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思想政治教育近现代化路径分析——基于法制化的视角

2015-12-22 02:01波,范
关键词:法制化

陈 波,范 兴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近现代化路径分析——基于法制化的视角

陈波,范兴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

摘要: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通过向西方社会学习,在亚洲率先成为第一个成功转型的现代化国家,日本国民已经在全世界树立了国民素质比较高的良好形象。通过对日本教育近现代化进程的研究,我们发现:法制化是日本思想政治教育近现代化的助推器。分析明治维新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近现代化的路径与启示,以期吸取他们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经验来发展自己。

关键词:日本思想政治教育;近现代化;法制化

大约公元285年,随着《论语》被传入日本,中国的儒学开始影响古代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1]5。明治维新后,日本国门洞开,步入近代化,为了追求富国强兵,社会上下形成共识:首先必须在人才的培养和学校教育上进行改革[2]112。在当时政府要人伊藤博文的主张下,儒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指导地位开始逐渐被德国的国家主义①战后的日本常将“国家主义”用作批判,但在近代,它取代了福泽渝吉宣扬的自由主义,被上升到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位置,主要是指对国家权力的无上支持。取代。而这种国家主义教育政策被认为是日本天皇制近代教育制度的定性②梅根悟监修:《世界教育史大系·日本教育史》,讲谈社,1975年版,第302页。。根据日本社会近代化这个大背景,学界将明治维新后的这次教育改革称为“日本教育近代化改革”。

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军的主导下又进行了民主化教育体制改革[3]242。学术界将这次改革称为“日本教育现代化改革”③要探讨日本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首先不可绕开“近现代”具体指的是哪段时期这个问题。关于日本历史阶段的划分,说法不一。笔者比较认同将日本历史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近代和现代。明治维新以前称“古代日本”,1868—1945年二战结束的这段时期称为“近代日本”;二战结束至今被称为“现代日本”。因为这三个阶段的文明开化程度有比较明显的差别。。这两次改革也都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但总体而言,对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后日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教育法制体系。

一、日本近现代两次思想政治教育大发展之背景

日本近现代两次教育改革的浪潮直接导致两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可以说,教育改革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日本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化改革之背景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化改革是在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19世纪60年代,日本深受西方列强冲击,为了“脱亚入欧”,进行了自上而下、全面西化的改革运动——明治维新。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于1868年4月6日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6月11日公布《政体书》。9月3日天皇下诏将江户改称东京。10月23日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5月9日迁都东京并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明治维新毁灭了旧的封建秩序,推翻了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从此日本正式迈入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促进日本的近现代化,即西方化。其目的就是要将一个封建的日本通过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来达至近代化[4]2。

其中,教育方面:新政府为了统一思想、树立天皇的权威,教育机关颁布了《教育敕语》等一系列法令,其目的是为了灌输孝道、忠君爱国等思想。由于这次改革是日本民族在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后的自主选择,所以新政府大规模地选派青年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希望留学生学成回国后带动日本社会步入近现代化。随着以伊藤博文、大隈重信、新渡户稻造等为代表的留洋知识分子学成归来,学习、借鉴西方文化并移植西方典章制度,西风劲吹,“文明开化”之风蔚然形成,不只物质需求与生活习惯上出现西化现象,在教育系统与社会组织的广泛推行下,思想与观念上也逐渐有了近代化的倾向(例如守时、卫生等概念与西式礼仪)[5]。文化的改革是为政治经济的改革服务的,反过来政治经济的改革也为文化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这次改革的直接后果是建立了近代化的教育体系,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改革之背景

二战后,日本全国教育事业几乎崩溃,在美国占领军的主持下,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教育体制改革,这次改革是战后日本发展经济之所需,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之所需,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改革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展起来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美国军队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全面占领日本直至1952年4月。占领政策是以1945年7月26日发布的《波茨坦宣言》规定的日本投降条件作为指导的。占领政策要求日本当局清除所有阻碍恢复和加强日本人民民主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造进程的障碍。直到日本当局在尊重人民的自由意愿的前提下,变成一个倾向和平和负责的政府的时候,美国占领军就会履行条约从日本撤退[1]5。这期间在美国的主导下,日本不得不进行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全方位的民主改革,在强大的外在压力下,倒逼日本确立了与战后日本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新教育体制。

