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菌剂对茶树移植生长的影响

2015-12-24 07:37陈洪德
关键词:茶苗乌龙茶菌剂

陈洪德

(1.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科技与经济研究所;2.福建农林大学茶厂,福建福州350002)

复合菌剂是由多种微生物活性菌类组成的新型生物质活性菌剂,具有配伍合理、功能性强和效益高等优点[1],由于其主要是依靠肥料中自身微生物的生理活动或与植物根部的协同作用而产生有机质和营养化合物,促进植物的生长,被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生产中.乌龙茶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具有滋味醇厚甘爽,香气浓郁和特殊的品种香韵之品质[2-3],越来越受到饮茶者的喜爱[4-7],但近年来规模化引种的乌龙茶无性苗,移栽一年后的成活率普遍偏低,如在广西一般只有50%左右,一些品种移栽一年后的成活率甚至不足10%[8].造成乌龙茶无性苗移栽成活率普遍偏低的因素很多,要提高无性苗的移栽成活率必须注意抓好从茶园地选择、开垦到移栽后幼苗管理等一系列栽培技术,且技术要环环相扣才能最终实现.本试验研究复合菌剂对茶树移栽生长的影响,并测定植物体内营养成分的含量,旨在为复合菌剂在茶树移栽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设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农林大学田间实验室,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日照1800 h左右,降水量900-2100 mm,年均气温16-20℃,相对湿度77%,pH 5-5.7,夏季晴热高温,台风活动频繁.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复合菌剂 复合菌剂为福建大用智能生物公司生产的大用智能生态菌复合微生物肥料(DIEM-A型),供试菌剂均来自同一批次产品.复合菌剂主要含光合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乳酸菌、放线菌和蓝藻等微生物.

2.1.2 茶苗 供试茶苗取自福建省三明市茶树良种繁育试验场,品种为铁观音,选取的试验苗为一年生茶树扦插苗,高度基本一致.

2.2 试验设计

2.2.1 苗木移植生长试验 于2012年6月选取高度基本一致、生长状况大致相同的一年生裸根苗40株为移植茶苗,每10株一组,共分为4组.其中,3组为施用菌剂试验组(3次重复),1组为对照组.试验茶苗均种植在福建农林大学校内田间实验室,为避免菌剂互相感染,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种植在两块完全独立且不连通的培育床上.试验前,培育床用KMnO4消毒.移栽前,将复合菌剂(20 mL·L-1)与泥沙混合,以确保微生物菌可以通过泥沙附着在植物根部,再将试验组茶苗的根部以下部分浸泡于菌剂中5 min.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对照组茶苗的相同部位用无菌水浸泡5 min.按照10 cm×10 cm的行间距,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茶苗分别种植在培育床上.

茶苗在移栽后的第 3、6、14、21、36、51和 81 天,共 7 次喷施 20 mL·L-1菌剂,对照组喷施相同量的无菌水.试验期间,测定植物体内化学元素和主要化合物的含量,观察茶苗移植生长的情况.

2.2.2 苗木干旱胁迫试验 选取40株大小均一的茶苗,共分为4组.试验组喷施复合菌剂,每组10株苗,3次重复,余下10株为对照组.将4组茶苗种植在口径为30 cm,高度为35 cm的塑料花盆中进行干旱胁迫试验.移栽前,将复合菌剂(20 mL·L-1)与泥沙混合,以确保微生物菌可以通过泥沙附着在植物根部,再将试验组茶苗的根部以下部分浸泡于菌剂中5 min;对照组茶苗用无菌水浸泡相应部位5 min.茶苗种植后均摆放在条件一致的环境中,上部用透明塑料薄膜遮住,保证透光并防止雨水影响试验.

试验期间,试验组茶苗根部每隔7 d施用一次50 mL·L-1菌剂,每株苗5 mL;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施用5 mL无菌水,其余时间均不浇水.试验期间测定植物的生长量、成活率以及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研究菌剂对干旱胁迫下茶苗生长的影响.

2.2.3 指标测定 于2012年8月采集茶树中上部叶片,混合后测定如下指标: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全N含量[9];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P、Na、Ca、K 和 Mg含量[10-11];采用直接浸提法测定叶绿素含量[12];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13];采用茚三酮法测定脯氨酸含量[14].

2.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DP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施用复合菌剂对茶树菌根感染率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本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菌剂后,茶树的菌根感染率达31.6%,生长较快,对照组幼苗感染率为26.8%,生长较慢,表明该菌剂能促进茶树生长.

