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口学因素的老年人体育活动行为特征

2015-12-25 02:04:40王莉华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人口学南京市体育锻炼

高 亮, 王莉华

(1.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2.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23)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通常国际上衡量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资料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来势汹汹的老龄化大潮下,体育活动作为改善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手段逐渐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不同于其他年龄人口,决定了老年人的体育公共服务策略不同。如何根据不同人口学背景的老年人体育活动行为特征,提供有效的体育公共服务,是发展老年人体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南京市城区老年人为例,基于人口学影响因素对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政府或主管部门制订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南京市城区1 108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1]。南京是国家一级区域中心城市,也是继上海、北京、天津之后跨入老龄化城市行列较早的城市之一。截至2011年底,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龄化率达20%,有120多万老年人(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中国期刊网为检索信息源,分别以“老年人”“老年”“老龄”为篇名,以“体育”为主题词,对1999年(1999年10月,国务院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并宣布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北图”核心期刊正式发表的“关于老年人体育锻炼”论文进行检索,共搜集相关论文100余篇,依据研究主题对其中相关的80余篇进行了研读。

1.2.2 问卷调查法

1.2.2.1 调查工具 参照《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2]问卷设计“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老年人的基本情况,体育活动的动机、时间、频率、手段、形式、项目、场所以及体育消费等。问卷采用再测法进行信度检验,信度系数 R=0.75,P <0.05,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1.2.2.2 调查方法 从研究目的出发,按照多阶段抽样法,首先从南京市6个行政区(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中随机抽取2个行政区(鼓楼、下关)。其次从每个行政区中随机抽取5个社区,每个社区又随机抽取1个小区,最后,从每个小区中随机抽取200户,共发放问卷1 680份,回收1 209份,剔除回答不完整或疑似不真实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 108份,有效回收率为66%。问卷“有偿”委托各社区居委会完成,要求调查对象独立填写问卷。如调查对象的读写能力不足以独立完成问卷时,则由调查员逐条询问,调查对象做出判断,调查员记录。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n=1 108)Table 1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respondents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F检验、χ2检验和回归分析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群众体育指标,也是制订老龄化社会发展规划与战略的一个重要依据。让更多的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扩大老年体育人口数,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城市开展群众体育运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3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在近10年中呈不断上升趋势。

对南京市城区被调查的1 108名老年人统计结果显示,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有62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6.2%,其中有43.8%的老年人从不参加体育活动。这与张启成对苏州市区老年人健身状况调查结果差异不显著(χ2=0.734,P > 0.05)[3],但与山西、上海、北京等[4-7]全国其他城市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相比,南京市城区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较低,反映出当前南京市城区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2 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特征及人口学因素的影响

2.2.1 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及人口学因素的影响

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源于体育活动能满足老年人的某种需要,在不同的需要驱动下不断地进行体育活动的行为。南京市城区老年人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首要动机是增强体质(表2),这一调查结果与2007年邵雪梅对天津城市社区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调查基本一致。反映出在“增强体质”的传统体育功能定位的影响下,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主要还是为增进或保持身体健康。

表2 南京市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Table 2 Frequency of elderly people's motives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activities in Nanjing

从表3可见,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目的的追求受其人口学因素的影响,性别因素对老年人选择“增强体质”“消遣娱乐”和“社会交往”作为锻炼目的有显著的影响,男性选择“增强体质”作为体育锻炼的目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女性选择“消遣娱乐”和“社会交往”作为体育锻炼的目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因素对老年人选择“治病保健”作为锻炼目的有显著影响,在“文化程度”上,呈现出“U”型;在“健康状况”上随着健康程度的提高,选择比例越小;年龄因素对老年人选择“缓解疲劳”作为锻炼的目的也有显著影响,随年龄增大呈现递减趋势。此外,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动机数量均值达到 1.80(1.80 ±0.93),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女性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动机数量显著多于男性老年人(P<0.05)。

表3 南京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目的选择与人口学因素的交叉列联分析(P值)Table 3 Cross table of sports activities objective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for elderly people in Nanjing