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方面存在两大思想的对立:民主思想和民族思想[1]5。民主思想顾名思义就是以美国民主思想教育为榜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也是日本教育民主主义化的基本思想。而民族思想,实质上就是带有国家意识的大和民族的国家主义思想。围绕着日本教育何去何从的问题,日本文部省、美国占领军当局、日本民间教育团体以及各政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战后,一开始日本政府要在“维护国体”、坚持《教育勅语》的前提下恢复教学,根本没有提到清除军国主义教育、改革旧教育体制的问题。这遭到了日本人民的反对,更是违背了美国占领军当局的初衷。最终因为美国的强势干预以及日本政府的妥协,民主化的教育新体制迅速地被建立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化工作的开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政府的有力支持,也需要经济发展来奠定物质基础。通过以上的背景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近代的明治维新,还是二战后的民主改革,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为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化提供了政治和经济的保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法制化是日本思想政治教育近现代化改革的助推器

近代以来,随着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和教育的要求和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迅速得到发展的前提。其中,不断完善的教育法制更是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一)日本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化之法制近代化

明治维新后,为了加强社会管理,有必要在思想认识上尽快达到统一,日本政府于1871年7月设立了文部省(相当于中国的教育部),次年9月作为明治5年的太政官布告第214号文件,《学制》被颁布了。《学制》制定了日本第一个近代化的学校制度。这部教育法令的出台被看作是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开始。之所以叫“学制”,是因为它是学习的法国的“学区制”,在《学制》的第3章有关于学区的具体规定:将全国分为8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开设一所大学,又将每个大学区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内开设一所中学校,再将每个中学区分为210个小学区,每个小学区开设一所小学校[6]。其中,在小学校(也就是中国的小学)开设了“修身”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了从小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学制》是一个庞大而全面的国民教学计划,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

由于《学制》的强制实施造成了地方上的财政困难,给国民带来沉重负担,到了1879年9月,明治政府颁布了明治12年太政官布告第40号文件——《教育令》,《学制》被正式废止。取代了中央集权的、划一的《学制》的《教育令》,将教育权限大幅度下放到地方,被称为《自由教育令》,同年12月,政府正式颁布了对《教育令》的修改。其要点是强化中央对教育的监督管理权力[7]。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第1次教育令》只规定小学校的要开设“修身”这门课程。《第2次教育令》规定的教学科目要以“修身”为主。通过政府对教育法的颁布和修改,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加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教育干预,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十分突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内容的“修身”课,以便“教化”国民,培养国民“尊王爱国”的精神。

在颁布和修改的各种学校法令中,变化最多的是有关小学校的法令。陈宝堂教授在《日本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一书中介绍到:“1881年5月,政府颁布了《小学教则》,规定小学校分为初、中、高3科,每科为3年,修身为主要课程。‘修身’课初等科和中等科每周6课时,高等科每周3课时,以《小学修身训》为统一教材。”[3]48后来将小学校的“修身”课程改名为“道德课”,更加强调这门课的性质。日本小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根据是:年度教学大纲和年度指导计划。这样就既考虑到了每个学区的实际情况与学区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也注意到了学生每年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其道德课有着明确而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这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主要是两点:1.培养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尊重别人的品质;2.培养学生建设民主日本和为世界和平发展作贡献的品质。教学内容主要有:1.检查自己;2.理解并尊重他人;3.树立集团意识,学会处理自己与集体的关系;4.热爱自然,培养高尚的情操[8]。

但是也因为相关法令的陆续颁布,激化了日本儒家学派与启蒙学派就当时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矛盾。以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儒学倡议者们主张将孔子学说作为国教;而启蒙学派则是“欧化主义”的发言人,主张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在思想陷于混乱的情况下,天皇亲自到东京大学视察,认为教学内容中的道德内容部分太缺,亟待加强,于是为了加强道德教育,1890年10月30日正式颁布了由文部省起草的《教育勅语》(“勅语”也就是“敕诏”、“诏书”,日本明治宪法下,天皇因执掌大权而直接向其国民发表意见)。《教育勅语》指出,要把儒家思想中的忠、孝、仁、爱、礼、义、信与日本的伦理道德结合起来,所有人都必须遵守道德规范,以道德教化其身[9]。笔者认为,《教育勅语》在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意义重大,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对日本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修养起着规定性作用,为之后的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确定了大的方向,也对其后的教育法的制定做了良好的铺垫。另一方面,《教育勅语》被视为近代日本的国家主义教育制度的代表性法令,其间掺杂着军国主义的幽灵。到了大正时期,军国主义教育体制正式确立。可见,这一阶段的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彻底迷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之法制现代化

