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畔古生村,寻访中华乡愁

2015-12-22 01:05:27撰文渡茳安宁摄影杨泽伟马佳
中华民居 2015年3期
关键词:照壁洱海白族

撰文/渡茳 安宁 摄影/杨泽伟 马佳 (特约记者)

洱海畔古生村,寻访中华乡愁

撰文/渡茳 安宁 摄影/杨泽伟 马佳 (特约记者)

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大理和洱海的美丽是说不完的。静卧于洱海畔数百年的古生村有着近乎透明的淳朴和干净。古生村村民李德昌本以为,小村藏在洱海无人知。他没想到的是,一个阳光晴好的下午,一个人来到这里并留下“这里记得住乡愁”的话语,让这个如桃花源般的古村和自家的小院一朝成名天下知。来过并舍不得离开古生村的人就是习近平主席。在习主席离开整一个月后,《中华民居》 特约记者团来到了古生村,循着他们的足迹,探访了这里的白族传统民居和乡愁。

村民李德昌采访录

《中华民居》:习总书记来您家,您心里感受是怎样的?

李德昌:1月20日,总书记来到我家,这是全家最幸福的一天!这是全村的光荣,也是白族人民的光荣。习总书记先看了厨房、侧房,又进到正房的堂屋,询问家里人的情况。他看到墙上贴着小外孙出生百天的取名帖,认真地念完了上面的庆贺诗,还说了祝福的话。总书记称赞墙上悬挂的老太太和爷爷、奶奶的照片保存得好,刺绣作品“家和万事兴”好。

《中华民居》:习总书记对白族传统古民居如何评价的?

李德昌:习总书记与村民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他对白族建筑和文化很称赞。他说:“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

《中华民居》:习总书记对古生村的环境是如何评价的?

李德昌:习总书记非常关心生态环境保护和老百姓生活。他特别讲到了在洱海边照相“立此存照”,叮嘱干部、群众要把洱海保护好,一定要让洱海水更干净、更清澈。他说:“云南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珍惜,不能在我们手里受到破坏。我第一次来大理,从小就知道苍山洱海,很向往。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

习近平在村民李德昌家小院与当地群众聊天。

古生之初 有村如画

苍洱之间,一条滔滔奔涌的溪流于苍山脚下向东直奔洱海。这长年不绝的溪流,便是阳溪,又名鸡鸣江。这里的江水清冽甘甜,养育了这里一代又一代的古生村民。

溯着美丽透亮的鸡鸣江而上,便会看到一座古朴而又轻灵的凤鸣石拱桥,巍然横跨于古生村北的鸡鸣江之上。据说,沿着这座石拱桥,古生村人曾走上了茶马古道,走出了苍山洱海间,走向了更加宽广的世界,从过去走到现在,走向未来。

古生村东临洱海,北至鸡鸣江。可谓是一山,一水,一石桥绘出了古生村的灵性,梳理着这里的古今往事。古生,白语发音为“gong he”,即救生之意,是大理坝子中较为集中的放生之地,并因传说而形成固定的节日。因语言的变化,遂演衍成“古生”,为这个居于洱水之畔的村落平添了些许的古意与诗意。旧时,洱海美丽的景致分为九曲、四岛、三洲,古生村所坐落的海滩,即为三洲之一的鸳鸯洲。因其滩上多有鸳鸯栖息而得名。

大理古城向北11.5公里处的大丽公路以东,便是古生村了。入村路口处立有一块风景石,石上刻有“古生村”三个大字,旁边饰以观景亭,可观四方美景,苍洱风光也便一览无余了。

福寿司

福寿寺内建筑

村民赵七向采访录

《中华民居》:请您谈一下古生村的历史渊源。

赵七向:古生村是一个典型的白族村落。追溯其渊源,这里有着两支来自不同地方的白族人。其中一支来自于南京顺天府,另一支则来自于黄河流域游牧民族,他们常年逐水草而居,直至来到大理这个美丽的地方,才落户于此,开始习惯了这里的农耕生活。

《中华民居》:古生村在保护传统建筑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赵七向:在“古村落的保护”政策下,进行了多方面的宣传,并且还有针对性的做了些调查、修缮等工作。尽管如此,难免也会有一些因传统民居保护不周成了危房。在这方面还是希望政府提供相应的支持,以便让传统建筑有更好的修缮保护。

古生之见 写意脱俗

越过这一片田野,临近洱海之水,就是古生村了,这是一个典型的白族村落。进村路是一条笔直的大道,由西至东通向村心,未及走到尽头,可见一株硕大而古朴岸然的大青树,嶙峋粗砺的树皮,紧实高大的主干,繁茂蓬勃的枝叶,收纳着村中的老时光。

要知道,一株古树,总是意味无穷的,更何况在古树庇佑之下的村庄了,肯定要比古树还要古老。大青树树荫所及之处,因树的古老而不再扩张,并形成了古生村的中心广场。这里,四处的民舍合围,高处明丽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注入其中。一切显得如此地温软、安宁与和谐。

中心广场处,无论是名为“水晶宫”的凉亭,还是有石狮相伴的福海寺,甚至是古老的戏台,都跟随古树从大清王朝穿越而来,向世人讲述着孕育其中的古生村文明。

古老的戏台在阳光的映射下,显出它庄重、坚实的轮廓。我趋前上去,临近这位形容已经斑驳的老者。那些作为装饰而描抹上去的山水花鸟,像古卷一样失色泛黄,那怕是戏台前端的石雕,也因时光的雕琢而变得光滑起来。

