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林 金贞姬
摘 要 基于SWOT模型介绍青岛市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分析青岛市家庭农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青岛市家庭农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家庭农场;SWOT分析;发展现状;政策建议;山东省青岛市
中图分类号:F324.1;F2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3--03
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以农民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运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织形式[1]。实践证明,家庭农场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户加大投入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水平和土地产出效益;有利于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农业创新[2]。笔者拟在对青岛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1 青岛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1.1 青岛市家庭农场的总体数量
截至2013年10月,青岛市在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数量已达444家,经营土地规模约0.78万hm2。其中,莱西市数量最多,为150家,其他区市依次为:即墨市102家,平度市96家,胶州市78家,黄岛区11家,城阳区7家。从经营土地规模上看,3.33~9.93 hm2的有199家,10~33.27 hm2的有196家,33.33~66.6 hm2的有37家,66.67 hm2以上的12家。
青岛市家庭农场登记注册刚刚起步,今后会越来越多。仅2013年10月,黄岛区共登记家庭农场200余家。截至2013年11月12日,该区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数量已达294家。其中,种植业281家,水产养殖6家,特种动物养殖5家,畜禽养殖2家。
1.2 青岛市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
目前,青岛市家庭农场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定标准,从山东省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来看,一般都是以土地经营面积及是否注册登记来作为家庭农场与普通农户之间的区别,对农场注册资金、基本的生产生活设施以及经营管理制度这几项因素没有明确规定,对于家庭农场经营者的文化程度及农业经营知识也没有明确要求,在界定家庭农场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片面性[3],在制定家庭农场认定标准时,应该结合地方实际,在满足农场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
2 青岛市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当前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优势和机会
家庭农场是一个新兴的农业发展主体,农村土地的改革为土地流转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家庭农场的诞生;城市化的发展及国外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都为国内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优势和机会[4]。
2.1.1 农村承包地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和健全
土地不仅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更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农业现代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土地规模经营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实行土地确权登记,允许农民之间进行土地流转,这一政策的实行促进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2.1.2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所需劳动力也越来越少,导致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为农村劳动力提高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而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使得很多农村耕地闲置和荒废,这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可能性 。
2.1.3 家庭农场本身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解决农村劳动力落后的问题,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可以将闲置的农村耕地和农村劳动力重新利用起来,使外流的年轻劳动力可以回村发展,释放农业发展的潜力,进一步促进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5]。
2.1.4 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的成功经验
虽然各国的国情不尽相同,但是家庭农场的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受到了各国的重视。在欧美一些国家,由于土地比较广阔、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比较成熟,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等因素,家庭农场的规模普遍较大。其中美国、加拿大土地辽阔,属于大型家庭农场;法国、荷兰等属于中型家庭农场;日本等一些较小的国家属于小型家庭农场。这些大、中、小型的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有不少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2.2 当前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劣势和威胁
目前,大多数的家庭农场都是从原先的种粮大户或者农村合作社发展过来的,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发展“瓶颈”。如,土地租期难保障、农村基础设施有待改善、缺少资金及劳动力素质较低等问题。
2.2.1 相关政策未制定,配套政策急需完善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对家庭农场、专业种植大户等进行政策扶持,但相关的扶持政策仍未出台。青岛市虽然从较早时候就已经开始关注家庭农场,但是除了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外,在相关政策、制度层面上仍是空白的,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专门扶持家庭农场的政策。此外,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登记办法、经营范围尚没有明确规定,与之相应的,对家庭农场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和保险等扶持政策也在酝酿之中。
2.2.2 土地资源问题
发展家庭农场的首要条件是要解决好农业生产要素土地资源问题。如何有效集中土地,进行土地流转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思想观念上农民对土地流转顾虑重重,不愿转出土地经营权。同时,近年土地的流转价格不稳定,流转价格的逐年上涨对大规模农场经营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此外,在农村,土地仍然具有较强的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而目前的土地流转又缺乏明确的保障机制,在对未来的预期收入没有可靠保障的情况下,农民一般不会主动放弃其土地承包权。
