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015-12-26 01:07苏琬淋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实验室习惯

苏琬淋

【关键词】科学课堂 行为习惯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10-03

在科学课堂上,笔者发现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而这些违反课堂纪律行为的出现皆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认为,学生能否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堂课能否顺利完成的决定因素,若想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就应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科学课堂”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经历典型的学习活动,开展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就是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等科学探究活动。

“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综合各心理学家的解释,我们可以发现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1.习惯是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2.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3.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4.习惯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有效对策”则是针对“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分析其外在和内在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对策。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对策”就是针对科学课堂具有的严谨、逻辑、创新、动手等特点,运用教育调查的方法深入了解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一些不良表现,如随意、混乱、动口不动手、缺乏组织等,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从而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分析

我校地处市区与乡镇接合处,生源参差不齐。学生中存在无人管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等问题。而科学课较为特殊,理论教学的内容比较少,让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时间较多,有时还需要学生回家做实验,如果没有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实验就很难完成。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科学课为副科,对科学课程和实验都不重视。这也是科学课与其他科目相比较难管理的原因之一。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存在以下诸多不良行为习惯。

(一)不守秩序

在进出实验室进行实地观察活动时,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做到有序进出,甚至出现破坏课堂秩序的情况,如高声说话、随意走动、与其他同学打闹等。

(二)不安心听讲

由于学生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不如语文、数学等主科,认为科学课学不学都无所谓,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包括一些主科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在科学课堂上的表现欠佳,如学习不专心,有兴趣时就参与到活动中来,没兴趣时就自己做其他与活动无关的事情,甚至于做其他学科的作业。

(三)科学记录不全面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他们不能正确理解科学记录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所以不重视做好科学记录。有的学生哪怕在教师的要求下做了记录,也是不够认真,随便记录了事。有些学生的随意性比较大,想记录时就记录一下,不想记录时就根本不动笔。

(四)作业不按质按量完成

由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明确,因而出现了不认真对待科学作业,特别是课外作业的现象。这也是科学课上较为常见的现象。

(五)缺乏良好的交流习惯

在交流这一环节,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接受不同意见,表现为随意,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丝毫不愿意参与交流。

尽管对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研究比较多,但针对科学学科提出的课堂行为习惯研究却比较缺乏,因此,笔者决定对此进行研究,以期找到相应的有效对策,以彻底地解决科学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所出现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提升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