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含量提高59.18%,P含量提高233.33%,K含量提高26.70%,Na含量提高 35.27%,Ca含量提高 5.82%,Mg含量提高 8.24%,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对P含量的提高最多;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组可溶性糖、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 5.71%(P<0.01)、3.84%和 15.20%(P<0.01).由此表明,复合菌剂可以明显促进茶树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叶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

表1 茶树N、P、K、Na、Ca和Mg含量及t检验1)Table 1 Contents of N,P,K,Na,Ca,Mg in tea trees and t test

表2 茶树可溶性糖、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及t检验1)Table 2 Contents of carbohydrate,chlorophyll,proline in tea trees and t test

3.2 干旱胁迫下施用复合菌剂对茶树移栽苗生长的影响

从图1可见:试验期间,前10 d两组茶苗的生长情况相差不大;从第15天开始,试验组的茶苗保持继续生长的态势,而对照组的茶苗由于缺水,开始枯萎并导致整体茶苗平均高度的下降;试验组的茶苗从第20天开始部分枯萎,但是枯萎程度比对照组小;试验结束时,试验组的苗高比对照组高5.2%(P<0.05).

图1 干旱胁迫下茶树移栽苗的高度Fig.1 Transplanted tea plant height under dry stress

干旱胁迫下,试验组茶苗的成活率达83.3%,对照组仅为50.0%,试验组比对照组高33.3%.试验期间正值夏季,福州平均温度达到30℃,基本可以排除由于给对照组施用相应量的水对茶苗的影响.结合苗高的情况,表明复合菌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茶树在干旱胁迫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表3表明,干旱胁迫下,试验组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20.97%和19.08%,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表3 干旱胁迫下茶树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及t检验1)Table 3 Contents of carbohydrate and proline in tea trees under stress and t test

4 讨论与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菌剂对茶树移栽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试验组茶树菌根感染率(31.6%)比对照组(26.8%)提高 4.8%.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叶片 N 含量提高 59.18%,P含量提高233.33%,K 含量提高 26.70%,Na含量提高 35.27%,Ca含量提高 5.82%,Mg含量提高 8.24%.

复合菌剂对茶树菌根感染率的影响是茶树优良无性系苗移栽成活的重要因素.本试验中,施用复合菌剂的茶苗成活率达83.3%,对照组仅为50.0%,比对照组提高33.3%;同时对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也达显著水平,这3种物质含量的提高有效增强了茶树的抗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干旱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施用复合菌剂的茶苗保持继续生长的态势,而对照组的茶苗由于缺水,导致植株平均高度下降,试验组的苗高比对照组高5.2%(P<0.05).由于本试验是在相对稳定的土壤环境中进行,存在小环境的局限性,因此对复合菌剂在大田土壤环境下的应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复合菌剂具有营养全面,易于被茶树吸收等特点,有助于提高茶树移栽过程中的成活率,促进茶树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叶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为该菌剂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1]刘华山,张志勇,韩锦峰,等.复合菌剂对二氯喹啉酸胁迫下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14,20(2):65-69.

[2]张天福,戈佩贞.福建乌龙茶[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89-204.

[3]金心怡,孙云,孙威江,等.清香型乌龙茶生产加工新技术专题(一)——清香型乌龙茶品质特征与发展现状[J].中国茶叶,2007,29(1):12-13.

[4]张芸,倪德江,陈永波,等.乌龙茶多糖调节血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茶叶科学,2011,31(5):399-404.

[5]郭春芳,孙云.乌龙茶性味特点及对人体健康的作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8(10):99-102.

[6]陈玲,林炳辉,陈文岳,等.福建乌龙茶防病保健作用的临床研究[J].茶叶科学,2002,22(1):75-78.

[7]陈军如.乌龙茶的品质特点与保健作用简述[J].贵州茶叶,2012,40(3):17-19.

[8]钟桂芬.提高乌龙茶无性苗移栽成活率技术[J].广西热带农业,2003(3):25-26.

[9]王学奎.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5-198.

[10]汪雨,刘晓瑞.高分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植物中的磷[J].岩矿测试,2009,28(2):113-118.

[11]周恩库,潘晓亮.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豆粕、棉粕和棉壳中的钙、钾和镁[J].饲料研究,2009(4):52-53.

[12]贺倩,杨文杰,张旭娟,等.植物叶绿素快速浸提法的条件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97-99.

[13]刘海英,王华华,崔长海,等.可溶性糖含量测定(蒽酮法)实验的改进[J].实验室科学,2013,16(3):19-20.

[14]王学奎.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8-279.

猜你喜欢
茶苗乌龙茶菌剂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外生菌根真菌菌剂的制备及保存研究
新型液体菌剂研制成功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乌龙茶秋季采摘时期调节技术研究
“播可润”微生物菌剂在甜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近年乌龙茶做青工艺的发展研究
乌龙茶连续自动化初制生产线的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