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芳 ,陈美吟 ,李燕萍 ,刘益惠 ,庄锦玲
(1.潮州市中心医院,广东 潮州 521000;2.潮州市潮安区人民医院,广东 潮州 521000)
潮州市8家陶瓷厂工人手外伤急救知识现状调查分析
陈荣芳1,陈美吟2,李燕萍1,刘益惠1,庄锦玲1
(1.潮州市中心医院,广东 潮州 521000;2.潮州市潮安区人民医院,广东 潮州 521000)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区陶瓷厂工人急救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探讨普及陶瓷厂工人手外伤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潮州市枫溪区8家陶瓷厂408名在岗一线工人的急救知识进行调查。结果8家陶瓷厂的工人均未参加过手外伤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愿意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99.8%的工人喜欢使用微信平台获取手外伤急救知识及技能。100%的工人知道医疗急救电话号码是“120”,但仅0.7%的工人掌握呼叫急救电话后应向医务人员说明的具体内容,对急救人员未到达之前的各项急救处理方法(如手被机器卷入时如何处理、伤肢包扎、止血、固定方法等)未掌握人数均占50.0%以上,完全掌握人数均在3.0%以下。结论受访的8家陶瓷厂工人对手外伤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较差,对手外伤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学习需求较高。应通过多举措、多渠道对陶瓷厂工人进行手外伤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紧急应对能力,使手外伤伤残率降至最低。
手外伤;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知晓率
手是人体最复杂、最精细的器官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手外伤多为复合伤,常同时伴有皮肤、骨、关节、肌肉、肌腱、神经和血管损伤,完全或不完全断指、断掌和断腕等时常发生[1]。手外伤因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力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潮州市枫溪区是中国瓷都,陶瓷工厂众多,陶瓷厂工人手外伤发病率相对较高,本院急诊及创伤骨科,近几年接诊了大量的手外伤患者,其中一部分患者院前处理不恰当,影响了手外伤治疗效果,增加了手外伤手术及后续治疗的难度,甚至导致部分断指患者失去再植机会,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基于此,笔者于2014年9—10月对枫溪区8家陶瓷厂408名工人的手外伤急救知识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工人们的急救知识掌握情况,探索普及陶瓷厂工人手外伤急救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高他们现场急救处理能力,为伤者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使手外伤伤残率降至最低。
1.1 调查对象 2014年9—10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将潮州市枫溪区8家陶瓷厂在岗一线工人纳入调查。纳入标准:性别不限,自愿参加;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上,思维及语言沟通正常。共纳入工人408名。
1.2 调查工具 成立研究小组,经查找有关文献[2—3],咨询专家,制定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包括编号、年龄、性别、学历、籍贯、在岗时间、是否使用智能手机等。(2)急救知识需求,由“您是否参加过系统的手外伤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您是否渴望了解手外伤急救常识、学会自救互救技能,您喜欢的手外伤急救知识培训方式是”3个条目组成,3个条目均以选择方式作答;常用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包括“医疗急救电话号码是多少,呼叫急救电话后应向医务人员说明什么内容,如何初步判断伤者伤情,如果手被机器卷入时如何处理等”11个条目组成,为问答题,回答分为掌握、部分掌握、不掌握。
1.3 调查方法 调查前对调查人员统一培训,统一使用指导语解释调查的目的、意义、填写方法等。在获得陶瓷厂领导的允许后,为不影响正常工作运行,3名调查人员选择在工人午餐后进厂对其发放调查问卷,对工人不理解的地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但不能有暗示性语言。工人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08份,收回有效问卷408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经双人核对无误后录入,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描述。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组研究对象共408名,男性342名,女性66名;年龄18~29岁265名,30~44岁110名,45岁及以上33名,平均25.6岁;文化程度:小学280名,初中123名,高中及以上5名;本市户口69名,本市以外户口339名;在岗时间1年以下的161名,1~3年的210名,3年以上的37名;使用智能手机407名,仅1名工人使用非智能手机。
2.2 陶瓷厂工人手外伤急救知识需求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408名陶瓷厂工人均未参加过手外伤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渴望了解手外伤急救知识和技能,愿意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见表1。
