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5-12-22 01:50蔡津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太和医院干部病房十堰442000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效果

蔡津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太和医院干部病房 十堰 442000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蔡津津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太和医院干部病房 十堰 44200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睡眠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的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NDF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情况,提高康复效果。

综合护理;脑梗死;心理社会适应;康复

脑梗死患者除由于疾病所带来的口角歪斜、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躯体症状外,还常伴抑郁、焦虑、恐惧、敌对、悲观等情绪异常症状,而不良的行为模式、应激、情绪等因素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也使患者缺乏早期完成肢体功能锻炼的积极性,不利于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延误了病情康复的最佳时机。因此,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情况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综合护理干预是指利用多种护理手段提高护理服务的同质性,以使患者得到综合、全面的护理,满足治疗期间的身心需要,以改善治疗效果[1]。现对我院2012-10—2013-04收治的30例脑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1)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诊断[2];(2)均经头颅CT及MRI确诊;(3)脑卒中后GCS评分>8分,病情稳定;(4)家属及患者均履行知情同意手续;(5)年龄75岁以下;(6)肌力下降,有肢体功能障碍;(7)意识清醒,能独立或在家属的帮助下配合护理;(8)病程5个月内。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患者;(2)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3)血管性痴呆、精神病史、有意识障碍者;(4)有严重情感障碍、聋哑或失语等不能完成或配合实验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43~74岁,平均(58.3±16.5)岁;脑梗死首次发作34例,2次发作20例,3次以上发作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年龄、性别、生活能力、发作次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卧床休息,给予限盐,溶栓、营养脑神经细胞,给予脑细胞活化剂,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1.2.1 评估:成立综合性护理干预小组,落实管床责任制,明确职责范畴,量化质量标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例,由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2]。针对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和病情康复的护理问题,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制定护理计划。30例患者分为5个小组,每组6例进行小组干预。

1.2.2 护理实施:①信息支持:由责任护士介绍发病经过及住院环境,讲解脑梗死的基本医学知识(病理生理、致病因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安全用药)和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告知患者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可有效的控制病情。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纠正错误的认知,消除患者的不确定感[2]。②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如何面对应激和自我心理的调节,多采用心理疏导、劝解,以乐观积极的情绪感染患者,适当在病房内播放《卡农钢琴曲》、《天鹅湖组曲》或《太阳雨》等乐曲,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介绍治疗成功病例或请性格活泼的患者介绍治疗经验,消除患者的焦虑、忧郁、悲观情绪[3],激发患者的同理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鼓励患者的亲朋好友多关心患者,理解、同情患者,增加其社会支持度。③早期康复护理: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康复护理。肢体摆放和定时体位转换;患肢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健患侧翻身练习;双手交叉上举训练和桥式运动;腕关节背伸及踝关节背伸的牵张练习;坐位平衡及站位平衡训练,之后进行稳定期康复护理[4]。训练期间多鼓励、肯定患者,注意循序渐进。④按摩护理:上肢按摩时取仰卧位,手法为拿捏和揉按,健侧和患侧的皮肤均进行按摩。下肢按摩时取仰卧,采用滚法从大腿根部沿着股四头肌向下经膝关节、小腿外侧至足背。足底反射区按摩,患者取仰卧位,手法采用屈食指点、按法为主,并配合推、摩、掐、括等法,力度以患者出现酸、麻、胀、痛等较强的刺激感为度。按摩后嘱患者尽可能的多饮水,每次按摩20min。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社会适应情况: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价,该量表共包括躯体化、强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其他因子(主要指睡眠)九个方面,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每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2)康复效果: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该量表内容包括进食、穿衣、修饰、洗澡、上楼梯、入厕、活动(步行)、转移(床、椅)、排便控制,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强。神经功能:采用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F)评价,评分0~45分,其中神经系统及体征大部分消失,可独立行走,生活完全自理0~15分;分神经系统及体征明显好转,可借助工作或在别人的搀扶下站立,生活不能自理16~30分;神经系统及体征无改变或有所加重,不能站立,不能自理31~45分。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5.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心理社会适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睡眠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敌对、精神病性方面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心理社会状态比较 (±s)

表1 2组心理社会状态比较 (±s)

SCL-90 观察组(n=30)对照组(n=30) t值 P值焦虑 1.92±0.45 2.93±0.45 3.18<0.05抑郁 1.87±0.43 2.54±0.48 2.93<0.05敌对 1.52±0.31 1.65±0.59 0.85>0.05恐怖 1.63±0.48 2.25±0.54 3.02<0.05人际关系敏感1.78±0.67 3.32±0.58 3.51<0.05躯体化 1.40±0.43 1.53±0.51 2.49<0.05强迫症状 1.72±0.56 1.99±0.55 2.45<0.05偏执 2.16±0.37 1.96±0.49 1.93<0.05精神病性 1.32±0.44 1.39±0.43 0.58>0.05其他(睡眠) 1.53±0.49 1.74±0.49 2.34<0.05

2.2 2组康复效果比较 2组入院时Barthel指数、ND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DF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组康复效果比较 (±s)

表2 2组康复效果比较 (±s)

指 标 时间 观察组(n=30) 对照组(n=30) t值 P值Barthel指数入院时 33.72±8.87 32.09±8.58 1.02 >0.05出院时78.87±20.65 50.90±15.62 8.37<0.05 NDF评分 入院时 27.97±3.96 28.48±4.37 0.45 >0.05出院时 15.64±2.75 20.15±4.38 5.76<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由于脑供血障碍而发生的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形成的梗死灶的脑血管疾病,致患者运动、语言等多方面功能受损。患者对突然出现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通畅会有较为激烈的情绪反应,包括否认、失望、无可奈何等[4]。脑梗死患者的功能障碍与心理行为异常表现、内在属性有密切相关性。研究显示,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心理疾病发病率23%~65%,对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显著性的影响[5]。合并心理障碍的患者大多难以配合完成必要的功能锻炼,从而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如何采用有效合理的护理手段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机体康复一直是神经内科医护人员研究的热点课题。

本研究为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康复,开展综合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对患者进行疾病信息支持、心理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和按摩护理,其中信息支持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防的全过程,增加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掌握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自护能力。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各种不良情绪的刺激,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情绪,提高对疾病的积极应对水平和康复积极性[6]。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行为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按摩有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功能,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的营养状态。足底反射区按摩根据中医“上病下取”的理论,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7]。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从多方面、全方位的对影响患者病情康复的影响进行干预,增加了患者康复的理论储备和实践能力[7]。

[1]陈翠芳.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5):4 562-4 563.

[2]李宝娥,贺艳霞,高彩霞.自护理论对首发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缺损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 196-1 197.

[3]张国琴.健康教育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1,33(5):780-782.

[4]刘奇玉,徐锡春,刘燕.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7):784-786.

[5]石超学,金屹玮.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54-55.

[6]徐蓉.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9):3 118-3 124.

[7]李发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295-296.

(收稿2014-05-01)

R473.74

B

1673-5110(2015)03-0131-02

猜你喜欢
脑梗死康复效果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