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剧花脸的艺术把握

2015-12-28 06:23刘利民
雪莲 2015年26期
关键词:流派艺术

刘利民

【摘要】京剧花脸是我国传统京剧表现角色特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由唐代“代面”所戴的面具演变而来。其表现形式是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演员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一定的图案,借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其他特点。

【关键词】京剧花脸;艺术;流派

京剧花脸又称“净”,是京剧重要行当之一。研究京剧花脸艺术,对于京剧表演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对京剧花脸表演艺术实践,对于京剧花脸的医术表达发表几点意见,以期引起关注与讨论。

一、京剧“花脸”的界定

京剧的“花脸”既包括“净角”的脸部装扮,也包括“丑角”的脸部扮相,其主要分为三类:1)大花脸,属于正净的脸部图谱,俗称“大面”,一般精于唱功,因此也称“唱功”花脸;2)二花脸,属于副净脸谱,俗称“二面”,一般精于打斗,因此也称“架子花脸”;3)三花脸,属于“丑角”的脸谱,俗称“小花脸”。但为什么只有“净角”“丑角”是这种叫法,而生行、旦角、生角都不是这样化妆,不能叫花脸呢?原因在于,其他角色都是朝着“美化”的方向发展,小生是涂得白白净净的,花旦的脸谱没有抹黑也没有抹彩,不管男女还是老少,都是爱“美”的,只有净角、丑角爱“丑”,所以“花脸”就被应用于“净角”和“丑角”的装扮上。

二、京剧花脸的功能

京剧花脸的艺术功能,是其重要艺术地位的支撑与具体体现。这些艺术功能,又主要以其所扮演的人物来具体落实的。

总的说,京剧花脸所扮演的人物,大多都是性格、品质、相貌等有特异之点的男性人物。其面部化妆均勾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气度和声势。根据所扮演人物性格、身份的不同,又有许多专行:

“大花脸”,扮演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人物,表演上重唱功。例如《草桥关》中的姚期等。

“铜锤花脸”,扮演正直的人物,表演上亦重唱功。例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等。

“二花脸”,扮演性格耿直豪爽的人物,表演上重功架、念白、做功,例如《盗御马》中的窦尔墩、《野猪林》中的鲁智深等。

“武花脸”,扮演武艺高强的粗豪人物,表演上重武打,例如《嘉兴府》中的钱包自安、《挑滑车》中的金儿术等。

由此可见,京剧花脸的艺术功能,是既重要又多样的,称得上是异彩纷呈。

三、流派的艺术特色

京剧同所有的戏曲艺术一样,其表演艺术以流派艺术为主要特征之一,流派作为戏曲表演艺术成熟的标志,也是京剧表演艺术的一大亮点和看点,更是花脸表演艺术的得力点。

京剧花脸流派艺术源远流长。最早的是19世纪初的“何(桂山)派”铜锤花脸、“黄(润甫)派”架子花脸、“庆(春辅)派”武花脸三大流派,特色鲜明,各展风姿;稍后一点的,是“金(少山)派”全能花脸(铜锤、架子、武花脸皆能)、“郝(寿臣)派”架子花脸、“侯(喜瑞)派”武花脸三大流派、各流派皆有传人,各传人又大多形成流派,并各有传人,例如“袁(世海)派”,就有传人杨赤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裘(盛戎)派”铜锤兼架子花脸,成为花脸流派中的集大成者,以至产生“十净九裘”的艺术影响、“裘派”善用鼻腔共鸣,吸收“金派”、“郝派”、“侯派”诸家之长,兼取老生演唱技巧,并结合自身条件,形成了韵味醇厚、节奏鲜明、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在表演上又受“麒派”影响,善于表达人物情感。

花脸领军人物当推尚长荣先生,他宗“郝派”,又博采众长,特别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激情充沛,真挚感人,代表剧目有《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等。以其突出的成就荣获“梅花奖”大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京剧是我国非常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一,而花脸则在京剧的五个行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花脸在表演中具备非常独特的艺术特点,有着非常明显的类型化特点,不同类型的花脸具有不同的表演方式,并具有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鲜明艺术特点以及高度的相似性,这些艺术特点使得花脸被广大人民所喜爱,也使得花脸人物形象相比于其他的行当更加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扬京剧艺术,就需要加强对花脸艺术的研究。

猜你喜欢
流派艺术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纸的艺术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京剧“流派艺术”献疑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