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考

2015-12-23 09:30钟思远
魅力中国 2015年19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政府学校

钟思远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陷入尴尬境地,生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政府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理论研究不够,滞后于经济发展。破解困境,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政府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走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举之路:改革招生体制,提高生源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校 政府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随着教育改苹的深入,当前还有不少困难阻碍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陷人尴尬境地本文就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及破解困境策略。

1、数量不足,质量下降

目前,虽然部分省市职业教育招牛形势出现转机,但大多数省市仍不景气。最近几年,我市高职学院招牛情况也不很理想,招生录取数低于计划数。职业教育十源不济,造成许多学校资源闲置。一批学校由于招十困难,不得不被迫停办某此专业,甚至全校转向办成普通中学一批长期从事职教,有着丰富职教经验的教师,离开自己心爱的职教岗位,丢掉自己心爱的专业。同时,为了保证足够的牛源学校不得不压低甚至取消学生人学门槛,并掀起一年一度度的生源大战。招生门槛很低甚至不设门槛,生源质量下降可见。

2、政府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三大子系统。这此年来,政府和社会对教育投入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幢幢新楼拔地而起,完善学校硬件设施,更新教学科研设备,办学条件越来越优越,校园面貌日新月异。而职业教育获得政府的投人,对公办学校而言,只能用于学校人头费,仅能维持学校的日常运转。因此,学校根本拿不出多少钱用于基本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近年来,职教系统个人收人相对降低,物质待遇增速减缓,职业学校的优秀教师,为寻求个人发展,纷纷跳槽,另谋高就,职教人才流失严重。

3、理论研究不够,滞后于经济发展相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来讲,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滞后。研究的深度、广度也不够,特别是对一此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没有突破。由于研究不深,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导致行动上的不统,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与规格、专业结构与功能、发展的前景及趋势等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相适应性,滞后于经济发展。

一、破解困境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1、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重要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陷入困境,并非客观原因造成的,而主要是主观认识引起的,归根到底,是由于我们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所引起的。我们必须深化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中,职业教育主要由地方政府管理。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提出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然而,对地方而言,发展教育的着眼点却被放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而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重视不够。要使职业教育走出困境,各级政府必须切实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

2、政府加大职业教育投人

职业教育仅靠自身寻求发展,难以进行下去。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力支持。政府要加大对公办职业学校的投人。这种投入主要用于改善硬件设施,如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实验设备、信息网络等。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财政拮据,无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央财政应从每年的教育支出费用中拿出、部分投向西部地区,扶持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3、走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举之路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翩指出:“要继续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发展,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因为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硬道理。而问题在于如何发展,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我国职业教育改苹与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举、走多样化化办学的路子。内涵发展的实质。

4、招生体制,提高生源质量

职业大学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首要条件是生源质量。实行对自招生是改变目前职业院校牛源种类单状况,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作为高校基础工作的学生工作,它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解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问题,体现在如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教育、管理、引导和服务。因此,将柔性管理引人高校学生工作,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人本化

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作为高校学生管理者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权威型向对话型的转变。受当代民主思想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不在畏惧权贵,管理者的权威在学生眼里不再是永恒的神圣之物。发号施令的权威只能产生即时效果,却埋藏着很深的隐患。这就要求学生管理人员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多和学生接触沟通,做到了解大学生个体独特性,深层情感和发展需求,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做到以情感管理科学人、以理服人,让大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塑造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

2.制度人性化

从规章制度制定的角度来说,不仅强调要有章可循、奖罚分明,还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既需要适应形势的需要而不断完善,又要有相对的稳定性,既要体现出对学生的要求,又要体现出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既接受传统行为习惯的制约,又有当代反传统反理性的某些特征,是矛盾的统一体网。对一切管理的规章制度,他们既会有习惯的遵从,又会有因为不理解而产生的逆反心理,不合理的制度是最容易引起大学生反感和抗议的敏感问题。因此,一些与学生工作紧密相关的政策、措施、规范和要求,可以在学生的参与下共同制定,体现学生的意愿和要求。从制度执行的角度来说,高校管理者应当在注重整体需要和规范要求的时候,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考虑到教育对象的群体特点与个体差。

3.过程自主化

学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充满很多不定因素,用固定的、细致的方法进行过程控制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大学生自主管理是改变刚性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的一种权利下放式的管理,它不仅符合当代大学生成才需要与思想特点,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保证学校的管理成果在大学生中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管理者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大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对他们要充分信任、大胆放手,倡导其开展多形式、立体化、全方位式的自主管理;另一方面应当不斷培养他们自主管理的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等。通过实施自主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他们的天赋与才能,挖掘他们的潜能与自身价值,锻炼并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调节和控制自己思想、行为的自觉性,全面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将学校的目标转化为自己的目标。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政府学校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学校推介
完形填空三则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