2.2.2 参与体育活动的诱因及人口学因素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诱因作为一种外在刺激物,能够吸引有机体的活动方向,有助于其寻求需要的满足,推动人们去活动。如表4所示,南京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首要诱因是周围朋友影响,而2007年山西省中型城市调查结果[8]显示,老年人“自身爱好兴趣”是其参与体育活动的首要诱因,其次才是“同事朋友影响”。这可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的空巢化和小型化越来越严重,导致老年人与家庭内部成员之间交往频率较少,在“亲缘关系”无法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时,“友缘关系”就必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外学者Clark等[9]研究结果显示,周围朋友的支持对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产生积极的影响。

表4 南京市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诱因Table 4 Incentives of elderly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sport in Nanjing

从表5可见,人口学因素对其外在诱因的作用有显著影响,就“周围朋友影响”而言,对男性的影响显著低于女性老年人,女性选择比例较大;“在婚”的老年人显著低于“其他”婚姻状态,“在婚”的老年人选择比例较小;男性老年人受“体育爱好”的影响显著高于女性老年人,且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老年人受这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从事脑力劳动的老年人受这一因素影响的程度远高于从事其他职业的老年人;月收入在2 001~3 000元的老年人受此因素比其他收入人群影响大,1 000元以下的老年人受此因素影响最小;另外,男性老年人在受“家庭成员影响”上,显著低于女性老年人。

2.2.3 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及人口学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颁布的体育项目有100多个[10],从表6南京市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排在前10位的项目看,首先是慢跑、长走、登山等健身性项目,其次是健美操、交谊舞、体育舞蹈、民间舞蹈等健美性项目,再次是健身气功、太极拳等特色民族性养生项目。结合2007年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数据,以及其他学者相关调查的结果[6,11-12]可见,当前我国老年人体育活动项目选择仍以锻炼方法简单、动作节奏缓慢柔和、对场地没有特殊要求和投资比较低的健身性项目为主。

表5 南京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诱因与人口学因素的交叉列联分析(P值)Table 5 Cross table of sports activities incentive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for elderly people in Nanjing

表6 南京市老年人体育活动项目选择情况Table 6 Elderly people's sports events in Nanjing

从排在前10位的项目与老年人人口学因素的关系分析看,老年人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离退休前职业、婚姻状况、经济收入以及健康自评等有关。就参与率较高的长走或跑步、登山和健身操而言,在长走或跑步项目上,男性参与比例显著高于女性,且随着收入的增加参与的人数逐渐增多;在登山项目上,“在婚”状态的老年人参与率显著高于其他婚姻状态的老年人;在健身操项目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率显著降低,男性参与率显著低于女性,“在婚”状态的老年人参与率显著高于其他婚姻状态的老年人。另外,通过对南京市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项数的分析发现,南京市老年人最多参与7项体育活动,有42.4%的老年人长年参与1项体育活动,人均参与体育项目为1.8项(1.8±1.08),高于2000年中国老龄问题研究中心对“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13]得出的全国农村老年人为0.74项和城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项目种类的均值为1.03项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体育项目数量与退休前职业(F=4.791,P=0.009)、婚姻状况(F=4.509,P=0.011)和月收入(F=2.843,P=0.037)显著相关,脑力劳动者、“在婚”状态和高收入者参与体育项目的数量明显多于体力劳动者、其他婚姻状态和低收入的老年人。

2.2.4 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及人口学因素的影响体育活动场所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最基本、最必要的物质条件。随着我国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娱乐需求,老年人体育锻炼场所的特征与需求及供给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南京市老年人体育锻炼场所选择结果统计显示:首选是公园、广场,其次是住宅小区空地,再次是公共体育场所、自家庭院或室内等(表7)。选择收费体育场(馆)和单位体育设施的比例较低。这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略有不同,总体上呈现出选择免费场地、就近锻炼和户外场所的特征。这些特征可能与老年居民收入偏低,体质状况较差,以及社区周围大部分室内运动场地不对外开放有关。

表7 南京市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Table 7 Elderly people's sport venues in Nanjing

