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加麦粒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朱沛荣1指导老师:李万瑶2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称为“历节风” “历节病” “白虎历节”“骨骱痹”“顽痹”等,其典型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痛无定处、游走不定,或胀痛、机体重着,或疼痛遇寒加重、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感以骨、关节、肌肉等部位为主,犹如被老虎咬伤一样,“白虎历节”病名则形象地说明了本病的特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疗程长、迁延不愈,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关节的畸形,因此对患者的经济及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其致畸和致残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之一。本病在各年龄皆可发病,成人中多发于中年女性,男女之比约 1∶3[1]。我国的患病率为0.32%~0.36%[2],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病。电针、麦粒灸治疗作为中医常用治疗方法,安全、简便、经济,不良作用小,疗效肯定。笔者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中随机选取4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西药组及电针加麦粒灸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48例患者均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1例,女3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 65 岁,平均 42岁;病程最短3 个月,最长10年,平均 4.5 年。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诊断标准:参考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诊断标准。①晨僵至少持续1 h,持续 6周以上;②2 个或 3 个以上关节肿胀,至少6周以上;③掌指关节、腕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中至少1个区域肿胀6周以上;④对称性关节肿胀至少 6周以上;⑤皮下类风湿结节;⑥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超过正常最高值);⑦手和腕 X线摄片示骨侵蚀或明确骨质疏松。凡符合 4 项及 4 项以上者,可确诊为 RA。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者;②合并糖尿病、精神疾病患者;③不能坚持配合治疗者④妊娠期间妇女患者。
治疗方法
西药组: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 甲氨蝶呤片,每周1次。
针灸组(电针加麦粒灸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配合电针加麦粒灸治疗。①电针。取穴如下:上肢关节发病者取大椎及相应夹脊穴;肩部加患侧肩髃、肩贞穴;肘部加患侧曲池、手三里穴;腕指部者加患侧阳池、阳溪、外关、腕骨、八邪穴;膝部加患侧膝眼、鹤顶、阳陵泉穴;踝趾部加患侧申脉、丘墟、太溪、八风穴。加病痛部位的最痛或最肿胀点时避开血管。选用0.30 mm×25 mm或0.30 mm×40 mm毫针,电针仪30 min。②麦粒灸。电针治疗后,加用麦粒灸。将艾绒搓成麦粒大小之圆锥形艾炷,在预先选好部位上抹上万花油,使之黏着,用线香点燃,任其自燃,选穴为局部阿是穴,局部选3~5穴,每穴3壮。灸后嘱患者可刺破灸疱,再让其自然吸收。每天1次,治疗5次,休息2 d,10次为1 个疗程, 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指标正常。 显效:全部症状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理化指标基本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及体征基本消除,关节功能明显进步,主要理化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各方面均无明显进步。
结果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
典型病例
患者某,女,26 岁,2013 年 5 月 22日初诊。反复发作四肢小关节肿痛2年。患者 5 年前出现手腕肿痛,后进展为双膝、髋、踝等关节对称性肿痛,痛剧时关节内有游走感,晨僵明显。经多家医院诊治,明确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曾使用各类药物,症状仍反复,病情进行性加重,故要求针灸治疗。右手指5个关节肿胀,局部扪之灼热。左手腕肿胀,疼痛剧烈,双手握力减弱。实验室检查示:RF(+),ESR 为52 mm/h,C 反应蛋白(CRP)为 40 mg/L。X线片示:双手近端指关节及腕关节间隙变窄,双小指近端关节间隙消失。舌暗红,苔厚腻,脉滑数。西医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为尪痹。采用西药联合针灸治疗,取大椎、颈夹脊穴,配肩髃、肩贞、手三里、外关、阳池、膝眼、阳陵泉、丘墟、太溪、局部阿是穴。具体操作方法同上。3个疗程后,双手指关节肿胀明显减轻,双手腕关节肿痛减轻,手指关节痛基本消失。指关节有轻压痛,活动较前灵活,双手可握固。继续治疗 3个疗程后,诸症基本消失,RF(-),ESR 为 18 mm/h,CRP为 11 mg/L。1 年后回访,未见复发。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侵蚀性滑膜炎为特征,临床突出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多发性小关节炎,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侵蚀性改变及进行性僵硬和畸形,是致残率高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3]。本病的特点为素体营卫气血不足,外邪借机入侵经脉而发病。卫气不行,邪闭经脉,最终导致阳气亏耗,肝肾不足而发生关节肿胀,变形僵直。因此,疏风散寒,鼓舞阳气,方能使气血调达,经脉通畅。针刺采取对一定腧穴的刺激,通过经络传导作用,激发经气,调整脏腑气血功能,调动人体内在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作用[4]。现代实验表明,麦粒灸能够使 NK 细胞活性增强,纠正异常免疫状态,而且对炎症的渗出、变质、增生病理变化过程均有调整作用,可有效地抑制炎性物质的渗出和肉芽组织的增生,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正是通过这些途径发挥抗炎作用[5]。麦粒灸通过艾炷在相应穴位上热力的渗透刺激,起到灸法与腧穴的双重效应,有扶正祛邪、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益气回阳、防病保健的作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补虚强身、固护肾气的作用。类风湿性关节炎又以肾虚兼感寒邪为多,因此用麦粒灸配合电针治疗此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资料表明,应用麦粒灸可以产生很好的消炎镇痛作用。同时可以优化人体免疫系统,提高人体免疫力[6~9]。笔者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迁延日久,久病必虚,后期以虚实夹杂证为多见,治宜标本兼治。故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方法中,麦粒灸起到重要作用而成为临床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研究显示,针刺结合艾灸可以显著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其疗效肯定。《灵枢·官能》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两者相加,相得益彰,疗效优于西药组。
参考文献
[1]娄玉钤.风湿病诊断治疗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137-157.
[2]叶一萍.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思路和方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7):1341-1343.
[3]郑志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中医临床保健杂志,2010,13(1):9.
[4]孙作露.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91,10(1):3.
[5]马珠红,刘心莲,尹淑英,等.针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 1997,17(9):529.
[6]龚福英.隔药饼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3例[J].针灸临床杂志, 2007,23(5):42.
[7]刘金芝,鞠琰莉.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7):23-25.
[8]刘旭光,黄迪君,郝亮,等.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3,9(2):57-59.
[9]黄迪君,余曙光,韩哲林,等.麦粒灸对实验性RA大鼠局部组织炎症介质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4):43-44.
收稿日期(2015-01-19)
单方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