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 潘超
摘 要 扎根理论是最为科学的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者拥有自己的理论触觉,通过访谈、观察来收集资料,分析并整合理论。农村教师具有工作的复杂性、专业地位的尴尬性、培养人的困难性、工作环境的差异性等特殊性,农村教师的特殊性要求研究者不能简单地运用已有理论对现象进行分析,应在其实证研究中进行研究的理论建构,而扎根法有利于帮助研究者探究农村教师发展问题,建构理论。
关键词 扎根理论 农村教师的特殊性 实证研究
一、扎根理论的内涵
1967年,格拉泽和斯特劳斯最早提出了扎根理论研究法。扎根理论不同于一般理论,它是一种用来发展理论的最为科学的质性研究方法,包括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行动准则和策略。扎根法在研究中十分重视经验,尊重人,具有“本土化”特点,是一种自下而上建立理论的研究方法。它通过访谈、观察来收集所需资料,然后对其分析,进行概念归类,最后合成为试探性的理论,初步生成理论后,收集资料验证理论的科学、合理性。经过反复、持续的生成和验证过程,对概念进一步发展并分类,通过收集新型的资料来修正理论。[1]在扎根理论研究中,研究者是研究中的最后决策者,由其决定样本数量、抽取方法、抽取时间等等。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的环境决定研究的过程,拥有自己的理论触觉,利用自己的经验、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
二、农村教师的特殊性
农村教师在其成长中面临着比城市教师更多的难题,这源于其特殊性,农村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性特点,其专业地位尴尬,培养人才较为困难,工作环境彼此间又有差异性。在研究农村教师时,简单运用已有理论对其现象进行分析而忽视其特殊性,容易导致研究结果与实际问题的偏离或者失真。农村教师的特殊性要求研究者在其实证研究中进行研究的理论建构,需要扎根理论这种质的研究方法。
1.农村教师工作的复杂性
教学是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活动,教师的工作本身便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而农村教师的工作更为复杂。首先,由于农村教师数量较少,很多教师承担着不止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复杂;其次,由于城镇化进程,很多父母外出务工,孩子跟随老人留守于农村,大批留守儿童的出现更添农村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农村教师除教学工作外,还要给予学生心理和生活关怀;另外,农村由于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限制,学生的家庭教育普遍缺失,与城市学生的入学知识素养水平有一定差距,农村学生的发展相较于城市学生更加依托于学校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承担补偿性和发展性的双重任务,而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又较为落后,在教学过程中更依赖于教师个体对于教学的把握。
2.农村教师专业地位的尴尬性
1994年《教育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从法律角度确定了教师的专业地位,但中小学教师往往被认为是非专业人员,尤其是农村教师,其地位尴尬,专业地位不被广泛认可。农村教师专业地位尴尬与其工作环境、待遇水平及社会偏念等诸多因素相关,影响着现有教师群体的发展,并阻碍了准教师群体对农村教育事业的选择。2011年一项由华中师范大学完成的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调研报告显示,免费师范生选择在中小城市就业的占46.6%,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占42.8%,选择在城镇就业的占8.7%,选择在农村就业的仅有2%。调查报告还显示,仅31.9%的学生选择从事教学类职业。免费师范生不仅从总体上从教意愿不强,而且愿意支援农村等贫困落后地区教育的人数所占比例亦非常低。[2]调研报告证实了农村教师职业对免费师范生缺乏事业吸引力的事实,也从侧面说明了农村教师身份的社会认同度比较低,这直接影响到农村教师的继承与发展,也直接威胁到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农村教师培养人的困难性
农村教育与农村现代化发展处于一种低水平循环状态,导致农村教师培养人的困难性。首先,由于农村的贫困,很多学生家长只让孩子读完中学甚至小学,便出去打工,家长意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使农村教育出现很大的问题,给教师培养人增加了困难。其次,由于农村教育条件有限,教师水平不高,接收新鲜事物能力低下,造成教学水平落后。另外,农村教师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现代科学技术教育落后、公用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的存在,造成农村教师教学积极性大大下降,致使教师培养人困难。
4.农村教师工作环境的差异性
农村教师群体的工作环境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由于其生态、经济、文化的特殊性,其工作环境具有殊同性。一方面学校环境比较复杂,大部分地区学校都缺少必需的教学设施。许多学校没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而有一些学校有能力安装信息设施,但是由于农村教师的水平有限,不会使用而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使学生在整个农村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办法接触这些知识。另一方面,农村教师工作环境有着城市教师没有的优势,农村生态环境多样,乡土文化气息很浓,这也是农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好的素材。
三、扎根理论在农村教师实证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
1.扎根理论的应用范围
扎根理论也被认为是在质的研究当中最为科学的一种研究方法,遵循科学原则,归纳与演绎并重的推理过程。扎根理论最初是被运用到社会学研究问题当中,以帮助社会学研究发展理论,适合研究微观的、以行动为导向的社会互动过程。扎根理论是一种注意社会现象的研究过程,具有社会科学性。扎根理论适用于对农村教师的研究,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教师群体有着很强的人际互动性(如学校、教师、家长),适合扎根法;另一方面,农村教师的特殊性决定着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和微观性,适合扎根法这种研究微观和行动导向的社会科学方法。扎根理论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在对农村教师的研究中,主要适用于对农村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农村教师发展的观念与行为以及农村教师的相关知识与能力这三大主题中,这三个主题相互联系和融合,均是持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