通过卡方检验发现,老年人对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也受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经济收入以及健康自评等人口学因素的影响(表8)。就选择率较高的公园、广场,住宅小区空地和公共体育场所而言,月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老年人选择在公园、广场或公共体育场所锻炼的人数较少,只占选择人数的10.5%和12.2%。此外,通过对南京市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场所数量的分析发现,南京市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场所最高有7个,人均参与体育活动场所为1.8个(1.8±1.10),进一步分析发现老年人体育活动场所数量与经济收入有关(F=4.768,P=0.003),月收入越高,体育活动场所的数量越多。

表8 南京市老年人体育活动场所选择与人口学因素的交叉列联分析(P值)Table 8 Cross table of sport venues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for elderly people in Nanjing

2.2.5 参与体育活动的年限、频度和时间及人口学因素的影响 从南京市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统计发现,南京市老年人在不同锻炼年限的比例上无显著性差异,平均参与体育锻炼年限为12年(12.2±11.4);在频率和持续时间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总体呈现出“体育活动频率高、时间较长”的特征(表9)。这可能与老年人参与体育项目的运动强度较低有关,也反映出参加体育活动已经成为许多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9 南京市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年限、频度和时间分布及卡方检验Table 9 Chi-square test of years,frequency and time of elderly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sport in Nanjing

进一步分析发现: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年限受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以及月收入的影响显著,参与频率和每次持续时间受人口学因素的影响不显著(表10)。具体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年限越长;男性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年限显著高于女性;除大学/大专以上学历外,随学历的提高,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年限越长;从事脑力劳动的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年限显著高于从事体力劳动者和无职业的老年人;在经济收入上,随着月收入的提高,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年限逐渐提高。

表10 参与体育活动的年限、频度、时间与人口学因素的交叉列联分析(P值)Table 10 Cross table of sport years,frequency and time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for elderly people in Nanjing

2.2.6 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及人口学因素的影响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是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要特征。对南京市老年人的调查结果显示:“个人锻炼”占90.7%,“与朋友或同事锻炼”占8.5%,“参加单位、社区、辅导站或老年体协组织”占0.8%。这一调查结果与已有的相关研究差别较大,大多数学者调查表明[7,14-15],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以“与他人一起锻炼”为主。

南京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组织化程度较低,以个人锻炼为主,可能与南京市体育指导员缺乏、社区组织体育活动频率不高,以及场地器材匮乏等有关,同时也可能与南京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主要是长走、跑步、登山,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主要为增强体质有关。通过“体育活动形式与人口学因素的交叉列联分析”发现,南京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与其人口学因素的关系不显著。

2.2.7 参与体育活动的消费水平、消费取向及人口学因素的影响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进行锻炼时所进行的消费,依据体育消费者通过支付货币而获得的体育消费品的目的与外在形式不同,体育消费分成:实物型体育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和信息接受型体育消费[16-17]。如表11所示,南京市参与体育活动年体育消费在100~500元的老年人最多,年平均体育消费水平为756元,占其年均收入38 052元的1.99%,占我国老年人年平均支出10 028元(2006年全国城乡老年人追踪调查的数据)的7.7%。这一体育消费水平与周挺的“体育消费的实际支出在日常消费中所占比例不到 10%”[18]的结论基本相符,与山东、辽宁等[19-20]全国其他城市老年人年体育消费水平相比,南京市老年人年体育消费在500元以上的群体比例高于其他城市。

表11 南京市老年人体育消费水平及其消费取向Table 11 Consumption level and orientation of elderly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sport in Nanjing

在体育消费取向上,老年人主要用于“运动服装、体育器械、体育组织活动费用”等的消费,平均体育消费取向1.54(1.54+0.77)项,最多支出 7 项,这与山西[8]、上海等[12]全国其他城市有较大的区别。

如表12所示,人口学因素对老年人的体育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随年龄的增长,体育消费水平逐渐下降;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年体育消费水平越高;从事脑力劳动的老年人年体育消费显著高于从事其他职业的老年人;“在婚”的老年人高于“其他”婚姻状态的老年人;“健康”的老年人年体育消费水平显著高于“不健康”的老年人。