通过上述明治维新后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化,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也法制、败也法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法制,是进步的,使人向上的,为社会发展创造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而极端的、不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法制,则会阻碍社会前进的步伐,甚至影响日本国民一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使整个日本社会雾里看花,不明真相,最终“走上歧途”,知迷难返。

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占领者当局非常重视对日本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化变革。美国占领军在对日本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内容是:1.清除军国主义教育;2.天皇从神拉回人;3.开展民主化思想教育;4.废除带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教育勅语》,制定《教育基本法》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国会通过了《教育基本法》,从而取代了过去天皇的《教育敕语》。被称之为日本教育宪法的《教育基本法》,是在1946年3月通过的,其中第一条就是“教育は、人格の完成を目指し、平和で民主的な国家及び社会の形成者として必要な資質を備えた心身ともに健康な国民の育成を期して行われなければならない”[10]。《教育基本法》的序言是:“学习是人生成功的秘诀。”当局以此来激励日本国民主动提高自身素质,《教育基本法》有效地配合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1]29。

到了1947年3月,又颁布了针对学校教育的《学校教育法》。《学校教育法》为幼儿园到初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首先,《学校教育法》规定的幼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是:1.养成健康、安全和愉快生活所必需的日常良好习惯,促进身体机能的和谐发展;2.使儿童体验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培养他们乐于参加集体生活的兴趣,鼓励他们养成合作与独立的精神;3.培养他们对待周围社会生活和偶发事件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等。根据《学校教育法》,小学和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以“道德教育课”的形式安排在了课程中。以下两个表分别展示了战后日本的小学和初中的每门学科每周课时的分配。表1是小学的每周教学时数,表2是初中的每周教学时数[1]111-116。

表1 日本小学的周教学时数

表2 日本初中的周教学时数

这种课程的设计与安排,体现了日本政府的良苦用心,精心设计,具有很好的操作性。总之,日本组织化的教育制度很好地推动了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赖甘萧尔在《当代日本人》中强调的那样,“现代日本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日本人的教育制度”[12]10-11。通过与教育相关的法制的不断完善,日本学区、学校、课程等体系逐步推进并走向成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操作性和效率,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思想政治教育近现代化改革。

三、日本思想政治教育近现代化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实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也有需要被我们排除的糟粕。纵观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近现代化过程,我们发现:现代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后,“核家族”(小家庭)越来越多,家长又整天在公司忙碌,在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上显得很无力,导致青少年学生不良行为问题严重:首先是家庭和校内暴力问题;其次是欺侮弱小同学行为和大量逃学现象;最后是组织化的教育制度的过度严苛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缺乏灵活性*豊田俊雄:《発展途上国の教育と学校》,明石书店,1998年版,第196-198页。。对此,日本在其规划的《21世纪教育目标》中认为:“只有重视思想素质的培养,才能保证人才的健康成长。”日本人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当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大环境。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成熟经验,获得更多的原料来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来认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不足[13]426-436。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日本作为我们国家的战略竞争者,又是近邻,历史上又曾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因此我们不得不研究它,既要看到它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要与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吸取他们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经验来发展自己。

(一)思想政治教育呼吁法制化,只有法制化才能确保实效性

世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其特殊性也有其普遍性。日本组织化的教育制度推动了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这也给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接地气,也要法制化,这样才能确保实效性,才能真正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用法制的力量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防止形式主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终建立起组织化的教育法制体系,切实提升国民素质。

我们知道: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的,没有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没有意义的。而教育的法制化,可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操作性,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方法较为单一的问题;化解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逻辑,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化工作[14]。完善的教育法制体系,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本文介绍的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二)防止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侵蚀,防微杜渐至关重要