表1 潮州市8家陶瓷厂工人手外伤急救知识需求情况(n=408)
2.3 陶瓷厂工人手外伤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8家陶瓷厂的工人均知道医疗急救电话号码是“120”,但仅3名工人掌握呼叫急救电话后应向医务人员说明什么内容,对急救人员未到达或就医之前的各项急救处理未掌握人数均占50.0%以上,完全掌握人数均在3.0%以下。见表2。
表2 潮州市8家陶瓷厂工人手外伤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名,%,n=408)
3.1 陶瓷厂工人对手外伤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较差 急救新理念已将施救者从传统的医务人员拓展到经过培训的现场公众[4]。中国急救专家李宗浩教授曾提出,当前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增强急救意识,把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向社区普及,让第一目击者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抢救[5]。再先进的急救技术、再好的急救网络、再快的急救运输,都没有现场抢救迅捷有效,第一目击者是最好的救助人。在医务人员未赶到现场的情况下,如果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能够实施有效的基本自救和互救,争取到最初的宝贵抢救时间,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6]。陶瓷厂的工人均有可能成为手外伤的第一目击者,但调查显示,8家陶瓷厂的工人对手外伤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较差,虽然都知道医疗急救电话号码是“120”,但仅3名工人掌握呼叫急救电话后应向医务人员说明受伤的地点、时间、部位、伤员情况、联系电话等内容,对急救人员未到达或就医之前的各项急救处理如 “如果手被机器卷入时如何处理,手外伤的止血方法有哪几种,伤手青紫肿胀的初步处理方法是,不能在伤口上涂抹哪些药物,手/手指部分离断时如何包扎固定,如何保存断指/断手,手/手指离断面如何处理,减轻伤手疼痛的方法有哪些”等未掌握人数均占50.0%以上,完全掌握人数均在3.0%以下。随着工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手外伤已成为陶瓷工厂常见的多发性外伤,手外伤发生后如果现场的“第一目击者”未能实施基本的急救处理、争取到最初的宝贵抢救时间、未能为伤者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将可能影响伤者以后的生活质量,甚至谋生的困难。
3.2 陶瓷厂工人手外伤急救知识需求高 由于我国的急救医学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平衡,所以急救知识还没有得到普及,了解最基本的自救和互救知识的人很少[7]。本调查结果表明,8家陶瓷厂的工人均未参加过系统的手外伤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对手外伤急救常识、学会自救互救技能的渴望度很高,愿意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潮州市的陶瓷厂为数众多,普遍规模不大,工人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外来人口占大多数,工人流动性大,在陶瓷厂固定的工作时间短,工厂在安全培训方面不重视、不规范,不愿在急救培训方面投入资金;工人主要从电视、书籍等获取零碎手外伤急救知识,缺乏专业人士的系统性培训,工人对急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主要依赖于被动接收,主动获取急救知识的比例较低,这与韦华燕等[3]的调查结果相近。现阶段,潮州地区尚未有专业的网站或机构提供手外伤急救知识的宣教及急救技能的培训。另外,调查结果显示,陶瓷厂工人的文化层次不高,如何提供一些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工人感兴趣、易于接受的学习平台,值得深思。
3.3 对策和建议 由于人们对急救知识的渴求度日益增强,使急救社会化已成为急救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8]。周燕玲[9]认为,在民众中普及急救知识是医务人员特别是院前急救人员的当务之急。过往发生的突发事件告诉我们[10]:在“非常态”事件发生之前,应使“突发事件认识与应对培训”普及到每一个人,常备预警之心,常存应对之计。针对本市陶瓷厂的工人对手外伤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较差、手外伤急救知识需求较高的状况,结合我们医院的具体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陶瓷厂工人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3.3.1 陶瓷厂与医疗机构合作提高工人的手外伤急救知识和技能 针对工人急救知识缺乏的情况,陶瓷厂可在厂区设置宣传栏,宣传手外伤现场急救知识和方法,但宣传栏有其局限性,工人学习后可能一知半解,遇到急救时往往无从下手。医疗机构是理想的院前急救培训者,有条件的陶瓷厂可与医院合作,组织医务人员到工厂进行手外伤急救知识的讲授和急救技能的实操培训,使工人完全掌握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但本地区陶瓷工厂众多,对每个工厂每个工人进行培训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能无法全面开展。陶瓷厂的规模普遍不大,设立厂医也不太现实。建议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配备简易急救箱,方便手外伤时应急使用。急救箱内的物品应包括:绷带、消毒纱布(敷料)、创可贴、医用乙醇(酒精)、三角巾、止血带、别针、医用胶布、体温计、小夹板、冷敷袋、镊子和剪刀等[11]。