表12 体育消费水平与人口学因素的交叉列联分析Table 12 Cross table of sport consumption level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for elderly people in Nanjing

另外,在消费取向上,人口学因素对其也有显著影响。从表13可以看出,年龄60~65岁的老年人在购买运动服装和体育器材上比例最高,而80岁以上老年人在购买体育器材和体育场馆锻炼健身费上的比例最低;女性老年人在购买运动服装、雇佣陪练或教练员的比例高于男性,而花在体育场馆锻炼健身费用和购买体彩的比例低于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购买体育报纸、杂志的人数比例随之提高;从事脑力劳动的老年人在体育场馆健身的费用比例高于其他职业者;“在婚”的老年人在体育场馆健身的费用开支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婚姻状态的老年人。另外,随着月收入的提高,老年人在雇佣陪练或教练员、花在体育场馆健身的费用比例逐渐提高[21]。

表13 体育消费取向与人口学因素的交叉列联分析(P值)Table 13 Cross table of sport consumption orientation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for elderly people in Nanjing

2.3 老年人不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特征及其人口学因素的影响

2.3.1 参与体育活动意愿及人口学因素的影响 对南京市不参与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进行今后是否有意向参与体育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0.7%的老年人选择“是”,52.8%的老年人选择“不能做决定”,只有16.5%的老年人选择“否”。可见,在不参与体育活动的老年人中,有半数以上的老年人对将来是否参与体育活动还不能决定,但也有少部分老年人表明将来不参与体育活动,这些老年人将是政府制订全民健身政策或调整未来的老年体育发展思路重点考虑的人群[22-24]。

就老年人是否参与体育活动的意向与其人口学因素的相关分析发现:老年人是否参加体育活动的意向,与年龄、健康状况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婚姻状态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和经济收入关系不显著(P>0.05)。表现出年龄越大、健康状况描述越差的老年人倾向于不准备参加体育活动,“在婚”的老年人比“其他”婚姻状态(未婚、丧偶、离异)的老年人倾向于准备参与体育活动。这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会随之有所下降,使其在体育活动项目、频率,以及场所的选择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故倾向于不准备参与体育活动;配偶健在的老人可以互相交流,互相督促结伴参与体育活动,另外在生活起居上也可以相互照顾,以便节省时间进行体育活动。

2.3.2 不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及人口学因素的影响要普遍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应该关注老年人不参与体育活动形成的原因。对南京市不参与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没兴趣(28.40%)、缺乏余暇时间(23.67%)和不懂锻炼的方法(20.58%)排在前3位,这与全国第3次群众体育现状结果排在前3位的“没兴趣、没时间和缺乏场地设施”相比,除“没兴趣、没时间”仍是主要原因外,“不懂体育锻炼的方法”代替了“缺乏场地设施”成为当前城市老年人不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阻碍之一。反映出近年各级政府加大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初显成效,但软件条件改善还不够,如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滞后、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少和体育健身科普知识普及不到位等。

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老年人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数量均值为 1.82(1.82 ±1.14)个,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与其不参与体育活动的理由数量呈显著相关(P<0.05),表现出女性不参与运动的原因多于男性,文化程度越高不参与运动的原因越多,收入越高、年龄越大,不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越少。提示政府在提供体育公共服务中应加强体育组织建设、加大科学健身方法和优秀项目的推广与交流,关注健康状况差和高龄老年群体。

2.4 老年人是否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人口学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参与体育锻炼(是=1、否=2)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0.05和0.10作为自变量纳入和剔除概率。统计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大学/大专以上=1,中专/高中 =2,初中 =3,小学 =4,文盲或识字不多=5)、个人经济收入(1 000元以下=1,1 001~2 000元=2,2 001~3 000元 =3,3 000元以上 =4)和健康状况(健康=1,一般=2,较差=3)对老年人是否参与体育活动有显著影响(P<0.05)(表14)。即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比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有更多人参与体育活动,经济收入高的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比经济收入低的老年人高,健康状况越好的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越多。

表14 老年人是否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14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demographic influence for whether or not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activities

