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思想学名师

2015-12-22 06:07:52陈宏策华北油田四处一校052561
学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华北油田名师思想

陈宏策(华北油田四处一校052561)

陈 煜(华北油田四处一校052561)

带着思想学名师

陈宏策(华北油田四处一校052561)

陈 煜(华北油田四处一校052561)

学习名师应该是促进教师专业成熟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创新学习形式,建构有效策略,即:明确学名师的愿景,掌握学习方法论,丰富学名师的内容,把教育理想和对教育、对学生深深的热爱,化为教育艺术。

学名师愿景方法论创新学习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措施,这是人所共知的真理。学习名师应该是促进教师专业成熟的一条重要途径。对教师个人而言,涉及为什么学名师?学名师的什么?怎样学名师?作为教师的学习者,带着思想,用哲学的眼光,建构如下学习策略,方能取到真经。

一、明确学名师的愿景

因为名师一开始没有想过要出名,只想着要把自己的学生教好,所以学习名师的基本出发点是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专业品质,提升职业理想,促发自己的成长动力,掌握先进理念,明确成长方向,优化知识结构,打好成长基础,提高能力,形成成长的核心,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如果为学而学,为出名而学,为实现在学校的短期功利而学,不会激起对事业的渴望和学习的动力。

二、掌握一点学习方法论

首先树立辩证的学习观,明白名师不可复制的道理。名师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名师,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因为名师是有独立的见解,具有批判精神的“明师”,我们要用辩证思维梳理名师的生活文本,从表面的历史事实深入到内在的意义和目的中去。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名师的成长路径,触摸名师的人生,把名师的教育智慧,通过辨证加工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的具体真理。

三、丰富学名师的内容

不少人说学名师备课、上课,这没错。但肖川先生在《名师不可“仿”》中说,学习名师的热情洋溢、活力四射、声情并茂、师生平等、水乳交融;学习名师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研究、借鉴他们的成长之路。学习名师对教育事业充满爱,不倦地进行教育研究的兴趣和信念,追求生命最高境界,用伟大的爱去做好小事的教育情怀。学习者在体验名师宽广的教育情怀的前提下,再学名师上课,就会生成教育的实践智慧。切忌搞拿来主义,简单模仿名师示范课的招式,就好像陆国强先生在《慎仿名师》里所举案例一样,简单模仿,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学成四不像。请记住齐白石的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要继承名师的神韵,达到形神兼备进而创新与超越,形成自我特色,才有用,才有效。

四、创新学习形式

总体来说要在消化的基础上研究性地学,创造性地实践。具体说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听其课,读其书

学名师上课,重点学两个方面:一是学其能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教学流程和独具匠心的设计;二是学其语言和睿智,学习他们“上课时心中有学生”“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等教学观念。名师之所以成名,最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十分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与人生修炼,用一生去备课。名师的成长历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于钻研、热爱读书。李吉林老师每天读书不少于3小时;薛法根老师即使在学校处理事务到半夜,回去后仍要再看两小时的书。学习名师与经典为友,潜心钻研,去掉浮躁心态,静下心来,沉浸到书中去,与名师进行心灵的会晤、人格的交融。

(二)体验名师的心灵,反思自己

学名师上课,走名师成名之路,触摸名师的人生,或许更能找到上好课的捷径,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体验名师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执著追求,崇高的从教动机和幸福观,视事业如生命,爱在其中,以苦为乐,为之献身的信念;体验他们关爱学生,提倡民主,不懈追寻教育理想的精神;体验他们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体验他们健康的情绪、平稳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体验他们认真读书,遍访专家,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崇高人格。总之,名师的成就绝非一朝一夕换来的,是厚积薄发、反复淬练、不断反思的结果,名师是用“心”来备课和上课的。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要具体反思名师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反思名师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内容的能力,反思名师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反思名师值得改进的地方,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寻找课题;反思名师发现的新理论、新经验,分析这种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新的教育科研成果是否适合本年级、本班级;反思同行是如何学习名师的,借鉴他们独到的经验,做到博采众长,加快成长进程。

(三)写一写,评一评

这里的写,可以是学名师后的教学反思、写日记、教学随笔、论文和研究报告等。通过写作,把知识变成实际行动,让行动转换为实用理论,让理论转化为个人思想;通过写作,把独到的发现、独特的观点呈现出来,使个人的思想行为得以传播;通过写作,促使自己真正把知识变成一种思考、一种论证、一种内化、一种能力,让文化的底蕴在精神里沉淀,让思想的高度在实践中升华。于永正老师刚参加工作时,规定自己每日看50页书,写一篇日记,每学期投稿不少于5篇,通过写作,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写了千万不要藏起来,要把悟出来的道理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效果好不好要请学生、同行、家长、领导和专家评一评,在别人的指点下,完善独特的自我,最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让课堂更加精彩。

(四)大胆实践,搞一点教育科研

名师之名,在于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科研是把名师的智慧化为自己的实践智慧的转换器。叶澜教授指出:“具有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是各种专业素质在教师身上综合实现的结果,它需要教师长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学习名师,进行实践,但绝不是单纯地备课上课,绝不是日复一日地辅导考试,而是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育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自觉追问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意义。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对名师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对比研究,方能继往开来,早日成为名师。

总之,学名师是我们的思想与理解向深层次结构转化的过程,是不断把生活聚焦于教育事业的过程。让我们勤奋实践,用哲学头脑不断地内省和自察,不断唤起对教育事业永恒和伟大的追求,使学习过程成为激起自身创造力的不竭动力源。

(责编 张亚欣)

猜你喜欢
华北油田名师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种葫芦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儿童大世界(2019年9期)2019-09-28 09:51:00
名师简介
儿童大世界(2019年7期)2019-08-01 08:48:2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华北油田煤层气数字化管理
中国煤层气(2014年3期)2014-08-07 03: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