2.实证研究的资料收集需要扎根理论研究法的支撑
扎根理论研究法看起来也许只是一套研究方法与技术,但是它其实受到了实用主义与象征互动论的影响。在扎根法中,观察或深度访谈农村教师的表现和行为是对扎根理论研究中的一种第一手资料的记载。在农村教师的实证研究中,尤其是质性研究中,我们要进行观察或是深度访谈,如何能够做到不断章取义,保证受访者的意思,其关键在于对观察笔记或深度访谈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逐字逐句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对最基本的单位或不同次数不同受访者之间进行比较,否则我们对很难对不同受访者的一大段复杂的地方性语言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一方面可以解决概括性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充实概念或个案的条件与脉络,进而建构实质理论而非形式理论。研究者要利用对农村教师的观察或者对农村教师的访谈的真实资料对农村教师进行分析,用扎根法来研究农村教师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可靠性。
3.农村教师的实证研究需要建构理论
理论是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解释行动,将概念系统整合后的关于某种现象的一套有着内在联系的论点,用于解释其发生的的缘由、方式。在教育研究中,现有问题往往和已有理论相关,研究的成果有助于解释已有理论或者将其加以扩展,也可根据研究对原有理论做出新的阐述。研究中构建的理论同时可以预测发展趋势,帮助解决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3]因此,建构理论在实证研究中十分重要。
首先,当前现有关于教师的研究以城市教师为蓝本的研究较多,已有理论对农村教师研究的指导意义较弱。农村教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虽与已有理论相关,但由于农村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其面临的问题往往超出已有理论的解释范围,农村教师实证研究中建构理论十分必要,可以帮助研究者预测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同时对原有理论加以扩展,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指导。
其次,近年来农村教师的实证研究增多,正在改变以往以理论研究为主的思辨研究范式,尝试理论与实证的并重,重视质性研究方法,但是研究思路出现趋同现象,多是以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和提出对策为主线。研究大多通过实际调查得出农村教师的现状,解释出现该现状的一系列因素,然后利用已有理论提出对策。研究过程呈现出一个描述与解释的理论过程,缺少对获得资料的理论化过程,很少对一系列因素之间关系的进行陈述。
再次,扎根理论有助于农村教师实证研究中难题的解决。扎根理论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其建构理论的方式遵循自下而上的路线(即通过搜集资料,归纳和演绎分析逐步产生理论),它一方面以实证为基底,另一方面又重视背后概念关系的解释。[4]扎根法的研究路线,有助于发现研究中的空白点、难点和弱点,注意到以往研究中忽视或错误解释的问题。农村教师的特殊性说明农村教师面临着很多非常规的问题,研究中往往会碰到难以用现有理论解释的问题,甚至会和以往理论有所冲突,而扎根理论的优势恰恰可以帮助研究者解决这些难题。
四、扎根理论在农村教师研究中的难点与建议
1.农村教师发展研究中的难点
(1)进入农村学校的权利
要对农村教师进行相关研究,那就意味着必须要获得进入农村学校的权利,获得要观察和访谈的农村教师和学校领导同意,并要获得观看农村教师的授课、备课资料、工作笔记等权利,以及观察和采访的许可。
(2)难以接触到学校领导
研究者要想接触到学校领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管理较为规范的农村学校,则需要通过打电话预或长时间的校外等待才能接触到学校领导。研究者会经常遇到学校领导不在,或者直接让学校门口保安拒绝通报的情况,这会对研究产生不利的影响。
(3)获得学校领导对研究的认可
要想从学校领导那里获得对教师研究的权利,必须要让学校领导理解、认可这种研究方式。研究者要给学校领导呈现本研究的目的、计划方案并询问学校领导的意见。一般学校领导都会给予这种权利,因为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农村教师发展的问题,所以学校领导大多都会给予支持。
(4)与农村教师建立一种互信的关系
得到学校领导的同意,只是得到了进入学校采访和观察的权利,要使研究顺利进行还需要对研究对象也就是农村教师进行一种很好的沟通,使双方都建立在一种互信的关系之上。[5]研究者与农村教师建立一种互信的关系,会帮助研究者在访谈、探讨的过程中获得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但是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研究者经营。
2.进行农村教师发展研究中的建议
(1)做好准备工作
在研究的前期工作中要对农村教师有一定的了解,并针对研究者自身的情况进行预判,找到一种可能会令你受到接受、欢迎的方式。比如,农村教师以年龄较大的教师居多,相对年轻的教师较少,当研究者是年轻人的时候,年龄因素则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的效果,年轻教师可能会表示一定的欢迎,但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可能较难认同这种研究方法。
(2)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之中
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之中是与农村教师建立互相信任的方法,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参与的方式和程度进行交流,在一些参与度较低的研究当中,研究者可以进行观察,帮助农村教师进行一些与研究无关的工作来建立信任。
(3)研究方式的变通
在研究的过程中,要通过现实中的问题随时更改研究计划。在同一农村学校中,面对不同的农村教师个体的时候,要考虑到每个个体之间的不同,要在观察和访谈的过程中随时更改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以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科瑞恩·格莱斯.质性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 唐松林.中国农村教师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 王国富,王秀玲总编译.澳大利亚教育词典[Z].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5] 马思思.论扎根理论在幼儿教师质性研究中的应用[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3.
[作者:张欣(1990-),女,山东单县人,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潘超(1991-),男,黑龙江依安县人,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