资本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自由、平等、民主”为口号,把资本主义制度吹捧为永恒的社会制度,用以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无论何时,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表面上都给人一种“无政治色彩”的错觉,但其政治性功能却被无限度地延长和扩大,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者的思想[15]。通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环境,以不同的方式巧妙、隐蔽地向学生传播与灌输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资产阶级统治地位不会受到任何挑战。加上战后日本急于想迅速结束美军的全面占领,非常仓促地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化转型,遗留下了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也是广泛被亚洲多国诟病的:没有从思想根源上彻底反省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更是在之后有所抬头,严重伤害了亚洲多国人民的感情*五百旗頭真:《日米戦争と戦後日本》,讲谈社,2005年版,第267-268页。。所以非常滑稽的是:曾亲自领导进行第三次教育改革的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一边弘扬自己所提出的教育改革的七条设想之一的“加强道德情操教育”理论,一边又为实现所谓“国际化的日本”摇旗呐喊,其实就是为“右倾化”的日本进行鼓噪。

(三)片面强化民族性只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有失偏颇,乃至走入误区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植根于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如果片面强化民族性则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有失偏颇。日本思想政治教育近现代化改革虽然注重继承和发扬大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但是由于日本政府和社会向来缺乏正确的历史观,以致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出现偏差。比如前面提到的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就提出必须强化国家观念,宣扬天皇的精神权威,灌输国民的“国际意识”[16]295。日本政府偏颇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当今日本国民不了解日本侵略史的真相,也没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受到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蒙蔽,因而无法对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右倾化”作出客观评判,甚至盲目跟风、起哄乃至支持。如果不及时在思想观念上遏制住其“右倾化”的趋势,日本就有可能再次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其后果不堪设想。由此可见,有失偏颇的思想政治教育会使日本在前行的道路上再一次迷失正确的方向。

笔者认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上,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突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把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最终建成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小林哲也.日本的教育[M].徐锡龄,黄明皖,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2]唐则铭.日本历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3]陈宝堂.日本教育的历史与现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4]吴延璆.日本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5]明治维新[EB/OL].[2013-05-15].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6%B2%BB%E7%BB%B4%E6%96%B0.

[6]学制[EB/OL].[2013-05-09].http://ja.wikipedia.org/wiki/%E5%AD%A6%E5%88%B6.

[7]教育令[EB/OL].[2013-05-09].http://ja.wikipedia.org/wiki/%E6%95%99%E8%82%B2%E4%BB%A4.

[8]小学校学習指導要領の教育課程編成の一般方針[EB/OL].[2013-05-10].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new-cs/youryou/syo/sou.htm.

[9]明治憲法と教育勅語[EB/OL].[2013-05-10].http://www.mext.go.jp/b_menu/hakusho/html/others/detail/1317610.htm.

[10]教育基本法[EB/OL].[2013-05-09].http://ja.wikipedia.org/wiki/%E6%95%99%E8%82%B2%E5%9F%BA%E6%9C%AC%E6%B3%95.

[11]梁忠义.战后日本教育与经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12]陈永明.日本教育:中日教育比较与展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11.

[13]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26-436.

[14]郑云鹏.思想政治教育呼唤法制化[J].法制与社会,2009(17).

[15]于林平.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的辩证和理性思考——以美国、日本、前苏联为例[J].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2007(4).

[16]崔新京,李坚,张志坤.日本法西斯思想探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朱春花)

On the Analysis of Japan's Modernization Path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ization

CHEN Bo, FAN Xing

(School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Hubei, 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learning from the western countries after the Meiji restoration,Japan has become the first successfully transformed modern country in Asia and the Japanese people have also build up good highly qualified images in the world.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Japan's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progress, showed that legalization is the boost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moderniz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t is expected to learn from Japan's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modernization path to improve ou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Japan'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leg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71(2015)04-0103-06

作者简介:陈波(1965- ),男,湖北松滋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全球化、现代化研究;范兴(1990- ),女,湖北荆州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法制化
辅导员在学生管理法制化中的作用
浅谈火电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困难及建议
高校学生管理创新工作法制化路径探究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试析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视域下的网络反腐
我国机构编制法制化建设之历史必然性及现实紧迫性
论完善见义勇为认定程序的法律规范
雾霾治理的公民舆论监督机制研究
土地交易程序的法制化
论审计法制化、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