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探讨

2015-12-26 06:05林嘉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龙岩364000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

林嘉(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 福建 龙岩 364000)



外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探讨

林嘉
(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龙岩364000)

【摘要】针对外语学习者存在语言能力与语言表现不平衡的普遍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乔姆斯基、海姆斯等有关语言能力理论。文章随后尝试从语言设计特征,特别是能产性特征的视角,对语言能力进行探讨并指出全面的语言能力不仅是显性的规约系统知识,而且涵盖了隐性的创造性运作知识。文章最后提出要实现学习者能力与表现的平衡就要弥补语言创造性运作知识培养的缺失。

【关键词】语言能力;语言本质特征;语言创造性运作

0.引言

外语学习者语言能力(competence)与语言表现(performance)的不平衡是我国外语教师十分关注而又始终未能解决好的一个焦点问题。这一不平衡表现在外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现象。进一步研究这一内在的心理机制,特别是从外语教学的视角,对于有着三亿人在学英语的外语教育大国来说具有着重要和现实的意义。为此,本文拟从梳理国内外有关语言能力相关理论的缺失为出发点,进而基于语言设计特征(design features),特别是语言创造性特征的视角,对语言能力做一较为为全面的探讨,从而为缩小外语学习者能力与表现的差距提出我们的建议。

1.研究背景

几世纪以来,西方科学家和哲学家进行科研所依据的一个基本区分是“能力”与“表现”。“能力”指的是人有关某一系统的潜在的知识,它是一种观察不到的作某事的能力;而“表现”则为外在可观察到的“能力”的具体体现。

乔姆斯基把语言区分为语言能力与语言表现,他指出“一名语言使用者对语言规则系统的潜在意识称为他的语言能力,而语言运用指在具体场景中语言的实际运用。”“作为语言使用者,我们对语言规则有天生的把握,尽管我们可能无法清晰表述,但我们的言语应用可以展示这种能力。”他认为,“潜在的语言能力是一个具备生成机制的系统(胡壮麟,2007:18)。”可以看出,乔氏把语言能力定义为一种“潜在的”,“无法清晰表述”但“具备生成能力的”语言规则意识或知识,并认为语言表现可以体现这种能力,即语言能力与表现是平衡的。而其把语言能力局限于潜在的系统规则或语法知识也受到了不少语言学家的批评。

综上所述,对于“语言能力”这一内在的心理机制的认识,人们还未能形成共识。乔姆斯基把语言能力局限于潜在的系统规则似乎不能全面反映该能力,而“交际能力”派的语言能力似乎含盖了“语言表现”的范畴。由其所带动的交际教学大纲虽然得到大的发展,我国在近20多年来也流行“交际法”,但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B.Kumaravadivelu的“语言知识/能力和语用知识/能力”似乎又把“能力”与“表现”的统一起来。事实上,以上对语言能力的定义是分别从心理学、社会文化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角度上进行的,本探讨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即语言设计特征的角度去审视这一语言能力。

2.语言“设计特征”分析

胡壮麟(2007:3-6)《语言学教程》中所介绍的语言设计特征为:任意性、二层性、创造性和移位性。

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所表示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这就意味着人们在创造新词时是自由的不受限制的,语言符号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关系。然而,语言符号一旦“约定俗成”进入交际的实践,人们就不能随意改变它。因而,它又具有规约性。

“二层性是指(语言)拥有两层结构的这种特征,上层结构的单位由底层结构的元素构成,每层他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Lyons,1981:20)”。从Lyons诠释可以看出,语言的二层性特征实际上体现于语言各个层级(语音、词、词组、句子)。例如,词的层级由其相对的底层结构语音构成,词就成了语音层级的上层结构;而词组的层级则由其相对的底层结构词构成,词组就是词的上层结构。句子为上层结构,由其相对的底层结构词组组成。语篇为上层结构,由其底层结构句子组合构成。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的是语言各个层级的组合“都有自身的规则”。

语言的创造性源自于语言的二层性和递归性。关于二层性,上文已有所述,不再赘述。语言的递归性是语言创造性的核心,“递归”的实质是“重复”。胡壮麟(2007:101)在《语言学教程》中给予了如下的诠释:

“递归性主要指一个短语成分能被嵌入(也就是被支配)到另一个有着相同范畴的成分中。但递归性已变成一个包罗万象的术语(umbrella term),它涵盖若干重要的语言现象,如并列和从属现象、连接和嵌入现象、主从和并联现象。所有这些都是扩充句子的方法。一个句子能有多长呢?从理论上说,只要不给成功交际带来障碍,能嵌入到句子中的小句数目是无限的,这也适用于名词性小句和副词性小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递归性。”

