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恒,曾宏梅,毛磊,胡明娟,周倩,马睿玲君,郭淑霞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石河子 832002)
目前我国居民死因谱中心脑血管疾病已居第一位,而高血压是引起心肌梗死、中风、心衰的主要危险因素[1]。因此预防高血压已成为我国目前慢性病防治的重中之重。提高知识、态度、行为水平是高血压一级预防的关键[2],社区综合干预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常用措施,但是效果如何亟需评价。
为此,我们于2012~2014年在石河子市某社区开展高血压的综合干预,通过调查干预前后高血压知识、态度、行为及相关指标,评价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抽取石河子市某社区18~75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1486人,实施综合干预后,结局调查1440人,失访46人,失访率3.09%。
干预前进行基线调查,采取一对一面访的形式进行调查,并当场回收核对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高血压知识、态度、行为、体格检查。根据基线调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患者、高危人群、一般人群,然后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干预两年后对社区居民进行结局调查,内容与基线调查相同,最后评价综合干预效果。
(1)一般人群:通过板报、发放宣传材料、社会健康活动、健康讲座等形式,宣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治知识。
(2)高危人群:增加干预频率,举办专题健康讲座,强化对高血压危险性的认识,定期监测血压,帮助他们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做好二级预防。
(3)患者:根据患者情况开具综合干预处方,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管理。
(4)在干预社区推广使用限盐勺和控油壶,形成低盐少油的饮食习惯。
全程实施严格质量控制,包括问卷的设计、调查员的培训、预调查、问卷的收集、整理与审核。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为高危人群:
(1)父母双方或一方有高血压;
(2)体质指数≥25 kg/m2;
(3)每日饮白酒≥100 g,且每周饮4次及以上者;
(4)血压水平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5-89 mmHg。高血压诊断标准: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
采用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双录入,纠错整理后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总体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本研究干预前调查了1486名研究对象,一般人群 234人(15.7%),高危人群 718人(48.3%),高血压患者534人(35.9%)。干预后调查了1440名研究对象,一般人群414人(28.8%),高危人群677人(47.0%),高血压患者 349人,(24.2%)。
干预前后3类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64,P<0.001),干预后一般人群比例上升,高危人群和患者比例下降;而干预前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研究对象对诊断标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50.8%提高到干预后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30,P=0.012)。
危险因素中:家族史(χ2=50.195,P<0.001)、吸烟(χ2=14.739,P=0.006)、吃盐多(χ2=40.864,P<0.001)、精神紧张(χ2=45.300,P< 0.001)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中冠心病(χ2=40.864,P<0.001)、中风(χ2=10.038,P=0.011)、高血压性心脏病(χ2=40.886,P<0.001)知晓率干预后高于干预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防治措施中认为青年期开始防治的比例从干预前47.3%上升到干预后的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195,P<0.001),对需要长期坚持服药(χ2=0.257,P=0.612)、定期监测血压(χ2=2.297,P=0.130)、定期复查(χ2=1.168,P=0.280)的知晓率干预后高于干预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一级预防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显示在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社区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但有些知识知晓率还处于较低水平,例如: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干预前平均为22.9%,虽然干预后有提升,但也不到30%。高血压并发症的知晓率也较低,干预前平均为26.8%,干预后平均仅为35.1%,提示居民对高血压认识仍不全面,需要长期普及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且内容应全面细致。干预后认为青年时期开始预防的比例上升,表明综合干预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高血压越早防治越好。干预后愿意接受宣传者增加,认为有必要预防的比例也提高,说明干预后人群对高血压重视程度提高,但是涉及到监测血压与改变不良嗜好的具体问题上,态度转变不明显,表明居民高血压防治观念还需进一步加强。行为方面干预后除低盐饮食率显著增加,其它均无明显变化。对低盐饮食的干预除了知识的宣传外还有限盐勺的辅助,提示单纯的健康教育对行为改变的作用有限,需要有一些具体的工具辅助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总之,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干预效果好于态度,态度的转变好于行为,说明居民掌握了一定的高血压知识,有预防高血压的意愿,也觉得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但只有少部分人将意愿付诸于行动,而提高健康行为水平是高血压综合干预的重点[5]。如何把知晓率、态度转变率的提高转化为行为的改善,是今后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改进的重点。
通过综合干预,不同人群血压均有所下降,尤其是患者下降最为明显,可能与患者自我管理加强有关,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通过干预血压也有下降,这对高血压一级预防有重要意义,说明综合干预不仅能够帮助非患者预防高血压,降低发病率,而且能够使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防止并发症,起到三级预防的作用。与高血压相关指标干预后也有改善,如腰围水平在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中都有明显下降,腹型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6]。但对不良嗜好干预效果欠佳,如吸烟和饮酒,干预前后无差异,这和文献[7]报道结果一致。
国内外研究表明,以社区综合干预为基础,控制不良生活行为的综合防治模式是高血压控制有效途径[8-9]。本研究发现社区综合干预促进了居民高血压知识、态度、行为改善,社区居民血压水平下降,部分危险因素水平降低,达到高血压三级预防的目的。
[1] 张高辉,马吉祥,郭晓磊,等.农村居民高血压知信行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5):694-695.Zhang G H,Ma J X,Guo X L,et al.Effect of intervention on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about hypertension among rural residents [J].Chin J Public Health.2012,28(5):694-695.
[2]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35.Liu L S.2010 Chines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Chin JHypertens,2011,19(8):701-735.
[3]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2010年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1):16.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China adults in 2010[J].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2013,28(1):16.
[4] Hering D,Marusic P,Walton A S,et al.Sustained sympathetic and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1 year after renal denervation in patients with resistant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2014,64(1):118-124.
[5] 王增武,王馨,李贤,等.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控制状况的演变趋势[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11):1033-1036.Wang Z W,Wang X,Li X,et al.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middleaged Chinese population 1992-2004[J].Chin J Hypertension,2008,16(11):1033-1036.
[6] 胡世红,贾卫鸿,韦春凌,等.成年人腰围与血压、血脂及血糖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459-461.Hu S H,Jia W H,Wei C L.Relationship of the waist circumference with the blood pressure,lipid and glucose metabolism in 7660 adults[J].Chin J Prev Contr Chron Non-commun Dis,2007,15(5):459-461.
[7] 蒋天武,陈国生,丁宏建,等.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及其效果初探[J].心血管病防治,2009,9(3):218-219.Jiang T W,Chen G S,Ding H J,et al.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 and its effect[J].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2009,9(3):218-219.
[8] 贾慧莉,张景玉,刘佳铭,等.新疆农村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评价[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4):458-462.Jia H L,Zhang J Y,Liu JM,et al.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hypertension among Xinjiang Uygurs and Kazakhs in poor rural[J].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14,32(4):458-462.
[9] Pandey R M,Agrawal A,Misra A,et al.Population-based intervention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urs in Asian Indian women[J].Indian Heart J,2012,65: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