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利群
(华容县人民医院,湖南 岳阳 414200)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探析
唐利群
(华容县人民医院,湖南 岳阳 414200)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9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为手术联合药物组,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愈率为93.75%,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有效治愈率显著优于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同时对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应保持手术切口整齐,保护腹部切口以及尽快清洗伤口,避免产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出现。
剖宫产;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的疾病。近些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异位子宫内膜发生在身体不同位置,主要在卵巢、骶韧带以及子宫直肠陷凹等部位。盆腔外内异症往往出现在剖宫产和侧切手术的瘢痕处。有研究资料[1]将内异症分为4种类型:腹膜型、卵巢型、深部浸润型以及其他部位型。近年来,随着产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对高危妊娠知识的愈加深入,剖宫产成为各级医院解决难产问题以及母婴危险问题的首选方式。本研究选择9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观察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情况、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9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为手术联合药物组,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25.9±2.1)岁,病程(剖宫产后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时间):11个月~7年,平均(2.01±0.7)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为(26.1±2.0)岁,病程(剖宫产后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时间):1~7年,平均(2.12±0.6)年。全部患者均为足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46例采用腹壁纵切口,50例采用腹壁横切口。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临床主要表现:两组患者均有术后切口瘢痕处疼痛性肿块,并伴随着月经周期变化,在月经前以及期间疼痛有加重情况。月经后疼痛有所缓解,一般5 d后疼痛减退,肿块减轻。
1.3 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发现:①包块在腹壁切口瘢痕附近,直至皮下软组织层甚至肌层;②包块与附近正常组织没有清晰界限,形态不规则,呈毛刺状,包膜不清晰;③包块有不规则回声。实验室检查:血清癌抗原125(CA125)均<200 IU/mL。
1.4 治疗方法:明确诊断及确定肿块位置后,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下进行切除手术。切除肿块周围1~2 cm的组织,通过肿块的深度判断具体切除面积。深部的腹膜及腹肌如果受到破坏,则切除其附近1 cm内的正常组织。腹膜缺损时,行修补缝合术。如果腹壁缺损处张力较大,则采用减张缝合修补治疗。术后严格注意切口现象,避免出现切口疝。术后患者口服2.5 mg孕三烯酮,1次/3天,共4个月。对照组患者口服2.5 mg孕三烯酮,1次/3天,共4个月。
1.5 评判标准:术后通过患者症状判断临床治疗效果,分别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肿块消退;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肿块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消失,肿块有所缓解;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肿块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治疗后,观察患者治愈32例,治疗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前,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晰,有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 说、免疫学说以及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2-3]。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异位子宫内膜通过卵巢激素的变化出现周期性出血,同时发生纤维组织增生以及粘连。剖宫产后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应是手术期间将子宫内膜组织带至切口引起。有研究资料表明[4],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与血管生成因子关系紧密。也有研究资料发现[5],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的种植能力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其次序依次为月经前期>增生期>分泌期>经后期>早期妊娠>晚期妊娠。
为最大程度上避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出现,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注意掌握剖宫产指征,仔细向孕妇宣传剖宫产的近期、远期并发症,减少剖宫产率;②缝合子宫时,防止缝针穿透子宫内膜层;③孕中期行剖宫取胎或早产剖宫产时,应采用纱垫保护子宫切口附近组织,防止宫腔内容物溢入腹腔或腹壁切口,并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切口[6];④月经前,不应行相关的输卵管通畅试验,预防将患者内膜碎屑推入腹腔。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患者治愈32例,治疗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手术联合药物方法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有效治愈率显著优于单纯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同时对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应保持手术切口整齐,保护腹部切口以及尽快清洗伤口,避免产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出现。
[1]于海玉.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7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6):189-190.
[2]胥宝芹,赵琼.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的超声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7(33):97-98.
[3]赵群,付良轩.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0):1601-1602.
[4]官林,郭清萍.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4,15(1):1162-1163,1164.
[5]吴霞芹,王彩霞.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5(28):159-160.
[6]郭帅帅.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治疗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203-204.
R711.71
B
1671-8194(2015)08-00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