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地质”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

2015-12-24 11:34
关键词:考试考核数学

刘 静

为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和素质考核为中心的考试观念,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彻底改变目前存在的“会考试”但“不会做事”的“有分无能”现象。

一、“数学地质”课程特点

“数学地质”是一门专业任选课程,在资源勘查专业及地质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定量化

定量化是指运用数学中的统计学、概率论、运筹学等科学方法对地质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对客观现象的规律性认识。

地质学在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的无数次飞跃中,需要探测与分析技术的帮助,需要数学的介入,更需要定量化手段的支持。因为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今天,地质学的定量化发展是一个大的趋势,从地质制图到储层描述都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所以数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在选修课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里,不仅要介绍基本的 “数学地质”方法,更重要的是还要明确定量化地质学的理念,让量化地质学观念深入到学生心中。

(二)应用广泛

“数学地质”课程不是孤立的,它不仅仅是讲解在地质学中诸多传统数学方法的应用,更是实实在在地传输定量化研究和不断在地质学中应用新的数学方法的理念。以“数学地质”课程为基础的一系列课程中,如“渗流力学”、“开发地质学”、“油藏描述”、“数值模拟”等都使用很多的数学方法。所以,本课程的内容特别丰富,绝不是只讲数学方法,而应该侧重于数学方法在石油地质及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二、“数学地质”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过去我校的“数学地质”课程考核方式与其他课程的考试方式一样,采取课程教学结束后的一次性闭卷考试。考题比较单一,客观题较多,论述、分析等主观题较少,理论性知识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难以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思维等进行培养和评价。尽管也使用小论文的考试方式,但基本属于个别情况。

(一)考核动机多样化

学校把考试当作学生修完某门课程后作一个结论的唯一手段。学生参加考试就是为了得到较高的分数,取得高绩点,为评奖、入党和就业等铺路,一些学生甚至采取反复重修来获得高绩点。教师则是应付教学任务,没有在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上下功夫。如此墨守成规,不思考、不质疑的教学态度与方式,与时代所倡导的创新精神是相背离的。

(二)考核方式统一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本科都存在着考核方式单一的现象,我校在这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之所以用“统一化”一词,是因为我校将每学期的考试统一定在期中和期末的各一周,让所有课程集中在这一时段进行考试,使得安排监考教室如同抢阵地,安排监考时间是见缝插针,安排监考教师则是强加于人,学生应付考试更是昏天黑地。之所以安排统一考试主要是因为方便巡考,这种考试方式的弊端在于:不仅对教学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相反会阻碍学生创造力和个性的发展,与高校教育培养复合型、实践性和创新型高级人才的理念相背离。

(三)考核内容标准化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标准化”是一个进步的代名词,而在第三次浪潮冲击全球的今天,“标准化”已经是落后的象征了。我校很多课程(包括“数学地质”)的考核试题,要求必须配有标准答案。考试内容基本上是课本上有的或教师讲过的,且要求学生按标准答案做题,很少鼓励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其缺陷在于: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死记硬背上,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遏制了“创造—发散性思维”。

(四)考核反馈片面化

课程考核之后学生能得到的唯一信息就是分数或等级,至于对这门课程的知识真正掌握了多少,考题中哪些是没有做对的一概不知。考试后虽然教师也做了试卷分析,但主要是按规定统计及格率、排分数段等肤浅应付,没有认真分析研究试卷,比如确定考试的难易度、灵活度、开放度、学生的掌握度以及对知识的延伸度等就更少。因此,考试对学生的反馈促进功能就没有发挥出来。

三、“数学地质”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对策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我们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讨论,在修订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对“数学地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研究。

(一)明确考核原则

本着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的目标,提出课程考核除了坚持公平性、整体性原则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用性原则

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考核形式的体现。在考核时,选取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符合数学地质主流方法的内容。比如在试卷中多采用图形识别题型,既满足地质学生偏爱看图的习惯,又符合数学量化曲线图形的特点。

2.实用性原则

这是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整合的体现。即注重考核的内容和工程实际应用相联系,使学生除了掌握数学方法之外,还能学以致用。考核内容除少量涉及理论原理外,大多数取材于地质工程实际的数据等资料,特别是查阅相关专业文献进行综述汇报,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

3.创新性原则

这是导向性原则,是课程考核评价理念的体现。在考核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思维,培养有一定创造能力的劳动者。考题中有10%左右的需要进一步讨论设计的内容,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学生思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改革考核方法

因为“数学地质”是一门专业任选课程,学生大多是为了学分而不是爱好这门课才选修该课程。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多种考核方法(见表1)。近5年来为2007级、2008级、2009级和2011级四届学生分别上了“数学地质”选修课程,选用的考核方法分别是方法二、一、三、五。考核效果很明显,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特别是2007级和2009级的部分学生能在毕业设计环节主动选择跟计算相关的定量研究设计题目。

表1 “数学地质”选修课考核分数比例

为了做到“因材施教”,表1中所列的考核方法可以进行调整。因为:一是增加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考勤、课堂讨论发言、写文献综述、小论文等,对学生进行立体式、全方位、多层面的考查,把握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二是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甚至是延伸的(如课外阅读),而不仅仅是期末那一次闭卷笔试。要求学生注重积累知识,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践效果分析

(一)成效方面

在2013—2014学年第2学期,笔者对2011级资源勘查专业的选课学生进行了实际调查,发现学生对传统的试卷考试比较反感,而对于相对新颖的综述报告编写及汇报式考核比较喜爱。所以,对该班选课的学生采用了表1中的方法五。该班共32名学生参加考试,平均成绩80分(具体分布见表2)。

表2 资勘2011级“数学地质”试卷成绩分布

在期末考试卷面上,有68%的学生成绩是优良。综合平时成绩后,在3名卷面不及格的学生中有2名因平时成绩好,弥补了期末考试的不足;1人因为平时缺课超过2/3,并且在进行文献综述汇报环节错误很多,经选课同学一致评定为不及格等级。

(二)完善方面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相同的考核方式对不同的选课学生群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几年来一直在变换考核方式。由于我校规定课程考核方式必须在上课之前确定,且不能改变。因此,要变换考核方式则必须在设计考核方式之前对选课学生群体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评估。建议学校允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选课学生群体有正确认识后,选用适当的考核方式,让考核变得更加合理和人性化。

总之,课程考核应放弃以知识点复述、考查记忆的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采用能全面、客观、合理地反映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考核方法。课题组认为,应该由专业导师为新生作专业介绍,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大学入学后消除从中学带来的对数学的恐惧,再由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地质,并学会应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1]张红梅.我国高校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1).

[2]王冰.由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引发的对高校考试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Z1).

[3]赵天婵,徐盛林.改革考试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J].大学教育科学,2004(3).

[4]赵曼初.论考试创新[J].大学教育科学,2005(1).

[5]许鹏奎,蔡中宏.论大学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考试制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3(6).

[6]赵芳枝.以大学考试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

猜你喜欢
考试考核数学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家庭年终考核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