3 结论

在体育活动参与率上,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南京市城区老年人参与率较低,占被调查人数的56.2%。

南京市城区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其中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周围朋友影响是促使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诱因,其中男性显著低于女性,“在婚”老年人显著低于其他婚姻状态的老年人。

南京市城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场所以公园、广场为主;对运动项目的选择,首先是慢跑、长走、登山等健身性项目,其次是健美操、交谊舞、体育舞蹈、民间舞蹈等健美性项目,再次是健身气功、太极拳等特色民族性养生项目;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以个人为主,占90.7%。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离退休前的职业、婚姻状态、经济收入以及健康状况对老年人体育活动场所、项目以及形式的选择均有显著影响。

南京市城区老年人体育活动平均年限为12年,每周锻炼≥6次的占57.0%,每次锻炼持续>60 min的占40.3%,其中体育活动的年限受人口学因素的影响显著,年龄越大、学历越高、经济收入越多的男性脑力劳动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年限越长。

南京市城区老年人年平均体育消费费用为756元,主要用于购买“运动服装、体育器械”等。其人口学因素对体育消费水平及其消费取向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在体育消费水平上,年龄越大体育消费水平越低,文化水平越高、从事脑力劳动的在婚、健康、男性老年人体育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南京市城区不参与体育活动的老年人中,有30.7%的人打算今后参与体育活动,52.8%的人犹豫不决,16.5%的人今后不准备参与体育活动。其中“没兴趣、缺乏余暇时间和不懂锻炼的方法”是其不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年龄越大、健康状况越差的老年人倾向于不准备参加体育活动,“在婚”的老年人比其他婚姻状态的老年人更倾向于今后打算参与体育活动。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个人经济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对老年人是否参与体育活动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高、经济收入高、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越高。

[1] 陈学荣.关于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N].扬子晚报,2012-07-02(4)

[2]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4

[3] 张启成.苏州市区老年人参与健身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20

[4] 王岗.对山西中型城市不同年龄群体体育锻炼状况研究[J].体育科学,2001,37(5):19-23

[5] 高昌英.上海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5):34-38

[6] 王东敏,陈功.影响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1):62-65

[7] 施学莲,王正伦,王爱丰,等.从特惠到普惠:公共服务视野下江苏省老年人体育需求研究——基于江苏13个市县的实证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4):68-72

[8] 常乃军,王岗.山西省中型城市老年人开展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6):17-21

[9] Clark D.Age,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exercise self efficacy [J].The Gerontologist,1996(36):157-164

[10] 国家体委群众体育司.全民健身计划文集[G].1997:12

[11] 李稚,官凌菊.广东省5 663名老年人体质现状及体育行为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9962-9966

[12] 李文川.上海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103-105

[13] 张蕾,郑晓瑛.老年体育与人口健康[J].体育与科学,2006,27(2):59-63

[14] 李惠青,黄翔岳.对广东省开展老年体育运动有关问题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3,26(1):40-441

[15] 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116

[16] 邵淑月,陈梦周,张智会.我国体育消费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特点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4):45-48

[17] 刘志强,张庚森,韩省亮,等.21世纪我国现代体育消费行为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1-4

[18] 周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成都市城区老年人体育消费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1):22-25

[19] 毕伟华,王晓春.山东省城市老年体育消费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5):39-42

[20] 张宏强.锦州市老年人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商贸,2012(12):250-251

[21] 任远.对中国人口学未来发展的思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17-122

[22] 宋健.30年来中国人口学方法的发展特点[J].中国人口科学,2008(6):76-84

[23] 陆杰华,朱荟.2011: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述评[J].人口学刊,2013(1):27-35

[24] 童峰.基于循环实践方法的老年人口健康干预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16-20

猜你喜欢
人口学南京市体育锻炼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基于安卓手机用户行为的人口学信息预测
电子制作(2019年10期)2019-06-17 11:45:22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易富贤学者
当代工人(2016年1期)2016-03-11 00:39:16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空间分布地域性的再研究
员工能量的内涵、结构及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研究
管理现代化(2016年3期)2016-02-06 02:04:38
南京市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9
2006·中考模拟试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