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卧床时间的探讨

2015-12-25 02:21陈琼珍
微创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造影术脉搏红斑

陈琼珍

(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南宁市 530031)

介入技术是目前神经内科诊断治疗脑内疾病的基本技术[1~4]。术后为避免血肿形成和局部出血,一般采用沙袋压迫,并且进行术肢制动,然而卧床的时间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指标存在影响,选择适宜的卧床时间对患者更加有利[5]。本研究对脑血管造影剂介入治疗术后的最佳卧床时间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行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治疗的患者210例,按照分层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观察 A组 70例,其中男 47例,女 23例,年龄20~63(40.1±6.6)岁;治疗方式:脑血管造影术53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2例,动脉溶栓2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10例,椎动脉支架置入术3例;观察B组70例,其中男48例,女22例,年龄在 22~67(40.2±6.5)岁;治疗方式:脑血管造影术49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3例,动脉溶栓3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11例,椎动脉支架置入术4例;对照组70例,其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在20~70(39.9±6.5)岁;治疗方式:脑血管造影术49例,动脉溶栓4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3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10例,椎动脉支架置入术4例;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的患者需要意识清楚,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要在8分或者8分以上;纳入患者在术前均进行检查,血压正常,无凝血功能障碍;均采取右股动脉穿刺,手术时间均控制在30~50 min;排除患有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1.3 方法

1.3.1 手术方法 对患者双侧的腹股沟区进行消毒,可使用碘伏,需消毒3遍,常规无菌铺巾,采取2%利多卡因在患者右侧腹股沟韧带的下方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进行浸润麻醉,沿着皮纹的方向将皮肤切开,以Seldinger法进行右股动脉穿刺,置入5F动脉鞘,通过泥鳅导丝的引导,将5F造影导管送入患者的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行造影,在手术结束后,将鞘管及套管拔除,并进行局部压迫止血15~20 min。

1.3.2 术后卧床时间 观察A组术后采取局部穿刺部位绷带8字形的加压包扎,同时保证绝对卧床2 h,在2 h后,可以选择左右移动,或者是侧卧位。观察B组采取局部穿刺部位绷带8字形的加压包扎,同时保证绝对卧床4 h,在2 h后,可以选择左右移动,或者是侧卧位。对照组则采取常规局部沙袋压迫,需保持6~8 h,绝对卧床休息12 h,最好静卧24 h。

1.4 观察指标

1.4.1 局部症状 局部皮肤红斑:是因卧位而受压的部位皮肤出现了红斑,在解除压力后,休息30 min,红斑会消失;局部血肿:在术后局部皮肤会呈现青紫色,在按压过程中会出现疼痛,且由硬块触感,硬块直径在2 cm以上;穿刺点出血:术后的局部皮肤会呈现青紫色,但无硬块,却有明显的渗血。

1.4.2 全身症状 负性心理:询问患者是否恐惧及焦虑,患者肯定的回答作为判断条件之一。分别在术后的2 h、4 h、6 h对动脉压及脉搏进行监测,作为判断条件之一;排尿障碍:患者在术后无法自主排尿,需要留置尿管,或者诱导排尿;术肢体麻木:术后的术肢出现感觉障碍,温痛触觉均缓慢减退,活动后仍无法缓解;平均动脉压:在1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正常为70 ~105 mmHg。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局部及全身并发症 观察A组、观察B组的局部皮肤红斑、负性心理、排尿障碍、术肢体麻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术后局部及全身并发症比较 [n(%)]

2.2 术后不同时间的评价动脉压及脉搏 观察A组术后4 h、6 h平均动脉压、脉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术后6 h平均动脉压、脉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评价动脉压及脉搏比较 [±s]

表2 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评价动脉压及脉搏比较 [±s]

注:两组与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

2 h平均动脉压(mmHg)术后 术后 术后组别 n 脉搏(次/min)4 h平均动脉压(mmHg)脉搏(次/min)6 h平均动脉压(mmHg)脉搏(次/min)观察 A 组 70 91.0 ±11.8 80.2 ±10.4 88.2 ±8.7* 75.6 ±9.7* 87.8 ±8.8* 68.5 ±7.5*观察 B 组 70 87.0 ±10.0 78.2 ±9.9 101.6 ±10.8 88.4 ±11.7 91.7 ±9.4* 81.7 ±8.8*对照组 70 86.0 ±9.3 82.3 ±10.6 105.4 ±7.3 90.3 ±11.1 102.8 ±6.8 95.4 ±12.1

3 讨论

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后需要精心的临床护理,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脑血管造影术后卧床时间十分讲究,与许多关键的术后指标密切相关,因此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可使患者更加安全,并发症发生更少,获得更高质量的服务[6,7]。

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制动。随着卧床时间的增加患者会常出现局部皮肤红斑,并且红斑的发生率与卧床时间呈正比,导致红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压力,而过长时间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压疮的形成,卧床时间的减少对于皮肤有着保护作用[8]。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随着卧床时间的加长,皮肤红斑发生更多。同时术后的活动也并不增加局部血肿的发生率,采用有效的方法包扎,不采取制动措施也不会脱落和发生穿刺局部出血[9]。因此,术后卧床时间应该以2 h为适宜。同时较长的卧床可能使肌肉紧张、酸痛,发生其他并发症。减少卧床时间,这些机体症状也会相应减少[10]。同时由于患者长时间处于强迫体位,导致的神经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能更多,可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对患者不利。

综上所述,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治疗后,适当卧床休息是减轻患者不适的有效方法,但过长的卧床时间反而对患者不利,2 h的绝对卧床时间较为适宜。

[1] 张新萍,梁迎春,赵 君,等.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特点[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7):591-592.

[2] Roach CJ,Russell CL,Hanson EH,et al.Appearance and impact of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clips and coils on whole-brain CT angiography and perfusion[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2,81(5):960 -967.

[3] 陈卓友,恽文伟,赵进委,等.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及其相关因素和预后的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3):199 -202.

[4] 梅建原,赵世平,柳建军,等.3D技术在脑动脉瘤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7):847 -847,848.

[5] 宗登伟,郭晨阳,黎海亮,等.富血供巨大脑膜瘤全脑血管造影及术前栓塞疗效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3):195 -197.

[6] 张 峰,侯 凯,刘建峰,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阴性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535 -536.

[7] Siebert E,Diekmann S,Masuhr F,et al.Measurement of cerebral circulation times using dynamic whole-brain CT-angiography:Feasibility and initial experience[J].Neurological sciences,2012,33(4):741 -747.

[8] 曾献忠,冯谢琳,马 俊,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5816-5819.

[9] 刘 楠,张广平,李慎茂,等.动脉压迫止血器在脑血管造影术后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7):593-596.

[10]王尚君.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133例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1):2007-2008.

猜你喜欢
造影术脉搏红斑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
用心感受狗狗的脉搏
木星的小红斑
《今日评说》评今日浙江 说时代脉搏
基于51系列单片机的穿戴式脉搏仪的设计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分析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近红外可穿戴设备中脉搏波的呼吸率检测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