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2015-12-28 02:42李林山,任明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危险因素

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李林山1)任明亮2)△

1)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重庆4009002)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神经外科重庆400000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200例,共检出颅内动脉瘤260个,根据动脉瘤的破裂与否分为破裂组200例和未破裂组60例,对比分析2组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相关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然后采用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危险因素有动脉瘤家族史(OR=14.335,95%CI=3.172~64.785)、吸烟史(OR=18.225,95% CI=4.428~75.034)、后交通动脉瘤(OR=4.264,95%CI=1.642~11.071)、中等动脉瘤(OR=5.640,95%CI=2.331~213.640)。结论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瘤家族史、中等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和吸烟史。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

通讯作者:△任明亮,男,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E-mail:ssfsg111@126.com

【中图分类号】R739.41

颅内动脉瘤多为颅内动脉管壁异常膨出,多发于脑底动脉环(Willis环)上,其中80%位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1]。颅内动脉瘤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生的首位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本文主要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检索2001-03—2012-03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脉瘤的破裂与否分为破裂组(n=200)和未破裂组(n=60)。破裂组男68例,女132例;年龄44~68岁,平均(55.5±5.0)岁。未破裂组男22例,女38例;年龄50~71岁,平均(55.8±4.0)岁。未破裂颅内动脉瘤选择标准:临床资料准确完整;无明显临床表现,经体检确定为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或具有头痛、颅神经损伤等临床表现;经CT血管造影检查(CTA)和DSA检查后确诊;从未发生过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知情同意。颅内动脉瘤破裂选择标准:临床资料准确完整;临床主要表现为颅神经损伤、颈项部及头部疼痛、意识障碍或颈项强直;经CT血管造影检查(CTA)和DSA检查后,确诊为由瘤体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知情后同意[2]。排除标准:颅内动脉瘤为再次破裂并采取手术治疗;由感染、创伤等其他疾病间接导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知情后不同意。

1.2研究方法搜集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临床资料,以及动脉瘤部位(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末端、小脑后下动脉)和动脉瘤直径(小动脉瘤、中等动脉瘤、大动脉瘤、巨动脉瘤)等动脉瘤特征。选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首先筛选分析造成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单因素,然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1.3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 1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率或构成比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资料2组饮酒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与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破裂组吸烟史和动脉瘤家族史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未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 n(%)]

注:与未破裂组比较,△P<0.01

2.2动脉瘤特征2组动脉瘤部位和动脉瘤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动脉瘤特征 [ n(%)]

2.3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家族史、吸烟史、后交通动脉瘤及中等动脉瘤是造成未破裂动脉瘤发生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讨论

近年来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报道显示,部位是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因素之一。血管分叉处的动脉瘤破裂发生率较非血管分叉处高,认为与血管分叉处的血管壁受到更大的剪切应力有关。目前,临床上关于颅内动脉瘤破裂部位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的争议。目前,国内外研究[3]发现的动脉瘤破裂风险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情绪波动、基因缺陷、吸烟、嗜酒、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瘤特征(大小、位置、形状、多发性)。本文主要探讨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线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特征。

在本次研究中,性别、年龄与动脉瘤破裂无明显关系。最近的遗传学研究显示,日本和和芬兰患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性增加,提示动脉瘤破裂与动脉瘤家族史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动脉瘤的破裂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4-5]。全基因组研究结果显示,一些易感基因可能促进了动脉瘤的发生,进而造成了动脉瘤家族发病的遗传倾向性,但目前单个基因组与疾病发作的因果关系尚未得到印证,进初步推断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有可能由于环境因素与多基因易感性共同作用所致,如酗酒、酗烟患者动脉瘤破裂可能性较高。在基因治疗方面,基因突变点有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发现、验证、进而投入治疗。本文还显示动脉瘤发生破裂的危险部位之一是后交通动脉。较之其他部位的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的最大不同之处为在动脉瘤破裂前,后交通动脉瘤体的快速膨胀可能压迫眼部神经,进而产生神经麻痹等临床表现,需要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与警惕,因此对后交通动脉瘤采取优先、有效的治疗便显得非常重要。另外,临床普遍认为颅内动脉瘤的大小是预示破裂危险的重要因素之一。Wiebers等[6]研究显示,位于后循环和后交通动脉以及大动脉瘤可能增加破裂危险发生的几率,并确定直径≤7 mm的后循环动脉瘤更容易破裂。除了上述因素,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如果被发现逐渐增大且有破裂的趋势,应及早行手术治疗。

综上,动脉瘤家族史、吸烟史、后交通动脉瘤和中等动脉瘤是导致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史因素尤为重要。当动脉瘤患者自身存在一个或多个相关危险因素时,应加强随访,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必要时及时手术治疗,进而避免由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生命危险。

参考文献4

[1]呼铁民,韩凤伟,王维兴,等.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151-155.

[2]高岩升,宋来君.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2,20(8):579-582.

[3]李云超,邱虹,陈广,等.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 388-2 390.

[4]荆国杰,姚晓腾,祝刚,等.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1):6-9.

[5]姜斯超,王勇.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1,8(3):155-159.

[6]李云超,邱红,陈广,等.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杂志,2012,15(7C):2 388-2 390.

(收稿2014-08-25)

猜你喜欢
颅内动脉瘤危险因素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护理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观察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
颅内动脉瘤急诊手术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