在科学课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并坚持观察各种方法运用的成效,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所运用的方法和对策能够最大限度地达成研究目标。在不断运用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循环研究过程中,笔者总结了如下有效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在每学期开学之初,笔者都先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公布奖惩办法(以奖励为主),让学生了解上课认真听课的作用,从而树立认真听课的意识。另外,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能够真正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就先要确保学生始终对上课内容感兴趣。只有上课内容能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才会认真听课。而这一点在笔者研究前期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证实(问卷调查中有一项是问学生会在教学的哪个环节中认真听讲,大多数的学生都选择在教师讲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会认真听讲)。因此,笔者非常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如通过听名师的优质课,学习更多的优质教学方法,从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同时,在教学中,笔者善于运用观看视频、动手做实验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时刻保持新鲜感,避免出现学生因产生疲劳感和枯燥感而分神去做破坏课堂秩序的事情。除此之外,笔者还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科学活动,如成立气象小组开展气象活动、成立植物小组开展种植活动、成立航模社团开展航模活动等,让学生对这些课外科学活动充满学习兴趣。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果然发现了很多科学问题,并期盼能在科学课堂上学到各类科学知识,解决各种科学问题和困惑。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自然能够认真听讲,并逐步养成了认真听讲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记录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展科学活动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对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记录。没有留下任何记录痕迹的科学活动是无效的,且不能使学生持续地进行科学活动及科学学习。这也是科学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记录习惯,笔者首先在课堂上向学生说明科学记录的重要性及如何做到规范科学地记录。其次,笔者时刻注意起示范作用,在板书相关的科学记录时时刻做到字迹清楚、字体规范。由于笔者的板书既整洁又美观,使得学生也努力效仿,从而自觉认真地去做科学记录。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整洁美观的科学记录又反过来促进学生继续探索科学问题,并找到科学规律。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学习蚕的生长变化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坚持观察自己所饲养的蚕,并对蚕的各个生长阶段做了细致的科学记录,从而找到了蚕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规律。坚持不懈的科学学习及科学记录,也为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倾听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从研究初期的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所以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不会去关注回答问题的同学,且经常打断同学的发言,甚至有些学生不等同学发言完毕就抢着补充。由于学生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交流,因而出现了学生自说自话的情况。在课堂中学生的互相交流非常重要,它既能够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分享想法、引发讨论和交流等,也能使其他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完善想法,加深印象,吸收所学知识;反之,如果学生讲出来的想法不受关注,就会使其越来越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最终就会导致科学课堂像一潭死水。因此,要想使整个课堂形成和谐交流的氛围,务必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此,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且将交流的内容记录下来。然后,由各小组选出代表上台向全班做交流汇报。为了使小组交流汇报时能够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并引发交流和讨论,笔者制定了规范的汇报交流语言的使用模式。如小组上台后,由一位代表先发言:“大家好!下面由我们第一小组发言,请同学们不要讲话,认真听。”然后由小组各成员一一呈现该小组所交流得出的观点。呈现的方式以语言和黑板板书为主。主体内容呈现完毕,由该小组发问:“以上是我们小组交流得出的观点,大家有不同意见的,请提出来。”从而引发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并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得出正确或者更为完善的结果。在实施一开始,由于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不太熟悉,笔者在其间还做了一些引导。后来,在学生熟悉了这种模式后,教师就基本不再做引导,只需适时进行评价即可。当然,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坚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样做,不仅大大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而且能使学生更大限度地吸收到有用的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加强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到实验室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往往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上课形式,但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面对实验器材时比较茫然,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有些学生就会开始扰乱课堂秩序,最突出的情况就是拿着实验仪器当玩具把玩。甚至有些学生会在开玩笑的过程中不小心用实验器材伤害到其他同学,不仅造成了对实验器材的损坏,而且很容易引发一些教学事故。当一堂实验课结束以后,整个实验室可以用“一片狼藉”来形容——实验器材随处乱放、实验垃圾随便乱扔、实验台污浊甚至于损坏等情况时常出现。这也暴露出了学生在科学课堂上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这一点在研究初期的问卷调查中也能得到证实:大多数的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后,都会随意乱动实验室的实验器材、不能听从教师的指挥进行实验、实验后不会主动收拾实验桌面和实验器材等。因此,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笔者注重从以下方面做起:首先,笔者不会因为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而减少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次数,反而是增加了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次数,花大量时间教给学生常规的实验操作方法,让学生按照科学课中“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制定实验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五个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要求边操作边记录实验过程或数据。其次,要求各小组分工明确,选出小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管理,操作员负责实验操作,记录员负责实验数据的记录,卫生员负责实验器材的领用、保管以及组内卫生情况的管理。再次,实验完毕要求各小组认真清点实验用品、及时整理实验桌和实验用品等,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这样就不会出现实验操作混乱或一些学生无事可做而做出扰乱课堂秩序的现象。最后,对表现比较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如优先出实验室、下次优先进入实验室等。在采取了这一系列措施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能够有序进行,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五)建立稳固的小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进行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才能探索出科学成果。因此,在每个学期一开始,笔者都会在班上进行小组分组。分好小组后,再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课堂活动来加强各小组内的凝聚力,稳固小组的关系。由于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小组长、操作员、记录员和卫生员,各自分工明确,需要互相合作才能完成实验任务,因而学生渐渐觉得少了谁都不行,从而形成了团队意识。

(六)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教育,促进学生养成有序进出实验室的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进行科学学习中,课堂纪律非常重要,特别是科学课程很多时候都是在实验室中进行,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实验能够获得成功的保证。而在研究初期的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进出实验室时,很多时候都不守纪律,表现为讲话、互相打闹等,不能很快进入教学环节,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因此,笔者在课题研究初期就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教育他们遵守秩序。这个教育不仅是口头教育,最主要的是行为的规范和训练。如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几个环节的训练:在教室外排队、从教室行进到实验室的秩序、在实验室外排队、进入实验室、在实验室的站姿和坐姿,以及出实验室的秩序等。训练的过程是非常严格的,一个环节训练好了,才能接着进行下一个环节的训练。训练要求队伍整齐,要求学生不能在队伍中说话,更不能互相打闹。训练完了就要求学生在今后进出实验室时都按照训练的标准进行,如果未按训练标准进行,就会重新训练。这样的训练虽然比较严格,也会占用一些教学时间,但随着学生良好的有序进出实验室习惯的养成,笔者觉得这些都是必要的、值得的。

事实证明,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教学质量也显著提高了。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实验室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