水晶宫寂然地静居于古戏台的正面,古老的大青树立于其中,仿佛是二者之间的对称点,形成了强烈的象征意味。相对于古生村其它古建筑的精致与繁复,水晶宫算是普通了许多,它一进、两层、木结构,平实如民房,静静地座落于村中。只是当我推开门,在“吱呀”一声门轴的转动后,才发现主神位上供奉着的是鼎鼎大名的托塔天王李靖。他武将装扮,手持七级浮屠舍利塔,威严而不失端正。真没想到上界的“四大天王”之一的多闻天王,竟然也会降临于此。

雕廊画栋是白族传统民居的特征之一

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古树

从远处遥望古生村,充满乡野气息的油菜花地掩映着素雅别致的建筑群,乡愁悠悠。

1月20日,习总书记曾驻足于此,遥望洱海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据说,村中人为求平安,托神保佑,祖先就将托塔天王李靖供奉为本村的本主,从而保佑村民出海平安、风平浪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相比作为本主庙的水晶宫而言,仅有一墙之隔的寿海寺,就繁盛得多。该寺一进两院,且雕琢甚精、供奉繁复。正堂之上,文殊菩萨宽额大脸,慈眉善目,在缕缕香烟中施放着普渡众生的祥和广大气韵。而步入后院,却并非是如一般寺庙般立为大雄宝殿供奉佛教本尊释迦牟尼佛,在此共同供奉的却是道教始祖老子和儒学之至成先圣孔子。

三教一处,共享烟火,白族在千年历史的演进中,兼容并包、和谐共荣的气度,在一个小小的渔村中,得到了最为具象的映证。再向前走去,便可以挣脱中心广场那些老时光的吸引。越过凤鸣桥便是著名的洱海了。临海远望,水天相接处,云影变幻,金色的波浪犹如巨大的鱼鳞闪烁。这让古生村的美景也变得更加开阔起来。

古生村年长者何澄采访录

《中华民居》:“三坊一照壁”在白族民居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何澄:这是白族民居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其中照壁除注意造型精美外,还非常重视装饰,在照壁的檐口墙上一般会有各种彩画图案,一般以“忠孝礼仪”为主题,代表着白族人们的一种美好心愿。

《中华民居》:白族民居从之前的木结构演化为 现在的混凝土结构,对这一改变您有什么看法?

何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大瓦房、三合院这样建筑形式,毕竟这样的房子冬暖夏凉,温度适宜,空气也非常好,这比之前的茅草房和现在的高楼大厦要舒服得多。

李德昌家照壁照片

古生之居 飘逸雅致

李德生家的庭院古朴舒适,被总书记赞为“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村落在古生村并不少见。这是典型的白族传统民居:“三坊一照壁”——院子三边都是二层小楼,主房坐西朝东,正对着一面画有白族特色“大墨画”的照壁。院子里种着小树和青菜,照壁下是假山和池塘,水池里的几条鱼时不时冒出吐泡,艳丽的茶花热情地开放着。

来到古生村,最令人移不开眼睛的就是白族传统民居。这些民居如同散落在苍山洱海之间的珍珠,熠熠生辉。白墙青瓦古朴典雅,彩绘雕塑精致生动,斗拱飞檐斜逸横飞,伫立在这样的建筑群前,不由得心中生出一份敬重和安逸。

白族传统民居以大方古雅而又实用著称。当地著名的木雕、石雕、砖雕技艺之精良,实在不是其他地方可以轻易比肩的。一块极其普通的石材,一旦经过石雕艺人的打磨,便会显现出精妙的图案,或山水、或花鸟、或动物……一切都在似像非像之间,浑然天成,充满着纯朴、飘逸和隐忍之美。白族古雅民居是悠久而深厚的白族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有田园牧歌诗意,也有沧桑典重浑厚。

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白族人“大瓦房,空腔腔”,意思是白族人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结实舒适的住宅。在过去,建盖一所像样的住房,往往成了值得白族人毕生花费精力的大事。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整洁的院落。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上,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上。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的是南诏时的建筑方式。据记载,南诏的民居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白族民居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房屋通常采用中原殿阁造型,飞檐串角,但多用石灰塑成或砖瓦垒砌。除大门瓦檐裙板和门楣花饰部分用木结构外,余以砖瓦结构为主。木质部分凿榫铆眼相结合,与砖瓦部分错落有致,精巧严谨。楼面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织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雕梁画栋,花枋精巧,斗拱重叠,雄浑稳重,富丽堂皇。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份。卷草、蝙蝠、玉兔, 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以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 ,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

古生村党支书何桥坤采访录

《中华民居》:白族传统民居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是比较适合当地的地理环境?

何桥坤:白族人们比较喜欢“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格局,以及青瓦白墙。特别是用很厚的土基砌成白墙,有着隔热保暖的作用。大理石处于一个地震多发带,所以在建房的时候,房子的墙一般会向外倾斜一点,而且柱子会挡着墙,所以在遇到地震的时候,墙只会往外倒,不会往里倒,所以会比较安全。

《中华民居》:在传统民居的保护上,古生村做得怎样?

何桥坤:在政策的引导下,一直在朝好的方向努力,况且白族人们对保护古村落里的传统民居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像村里有古戏台、古厝、古桥、寺庙等传统建筑,保护得都非常好。

白墙灰瓦是白族建筑的常见搭配

镶嵌在建筑外墙上的凉亭是白族建筑的装饰手法

猜你喜欢
照壁洱海白族
探访崇因寺残存一字琉璃照壁
档案天地(2022年3期)2022-04-15 21:55:59
灵秀俊逸的照壁山
洱海月下
黄河之声(2020年11期)2020-07-16 13:27:12
洱海,好美
洱海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大理文化(2017年6期)2017-07-31 22:06:55
爱上洱海,只需要这十个瞬间
海峡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照壁
白族敬酒歌
民族音乐(2016年1期)2016-08-28 20:02:52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
文物季刊(2016年4期)2016-08-19 06: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