2.2.3 家庭农场规模的界定标准不明确
虽然2013年9月黄岛区工商、农业、林业、海渔和畜牧等部门联合研究制定了《黄岛区家庭农场注册登记规模条件(暂行)》,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村市场经营主体向家庭农场转变,但是青岛市各个地区的地理情况、经济发展情况、人文环境因素等不尽相同,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家庭农场的界定标准一般是以土地经营规模和登记注册资金来判断,没有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家庭农场规模的因素。所以,家庭农场的界定标准善待进一步完善。
2.2.4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由于家庭农场的经营主体主要是家庭内部成员,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所以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缺乏高质量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导致生产成本过大,无法取得较高的收益。总体来看,青岛市在农机社会化服务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机补贴机具售价偏高,售后服务不完善,农机补贴机械缺乏广泛性等。在融资渠道方面,存在融资模式单一,审批程序复杂的问题。为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青岛市应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2.5 家庭农场主的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人才和技术是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尽管大部分农场主多年从事农业生产,是种养能手,但是受学历、年龄、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现在青年人一般不愿意扎根农村,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更不愿意回到农村发展,因此,家庭农场主在对先进技术和现代化设备的运用能力方面极为缺乏。尽管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对农户的技能培训,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且在实际操作方面也有较大差距。
3 青岛市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加强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并完善相关服务政策
家庭农场作为出现的新兴事物,要想快速发展必然需要政府多方的扶持和引导。政府作为扶持家庭农场的主导力量,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明确家庭农场的概念,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另一方面要尽快出台配套的财政、税收和保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尤其要妥善处理耕地保护与农场用地发展之间的关系[6]。
3.2 在保证农民土地权益的基础上规范土地流转制度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是进行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首先是解决好土地流转问题。青岛市将全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探索实行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制度,对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流转的土地,经营方可向所在区市政府申请登记,颁发经营权证,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工作。土地确权不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还消除了农民对土地流转的顾虑[7]。
3.3 明确家庭农场的界定标准
家庭农场属于新生事物,为规范家庭农场的发展,一定要尽快明确家庭农场的界定标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青岛市农业发展的自身特点,确定合理的家庭农场参照标准,对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经营条件、注册资金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
3.4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科技基础设施支持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完善服务。首先,进一步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早落实;二是加大补贴额度和资金数量,增加农机补贴供货企业的数量及监管力度[8]。其次,做好农民农机技术培训,增加农民就业技能。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实施农机培训“三大工程”。最后,优化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募集资金用途的后续监督管理,有效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资金来源。同时,应当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水平,降低融资成本。
3.5 提升家庭农场主自身素质,鼓励高素质人才回乡发展
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技能教育与培训,提高家庭农场主的受教育程度,使家庭农场经营者掌握新知识、新技能。采取多种培训方式,鼓励家庭农场积极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增强农技支撑能力;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互动性和针对性,提升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培养家庭农场主的产品意识、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提高家庭农场主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使家庭农场从业者在文化层次、知识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方面都能得到加大提升[9]。
参考文献
[1]朱海涛.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
[2]林建华,肖培强,孙明河,等.山东家庭农场发展状况调研[J].农村经营管理,2013(12):22-23.
[3]虞华,陈法金,陈光亚,等.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瓶颈因素分析及政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4(4):16-21.
[4]陈美桂.南靖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4(16):56-58.
[5]袁秋华,郑伟,苏家富.扬州家庭農场发展现状与对策[J].江苏农村经济,2014 (3):49-50.
[6]赵维清.浙江省慈溪、瑞安、建德三市家庭农场发展状况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2):171-174,182.
[7]于保华,李晓琳,张鹏飞.关于枣庄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调查[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3(8):50-52.
[8]胡晓曼,韩加坤.济宁市2013年家庭农场发展情况浅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4(8):45-46.
[9]湛承莉,王唯璐.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9):252-253.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