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占军
摘要: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与学生进行自然的感情交流,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得知识,形成能力以及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的教学环境。
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启智慧,陶治性情,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有效情境中学习数学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以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分别从故事引入,设置悬念,巧设疑问,动手操作,发扬民主,引导思维等六个方面谈一些体会。
一、故事引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课一开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花果山中三个小猴子吵着要猴爸爸买甘蔗给他们吃最小的猴子嚷着要根数多,老大自认为很懂事说。“我只要一根但要最长的。”精明的老二说:“我不要最长的,也不要根数最少的,但根数要比大哥多,比弟弟的长一些。猴爸爸思考了一下,买来三根同样长的甘,将第一根分了一半给老大,将第二根平均分成6段,取了3段给老三,将剩下的一根平均分成4段,给老二2段。三个猴子高兴极了,都认为爸爸对他最好。同学们,猴爸爸分得公平吗7.公平不公平,学了新课自分明”,学生兴趣盎然地步入了新课
二、设置悬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设置悬念,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上课开始,我采用儿童喜爱的生动有趣的动画片引入课题。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小兔、小猪、小狗各自开着形状不同的车轮的赛车进行比赛的场面,让学生从中观察出车轮是圆形,并且车轴在中心的小狗的赛车跑得最快。巧设疑问:车轮为什么都要做成圆的?车轴为什么又要装在中心呢?于是引入新课:圆的认识。并解释说如果学完这部分知识你就会明白了,这种悬念的设置,令学生兴趣大增,深深的被问题所吸引,出于对问题的好奇,急切地想第一个了解原因,使学生带着强烈的追求随教师进入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
三、巧设疑问,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就欲,教师恰到好处的设疑,会引发学生的热情,往往会产生“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例如,在教学“20以内加法的复习”时,我创设了一个疑问:口十口=口口,两个一位数相加,藏在等号后面的那个两位数最大可能是几?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又有一定思考空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自身已有的知识中去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来体验数学事实,不知不觉投人到新知识的探素之中.从而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四、动手操作,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感知,逐步在头脑中建立起表象,进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一课,我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并把操作后获取的数据填入相应的表格中,再观察每排的个数、摆的排数、层数与小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每排的个数x排数x层数=小正方体木块的个数(即长方体体积),逐步推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操作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引导他们观察一一抽象一一概括表述,架起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桥梁。
五、发扬民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儿童好胜心强,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发扬民主,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争论中明理长智,在“比”的心理作用下思维活跃,思维水平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创造民主争论的情境,往往能使学生深受感染,积极开动脑筋,齐心协力把问题解决。例如,在学完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后,有这样一题:已知A和B都是自然数,并且A+B= 10。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快找到了正确答案。这时我便因勢利导地启发:想一想,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运用这条规律,你现在能解这道题了吗?学生由意见的不一致,到意见的一致,民主和谐的气氛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数学是一门思维很强的学科。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揭示数学知识中隐含的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其愉快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