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1):30-3.
3Jones PW.Health stauts and the spiral of decline〔J〕.J Chron Obst Pulm Dis,2009;6(1):59-63.
4Pinto-Plata VM,Cote C,Cabral H,etal.The 6-min walk distance:change over time and value as a predictor of survival in severe COPD〔J〕.Eur Respir J,2004;23:28-33.
〔2013-01-17修回〕
(编辑赵慧玲/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