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成教学实现有序的课堂

2015-12-28 06:23熊文娟
雪莲 2015年26期

熊文娟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刚性预设”(旨在“塑造”学生)成为“众矢之的”。本文从“生成”教学实质出发,分析其特点,探讨其价值,拟论其实现机制。

【关键词】生成教学;创生资源;学生经验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一要求是为践行素质教育所绘制的蓝本,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哲学——生成教育。

一、何谓生成教学

叶澜教授曾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必要性:“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有研究指出:生成教学是一种“追求真实与自然的教学”。生成的实质,在于教师要“以学定教”。

(一)充满信任的教学情境

没有“预设”,就无所谓“生成”。要实现有效的教学,教师要与学生、文本对话,使三者相互交融,避免了课堂陷入沉闷僵化的境地。因此,“生成”的关键在于营造灵活机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其敢说,愿说,能说。

(二)对学生经验、兴趣的关怀

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习得“活的知识”,就要考虑学生的先前经验和当前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外,教师还要主动倾听学生从自己经验发出的声音,并正确地领会其义。

(三)有利的课堂资源的衍生

课堂的预设需要教师的备课,而课堂的生成则主要源自学生的投石问路,因此,教师顺势捕捉学生需要和感兴趣的课堂因素,生成有益的课堂资源,从而灵活组织、调控、驾驭课堂,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生成教学的价值追问

(一)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生成为理念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经验在场”,揉入了学生的经验、兴趣、需要等各种对学生来说有意义的因素,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的民主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交流表达能力都在提高,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和思考问题的方向,使学科知识具有生活价值。

(二)加强了“教活书”的信念,能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

实现教学的生成性,教师需持关爱、尊重学生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之心态,对学生的需要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以激起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优化学生的发展。这一过程,是教师对学生作为未完成的人的关爱,而不只是教师对知识传递是否顺畅的关注,强化了教师“育人”的大教育观。

三、生成教学的实现路径

(一)师生共享共创,实现课堂动态生成

生成教学要求学生从传统的教师独白式课堂中摆脱出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实现这种“反客为主”的转变,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交流与对话,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即,师生共同体验和分享教学中的突发矛盾、疑惑、困难、经验,共同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互相启发,使师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学生不仅获得知识的有效习得,而且舒展了自己的个性,提升了综合素质。

(二)让学生充分言说,保持课堂延伸的张力

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是创造力、想象力最为活跃的群体,在教师课堂中的提问启发下,总能进出各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想法,是课堂“教学生成”的主体,此时就需要教师发挥临场智慧,选择适合与孩子互动的方式。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认识、新见解,教师要给予区分,而不是漫无边界地无限延伸,对于学生感兴趣、与实际教学有关联的问题,教师应该着重利用,使其进驻课堂,成为学生知识与思维的“生长点”。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回应,使观点清晰化,将教学过程引向纵深发展。

(三)完善评价维度,关注学生的素质生成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不能完全诉诸考试,过多的将评价重心放在学生的某一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上,会忽略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注重合理的教学评价,是实现学生最佳发展的正途:(1)设计合理的考察方式:根据知识的属性选择书面考试,口头检查,课题解决,资料收集等多样化的考察方式。(2)注重形成性评价,利用课堂的提问与即时互动,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对话,捕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3)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正视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和弱点,纳入到综合评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