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

2015-12-23 09:30张合伟
魅力中国 2015年19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幼儿园

张合伟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其中“科学”模块便提及:“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目标要求。数学是人们对现实世界进行理性标识与丈量的重要工具,其与文字语言、其余科学类目等共同构成人类认知系统。所以,对幼儿进行数学数字的启蒙则成为其智力、脑力、认知力开发的重要内容。而抽象的数字接受与数学思维对于理性思想与理解能力尚处于幼稚阶段的幼儿而言无疑是教育中的一大难点问题。由此,对于数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便应以感性与形象元素作为围绕中心点。

关键词:幼儿园 数字教学 有效策略

幼儿启蒙阶段的数字教学,应充分立足数字概念几乎空白、社会生活感知尚处较低水平的幼儿立场,在感性形象媒介依托下,针对数字符号普遍内涵、数字符号运用活性与简单的运算过程进行重点教学。而契合学生身心阶段状态的具体实施方式我们可采取游戏教学法、故事教学法与动手操作法,以调动幼儿兴趣,以其容易感知理解的方式进行自然而非强迫性的影响。 1.游戏教学法——与具体互动相连,了解数字符号内涵

数字作为一种人类用以认识社会的契约符号而存在,自其系统建构逻辑与幼儿认知顺序而言,其最初始的表示含义则应成为数字教学的第一步。《纲要》总则中提出:“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可见,游戏契合幼儿较为旺盛的身心活动表达诉求与发展规律,教师组织下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使得幼儿能够在有序又有趣的思维行进方式下对数字含义进行清晰明确的感知。

例如:在对“1-5”的数字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让幼儿明白在“1、2、3、4、5”的表面形状之内其所表示的最为一般的含义,即“计数”,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师生互动型的游戏:我在5张色彩鲜艳、形状可爱的卡片上,分别写下了1-5的数字,先按照数字大小顺序对5张卡片分别进行展示,让幼儿以抢答的形式进行认读复习。此后,我将5张卡片一一收回,进行随机出示,让其进行跳跃认读,并进行“按数拍手”,即如出示的卡片是“3”,则在我说“开始”后,拍三下手。此类游戏进行的原因在于:有些幼儿只是熟悉数字之“形”与“聲”,而对其“义”不得而知,但“形声义”三者的整合才组成一个完整的符号概念的认知。所以,这样能够帮助幼儿对数字关键之“义”,即“1”代表1个动作,“2”代表两个动作等进行清晰的了解与固化的复习。除此之外,为让幼儿熟悉灵活地进行由形象化事物到数字的转换,我还组织了这样一个游戏:我扮演警察,在黑板上画了5个圆圈,并发出指令,让幼儿在我的指令下,对其进行分组,分组结果用数字进行表示。如我的指令为:“共分为3组,第一组2个圆圈,第二组1个圆圈,第三组2个圆圈”等。针对此,幼儿首先需要对“3组”的含义进行感知,在黑板上标出“1、2、3”组的序号,然后依据分得的三组圆圈数,在对应组下写上对应的数字“2、1、2”。这两个游戏分别按照由数字到实际、由实际到数字进行设计,使幼儿对1-5的数字符号具备了完整的认知与运用能力。 2.故事教学法——与具体事件相连,调动数字符号活性

在对数字的普遍、基本含义进行认知之后,便是对其运用的广泛性和灵活性以及不同形式的表示法进行拓展讲授的环节。而脱离原本数字符号狭窄意义圈的活性呈现更易引起幼儿概念的混淆,进而对数字认知失去兴趣。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引起儿童学习动机的方法很多,但是利用故事的教法,确是最容易收效的”。即依托形象感性的事件与幼儿情感进行的数字符号活性的认知更易达到促进理解与自然吸收的目的。

例如:为了让幼儿理解1-5的数字所指的广泛性,我制作了1张大象卡片、1张老虎卡片、1张石头山卡片、3张木桩卡片,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森林里的动物因为争夺食物而发生了打架事件,因为没有人管理和阻止,随后的结果便是打架双方猴子和狸猫的双双重伤。从这天起,森林里的所有动物就商量着要选举一个(重音)国王进行管理。最为勇猛的一只(重音)老虎和最为壮健的一只(重音)大象(前后出示老虎和大象的卡片)便成了最终的备选者。但二者需要在动物群众的评判下比拼各自的本事,一以去竞争国王的位置,面对此,老虎选择了发挥它的猎捕优势,轻轻一窜便跳上了旁边一座(重音)又高又大的石头山(出示石头卡片)。大象想到:“该到我施展本领了”,于是,它把卷着的鼻子一伸,将三根(重音)重重的木桩全部卷到了自己的鼻子内(出示木桩卡片)。老虎和大象的本领都得到了其他动物的认可和掌声,可是到底让谁当这个国王,大家依旧很犯难。小朋友们能不能帮助动物们选一选新国王呢”。这时,幼儿们会争先恐后地说:“老虎”、“大象”,我借此便向其提问为什么是大象或老虎呢,而且我也便可以顺势去引导:因为凭借一只大象的力量,就可以卷起三根重重的木桩等。这样的“一只大象”、“三根木桩”、“一座石头山”等数字拓展的强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对数字广泛表示作用的感知。除此之外,还可以编排类似“排队”等的故事,以教授“第—位”、“第二位”等序数词的数字运用等,以让幼儿更为自然明确地接收到数字的活性运用。 3.动手操作法——与具体实践相连,助解运算含义过程

简单的数字运算是幼儿在启蒙阶段应有所触及的—个水平较为高层的方面,因为这是对简单逻辑思维的初涉,是对幼儿进行理性思维启蒙的重要手段。而依据其身心认知规律,在形象化的看图或看实物感知加减、多少变化的训练之前,在教师引导下的幼儿利用实物模型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乃是帮助其进行运算过程含义感知的最佳途径。但操作材料与操作方式亦得较大程度地符合学生认知兴趣和特点。

例如:在进行数字“1-5”的加减运算教学中,我给每位同学分发了色彩均不一样的5个圆形模型,并将本节课设置为亲子课,让每位同学的家长与孩子共同通过实物模型进行加减运算的学习,这样便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情绪的高涨与思维活跃度的提升。在具体的运算过程中,我先让幼儿数出三个模型来,然后在黑板上写出“3”,然后再让幼儿数一数,还剩下几个模型,我再在黑板上写出“2”。之后,我提问:“5个模型去掉3个,就剩下两个。那么,我们怎么用数字表示这种情况呢”。之后便可自然而然地引出“一”的符号可以用来表示“去掉”这个行为、“=”的符号来表示最后结果,再用“5 -3-2”的式子表示整个的运算过程。返之,我又让幼儿把去掉的三个模型再放回到原来的位置,再让其和家长一起数一数现在有多少个模型。在得出“5个”的结果之后,我紧接着便引出“+”的符号用以表示“增添”的行为与这一轮的整体行为可以用“3+2-5”进行表示。最后,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来对这两个式子进行完整的朗读,如:“3加上2等于5,三个模型加上的两个模型一共变成12345,五个模型啦”。如此在实物操作依托下的简单逻辑运算的讲解便变得形象具体,为幼儿之后的熟练化自动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字运算应成为幼儿思维启蒙与智力锻炼的重要内容,但教学方式应遵循幼儿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让其在感性形象化的游戏、故事和动手操作中清楚确切地感知到数字的含义、运用与运算过程。

参考文献:

[1]魏晓虹.幼儿园教师数概念教学知识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 5.

[2]钟素红.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重新审思[J].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2015(04):4-11。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来了男老师,你欢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