从上述语言设计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设计的本质为“规约”与“创造”的统一。任意性为语言符号(词汇)的创造提供了无限的潜力,但一旦语言符号被赋予了语义,它又有了规约性。二层性为语言各层级的组合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然而,其各自的组合均有其“规则”。创造性或递归性则使人们可以“无限使用有限手段”。从理论上看,它使语言具有制造无穷尽长句的潜力。从实践上看,它已使千姿百态或不同语言风格的句子创造成为了现实。当然,无论是无穷尽长句还是形态不同的句子均是一种较高层级的组合,因而,也要遵循其各自的组合规约。

3.全面的语言能力:显性与隐性的系统知识

语言设计的“规约”与“创造”事实上揭示了语言系统的两个方面的知识:显性与隐性的系统知识。

“规约”或规则是显性的。这首先是基于语言任意性的另一面规约性,即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已被“约定俗成”,如辞典里所明显规定单词的释义。其次,语言二层性的各个语言层级的组合都有其各自名显的组合规约,如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又如NP与VP的组合需要依据主谓一致,以及体现动词的时、体、态等语法书中均有具体规定的规约。显然,这些语言规约构成了语言系统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

“创造”性是隐性的,这是因为其核心概念递归性并没有像以上两个特征得到了明确的规定。除了语言学理论中有不多的诠释外,语法书上甚至没有递归性的介绍。而事实上,所谓可无限使用的“有限手段”至今并没有达成共识。但如果我们把其置于一个更高的语言层面,即句子(NP+VP)的层面,我们对所谓的“有限手段”就可以有新的诠释。

我们知道,句子由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组成,主语为表述对象,常由名词词组承担,而谓语为对对象的表述,由动词词组承担,即S=NP+ VP。显然,这是句子生成的始终如一固定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说,句子生成或语言的创造总是围绕着NP与VP进行表述的过程。同样明显的是,虽然完全基于基本结构之上的表述构成言语的一个部分,但往往内涵有限而外延广泛。因而,在话语实践中。人们很自然地常用一些修饰手段对NP或VP进行修饰,从而使其表述充分、准确或生动。

不难看出,这些修饰手段对NP与VP的修饰实际上是其语义的添加或补足,从而扩大其内涵或缩小其外延。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些手段与补足语C(complement)的功能是一致的。这样,我们就可把修饰NP的手段设定为C’,修饰VP的手段设定为C”。这样,句子的生成公式则可为:

基于以上公式,人们自然会想到形容词修饰名词和副词修饰动词的组合规则,但这只是最基本的组合规约之一。事实上,能充当补足语C的语言结构或手段均可被用来修饰NP或VP,如,介词短语,名词短语、现在分词短语,过去分词短语、不定式和从句等不同语言结构的手段。也就是说,除了人们所熟悉的通过嵌入无数个小句(相同的语言结构)可使一个句子无穷尽,人们还可以通过不同语言结构的手段不受限制地修饰NP或VP,使句子具有无止境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句子的创造是开放性的同时又是动态的。

从句子层面的这样的一个视角,我们还可以看出,如果基本结构是始终如一或固定的架构,那末,修饰NP与VP手段则是句子生成是一个变量。这个变量源自于补足语C,且不到十个,因而,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视为可无限使用的有限手段。基于此,我们又可将语言运作的公式表示为:

即人们可以无限地使用有限的手段于NP与VP的组合之中。

以上所讨论的是隐性的语言运作的系统知识,无疑这是语言系统知识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以往人们认为语言能力难以明晰的表述或者说是个“谜团”,则是因为人们对隐性的知识,即语言递归性的规律未有足够的认知。由此可见,所谓全面的语言能力不仅是明晰的语言规约,其还包括隐性的创造性运作规律。

4.结语

全面的语言能力包括了语言系统显性的规约与隐性创造性规律,对照我们的外语教学,我们所缺失是语言隐性创造性知识的培养。缺少了这一关键的环节,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就不全面。因此,我们认为我们外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习者掌握语言系统的规约知识,还要培养他们掌握语言创造性运作的规律,从而使他们的语言能力与表现能达到平衡。

【参考文献】

[1]Bolinger,Dwight&Sears,Donald A..1981.Aspects of Language [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2]Kumaravadivelu,B.UnderstandingLanguageTeaching from Method to Postmethod [M].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Mahwah,New Jersy,Longdon.

[3]Lyons,John.Laguage and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4]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何兆熊.《综合教程》5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On Language Competence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Lin Jia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Longyan University Fujian Longyan 364000)

【Abstract】This paper,aiming at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language competence and their performance,analizes first the language competence theories proposed by Chomsky,Hymes and some other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language design features,the paper then concludes that language competence includes not only the obvious rules of language system,but the latent rules of creativity.Finally,the paper suggests that making up for the loss of cultivating the sense of creativity in our teaching is the way to balance the gap.

【Key words】Language competence;Language design features;Language operation of creativity

作者简介:林嘉,男,福建龙岩人,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翻译学。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龙岩学院2013年“百名青年教师攀登项目”资助,项目编号为LQ2013042。

文章编号:2095-7327(2015)-07-0012-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H059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
创设多种环境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通过阅读夯实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基础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英语微课”对高职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