3.3.2 通过电视、报纸对陶瓷厂工人进行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 本调查显示,有31.4%及69.1%的工人喜欢通过报纸和电视获取手外伤急救知识。韩自华等[12]对300名被培训者急救知识、技能获取途径的调查结果显示8.8%的人员从书本、报刊上看到;60.6%的人员从电视、电影获取。以上调查结果说明,人们会从报纸和电视获取一定急救知识。我们医院已与潮州日报合作开设健康专版报道疾病诊治相关知识、与潮州市广播电视台协作每周1次在“天天好生活”栏目中开设健康教育讲座,本研究小组接下来计划向院部提出申请,通过电视和报纸向陶瓷厂工人及其他居民介绍手外伤急救知识及技能,满足喜欢看电视、看报纸的陶瓷厂工人获取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需求,提高他们对手外伤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3.3.3 通过微信平台对陶瓷厂工人进行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普及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13]。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以智能手机为主要载体微信的高使用率,手机微信开始成为主流应用。调查显示,本组有407名工人使用智能手机,99.8%的工人喜欢使用微信平台获取手外伤急救知识及技能。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新颖、图文并茂的方式[14]。我们医院于2014年11月26日在粤东地区率先开通微信平台,本研究小组计划接下来对手外伤的相关急救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形成文字及图片,将“如果手被机器卷入时如何处理,手外伤的止血方法有哪几种,手/手指部分离断时如何包扎固定,如何保存断指/断手,手/手指残端如何处理等”急救技能制作成视频,发布在医院微信平台,与潮州市陶瓷行业协会负责人沟通,将医院微信号发布在潮州市陶瓷行业协会官方网站上或由其下发通知至各个陶瓷厂。今后,陶瓷厂工人只要扫描医院微信号二维码或搜索医院微信号,就能查阅手外伤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不受地域、时间、经济上的限制,全面、直观地阅读和练习,还可以对自学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或反馈,与医院微信平台管理人员进行互动,寻求帮助解答。微信使人们随时随地可以互动,通过微信,传播与交流变得更加简易化、现实化、紧密化,其信息传播极具病毒模式—爆发式影响力、几何倍数的扩散速度[15]。徐璐等认为[16],通过微信提供相关信息,以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呈现,通俗易懂,可容患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反复多次阅读学习。微信公众平台在普及疾病知识方面的作用更令人期待。
[1]于秀兰.手外伤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2011,24(1):155.
[2]袁江辉,邓 周,刘小芳,等.湖南桃源某村村民急救知识知晓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14,21(10):39-40.
[3]韦华燕,郭宇峰,郑天勇,等.五金企业员工现场急救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26(11):69-70.
[4]袁晓丽,江智霞,张咏梅,等.1999-2008年国内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状况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10,30(6):568.
[5]邹小平,秦 红.社区居民现场急救的态度、知识、行为现状调查报告[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404-2405.
[6]王 玉,李学惠,刘玉珍,等.公众对徒手心肺复苏认知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21):69-70.
[7]屈燕铭.普及急救知识 再现生命奇迹[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1):991.
[8]杜成芳,杨志华.公众急救知识培训对院外急救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9):852-853.
[9]周燕玲.民众对急救风险认知度的调查[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4):197.
[10]牛浩宁,丁 立.国外应急管理培训经验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25(3):95-98.
[11]陈敏生.生命救助手册[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2]韩自华,李欣华,乔 毅.银川市部分市民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10):1135.
[13]党昊祺.从传媒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东南传播,2012(7):76-77.
[14]韩兆娣,张 蕾,杨秀梅,等.微信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1):172.
[15]周 琦,沈彩琴,匡晓红.支气管哮喘患儿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21(18):51.
[16]徐 璐,胡竹芳.基于微信平台为风湿免疫疾病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护理[J].护理学报,2014,21(18):71.
R472.2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1.049
2015-02-06
陈荣芳(1978-),女,广东潮州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护士长。
吴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