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把我区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抓好抓实

2015-12-21 01:03王玉明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农牧业牧区农牧民

王玉明

多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农村牧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在产业发展的有力带动下,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实现“十一连稳”,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十一连增”,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客观分析,我区农村牧区产业总量还不大,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还不强,在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带动、知名品牌塑造、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推进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

(一)要把种植业、养殖业抓好。种植业方面,要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农牧民瞄准市场需求,适应消费者选择,扩大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种植面积。要努力改变玉米“一粮独大”的局面,积极开展玉米结构调整和“粮改饲”工作,发展青贮玉米、饲用玉米,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结构协调发展,实现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养殖业方面,当前我国已经到了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增加牛羊肉供给的新阶段。大力发展以牛羊养殖为主的现代畜牧业正逢其时。要挖掘饲草料资源潜力,搞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稳步发展草原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稳定提高牛羊肉生产和供给。同时,要大力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等,推广“控肥增效”技术,提升地力质量。抓好以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推进舍饲圈养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搞好土地草原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实践证明,土地草原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的核心。土地草原经营权流转的前提和基础是搞好土地草原确权,只有确权到户,农牧民才敢放心流转承包地,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也才能放心搞规模经营。所以,搞好确权至关重要。自治区确定今年要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任务,全面完成草原确权承包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各地要不折不扣完成任务。自治区引导土地草原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已经自治区党委审定、下发执行。各地各部门要深入领会精神,以保障农牧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为前提,积极引导,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动土地草原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严格规范流转行为,加强用途管制,坚决防止“非农化”“非粮化”“非牧化”。

(三)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我区农牧业连年增产丰收,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农牧业科技水平还不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50.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6个百分点。许多科研成果仍停留在论文上、停留在实验室,转化推广利用得远远不够。引进、推广、利用是重头戏。一是要引进新品种、推广应用新品种。品种的更新换代对农牧业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要把握好农牧业品种更新换代的规律,围绕七大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引进、选育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区立地条件的优良品种,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农作物和畜牧业种业体系。二是要推广应用种植、养殖技术。种植上主要推广模式化栽培、膜下滴灌、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养殖上要抓好牛羊胚胎移植、肉牛肉羊模式化育肥等,不断提高农畜产品产量和品质。三是要抓好实用性科技培训,最好推广那些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先进适用技术,让农牧民学得懂、会运用,解决好技术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

(四)创新农牧业经营组织体系。推进农牧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服务化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我区这方面的发展亟需提高。组织化、集约化方面重点是抓能人带动。种养大户、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等这些基本上都是能人在搞,说到底是一种能人经济,带动效应也是十分可观的。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和保护能人创业,同时还要扩大和提升这种效应,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和农牧业职业经理人队伍,更好地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合作化、专业化方面关键是真正发挥合作社的引导带动作用。各地要加强规范和引导,在提升合作社职能上下功夫,使建成的合作社真正能发挥引导带动作用。

(五)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一是打品牌。这方面我们有资源有优势,一定要把绿色生态优势充分利用好,打绿色特色牌,走生态路。品牌打造上要立足于做大,不要满足于一些小品牌。要加大整合力度,改变品牌过多过杂的局面,集中发展区域性优质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二是搞精深加工。要鼓励和引导企业搞好农畜产品深度开发。突出抓好玉米深加工,开发更多的高端产品,最大限度地提高附加值。三是开拓市场。对于产品有市场,缺少供应的,就要扩大生产规模,保障市场供应。对于质低价廉的产品,要在提升产品质量和塑造品牌上下功夫。要把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打品牌扩大市场,运用现代化手段扩大产品销售,实现走出去的目的。四是巩固和加强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区80%以上的龙头企业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但是紧密型的不到40%,当市场出现波动时,农牧民利益还是得不到保障。盟市和旗县主要领导要高度关注此事,认真研究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工作。要把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纳入法治化轨道,切实维护农牧民利益。

二、为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保障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主要是把财政资金管好用好。一要整合资金,将投入方向相同、管理要求相近的支农支牧资金整合归并,集中起来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二要保证专款专用,现在许多“三农三牧”资金不是没有安排,而是被挤占挪用了。各地一定要严格管理,决不能挪作他用。

(二)争取金融支持。主要是解决农村牧区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短缺问题。近年来,国家积极开展金融支农支牧模式的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各地要结合实际,先行先试,解决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特别是要把当前助农贷款、金融扶贫资金、保证金等结合起来,管好用好。

(三)搞好“三农三牧”配套服务。防疫上要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免疫、检疫监管等措施,确保外疫不流入、内疫不发生。良种推广上,要立足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市场需求,为农牧民提供优质高效的良种服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行为。要完善农机补贴政策,积极培育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农牧民提供便捷的农机服务,切实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要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独特优势,在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要完善农村牧区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发布机制,确保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第一时间让农牧民知道。

(四)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遵循市场规律。发挥能动作用,为农牧业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搞好科学规划,积极引进适用人才,开拓农畜产品市场。这些也是调研督导组应侧重的工作,希望调研督导组同志们切实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出谋划策,帮助地方引进项目、技术和人才。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地区找准贫困症结,理清发展思路,努力找到致富产业。

猜你喜欢
农牧业牧区农牧民
新巴尔虎左旗
如何培养甘南牧区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新常态下农牧业品牌化的现实意义
关于加快建设农村牧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