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珍,姜树林,李雯
(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江西南昌 330046)
不同精料添加量对高丹草日粮消化率影响研究
黄珍,姜树林,李雯*
(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江西南昌 330046)
选择1岁左右的本地山羊与波尔山羊的杂交羊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1~4组精料添加量为0g/d,150g/d,200 g/d,250g/d,对照组为200g/d,5组高丹草均自由采食,另对照组花生稿自由采食。结果表明,以高丹草为基础日粮养羊,在不添加精料的情况下,其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消化率最高(61.58%,82.25%,P>0.05),添加精料组中,在精料添加比占日粮约40%左右时,除粗纤维外,其各营养物质能达到理想的吸收效果,但是综合经济效益方面考虑,可以适当减少比例。
精料;添加量;高丹草;消化率
高丹草鲜草的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是牛、羊、兔的优质青绿饲料,营养价值比干草高,从饲养效果来看,高丹草草质柔软,消化率高,茎秆细小,叶量丰富。为测定不同精料添加量对高丹草日粮的消化率的影响,设计了本试验,旨在为高丹草的生产运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1 试验动物及处理
选择1岁左右的本地山羊与波尔山羊的杂交羊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处理见表1。
表1 试验处理g/d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全收粪法,先喂精料,后喂高丹草和花生稿。精料配方为玉米50%,豆粕14%,花生饼16%,麦麸15%,预混料5%。
试验分两期进行,预饲期10d,正饲期6d。预饲期间训练羊适应日粮,并使试验人员熟悉操作程序及记录。正饲期前一天给各羊分别称取供试用草及基础日粮,同时抽取10%供分析用。早晨7∶00及下午4∶00等量各喂一次,第2d早晨称取剩余草量,同时用四分法取样,6d后全部烘干称重,测初水分后取样装瓶备用。每12h收集粪便并称取排粪量一次,用四分法取5%粪样供分析用。正常供水,饮水量不限。
1.3 指标测定
饲用营养价值评定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1~3],干物质、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粗纤维、钙、磷含量的测定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4]。用105℃烘干法测定干物质;用凯氏半微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用乙醚浸提法测定粗脂肪;用酸碱洗涤法测定粗纤维;用灼烧法测定粗灰分;用络合滴定法测定钙;用钼蓝显色法在722分光光度计上比色测定磷。数据用Microsoft Excel进行处理。
2.1 羊对不同处理日粮的干物质采食量(见表2)
表2 羊对不同处理日粮的采食量g/kg活重/d,%
表2中,总干物质采食量以第5组为最高,其精粗比为1∶3.3,其次为第3组,其精粗比为1∶2.4;基础日粮(高丹草)采食量以第3组为最高,而第5组由于有花生稿的添加,高丹草采食量为最低。
2.2 羊对不同处理日粮的表观消化率
在表3中,各试验组对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的采食量和排出量均第5组最大。其中,该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第1组(P<0.01),有机物采食量显著高于第1组(P<0.05),粗纤维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无氮浸出物采食量则第4组最大,显著高于第1组(P<0.05)。粗脂肪、钙、磷的采食量第3组最大。
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粗灰分、钙、无氮浸出物排出量第5组最大,其中,干物质、有机物、粗灰分、钙排出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粗纤维排出量第5组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无氮浸出物排出量第5组显著高于第四组(P<0.05)。粗脂肪、磷排出量第3组最大。
消化率中,干物质、有机物、粗灰分、无氮浸出物、磷的消化率第4组最大,其中干物质和有机物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粗灰分消化率第4组极显著高于1、2、5组(P<0.01),显著高于第3组(P<0.05);无氮浸出物消化率第4组极显著高于1、5组。粗蛋白、粗脂肪、钙消化率第1组最大,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粗纤维消化率第6组最大,极显著高于2、3组(P<0.01)。
表3 羊对不同处理日粮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g/kg活重/d,%
一般认为,DM、OM的消化率是动物对某种饲粮消化特性的综合反映。该试验中,第5组DM、OM的采食量最大,但消化率较低可能是该组饲粮的粗灰分含量较高所致。通常,精料含易消化营养物质比粗料多,而粗料中纤维性物质含量高,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饲粮中精料比例可提高干物质或有机物质消化率;采食量增加时,瘤胃流通速率加快,也影响饲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试验证明,蛋白质消化率随日粮蛋白质含量的升高而降低,该试验符合这一规律,消化率最高的只喂高丹草的第1组蛋白质水平最低。粗脂肪的吸收利用受钙的影响较大,而其它营养因素的影响不明显,所以粗脂肪也是比较容易吸收的,但在此试验中,受这一规律粗脂肪消化率变化不明显,但总体来说其消化率都很高。粗纤维的消化率变化不明显。有研究表明[5],随着精料水平的提高,降低了日粮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向粗料日粮中逐渐添加粗饲料使其初期的效应以正组合效应为主,随着精料水平的提高,精粗料之间的负组合效应逐渐占主导地位。一般认为日粮精料含量超过50%时,对瘤胃内需饲料的消化有“负组合效应”,但该试验并无此规律。
一般来说,钙的表观消化率不能准确地评定动物对钙的利用状况。通常,随着钙食入量的提高,钙的表观消化率会下降,该试验除第5组外,均符合这一规律,而该组钙的食入量最低、排出量最大、消化率最低的原因可能与该组粗饲料采食较大有关,日粮纤维的阳离子交换特性可能降低动物体内阳离子的利用率和微量元素的平衡,纤维的吸附作用促使许多矿物质元素排出加强,导致其利用率降低。近年来,有关反刍动物磷的吸收率报道结果均不一致,这种变化似乎与进食量有关,此试验中无明显规律。
以高丹草为基础日粮养羊,在不添加精料的情况下,其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消化率分别为61.58%和82.05%,该实验中,第4组在添加精料量约占整个日粮40%时,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低于青饲料组,但在混合日粮组中最高。综合经济效益方面考虑,精料添加量占日粮40%左右时,对日粮的小孩效果较好,但是综合经济效益方面考虑,可适当减少精料比例。
[1]韩文友主编.饲料与饲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5~10.
[2]陈喜斌主编.饲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4~25.
[3]张丽英主编.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45~79.
[4]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中国农业标准汇编.饲料卷[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92~113.
[5]杨文平,岳文斌,董玉珍.盐化秸秆加精料日粮对绵羊生产性能和消化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0,36:5~7.
1004-2342(2015)01-0028-03
S816.5+1
B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