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泉
【摘要】国学地位日渐崛起,语文的教学却令人忧虑不堪,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不被关注与重视,教学效果劳而无功,各项应对措施收效甚微,国民文学素质总体不佳。究竟语文教学在经历着什么?而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予以解决?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式的研究,以望突破高中语文教学困境,为莘莘学子保驾护航,更为文学素养的提高出谋献策。
【关键词】文学素质;新高考政策;教学目标;兴趣;应试教育;教学评价;唯分主义;学习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出台了新高考政策,语文180分,数学150分,英语多考,语文从原本的150分提升到180分,其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得语文者得天下,这说法一点也不过分。这不仅仅是针对譬如高考等考试而言,而对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是如此。试想,如若没有语文,我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该如何维系。它是我们生活中重要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品质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有学者曾断言,未来语文的地位就像是原来小学升初中奥数的决定性作用一样,而比奥数更能一锤定音。然而,现实却是,语文并没有得到众多学子乃至教师们的重视,许多学生与老师仍然秉持着语文只需背背记记即可,无须花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攻克语文学科之上,而应该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数学或英语这些科目上面。这便造成不重视、没提高的恶果。
中国语文教育问题由来已久,不仅只是不重视这一问题,科学与民主的氛围也不够,教育管理的体制问题也值得深究,而诸多问题也由此繁衍。语文教法、语文教育观念、评价方式,这些无不令人忧思。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作为才能最大程度祛除语文教学的这些痼疾呢?
一、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为,行为能优化心态。简单地说就是需得学生们从心理上认可“我想学,我要学”这种观点,要让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度,他们才能真正付诸行动,教学才能真正得到成效,而不是一拳打在棉花上。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缺失,教学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的。
这与兴趣促进学习的道理是一样的,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需要又何尝不是学习的重大动力呢?如若一个人整体对某项事物无所谓,对语文不以为意,那么又怎能指望他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好好经营改善提高这一事物呢。相反,如果他对这一事物格外上心,那么他必然殚精竭虑想尽办法将这一事物完成或实现得尽善尽美。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跟教师们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并使他们加大对语文的关注度,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有希望得到质的提高。
首先得让教师们改变不以为意的态度,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各显神通引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其投入语文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创设诱人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关注,也可以改变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无论何种办法,只要成果显著都不妨试上一试。
二、改变应试教学态度,重视学习过程
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由来已久的痼疾,其弊端不胜枚举且尽人皆知。应试教育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考试为目的,夸大教师的工作成绩与学生的学业成绩,造成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被忽视,学生也愈发对学习失去耐性与耐心,学生个性也受到压抑,而如此畸形教育不仅浪费了时间与金钱,还耗费了学生,耗费了老师,耗费了家庭,还阻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应试教育弊端如此之明显以至于一个9岁小女孩都对它大加控诉。9岁的斯穆特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演讲上逻辑清晰且极富感染力的对佛罗里达州的FSA这“一招定胜负”的应试教育进行批判,并希望学校能够为学生的教育真正负起责任。这一行为被很多人争相夸赞。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初衷,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本,将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分数不应是也不能是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真正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素质教育不能只是说说而已,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就得上到政府与教育部的最高层,下到学生老师,都将素质教育牢记于心,并真正落实各项素质教育政策,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我们需要研究与探索出一条全方位的、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之路,让各种唯分、唯应试的喧嚣不再有市场,要彻底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逃离出来。
二、评价因素多样化,改变唯分主义
应试教育的摒弃也离不开评价模式的改革,应试教育应该予以否定,那么单一的唯分主义的评价模式毫无疑问也应悬崖勒马的弃之。评价教学效果若只是一味地从分数上衡量,那么应试教育便有如找到了存在的栖息地并继续繁衍生息,如此也不用指望这一教育制度得到改变。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个人应从多方面出发。同样的,教学效果的衡量与鉴定也是如此。不能只是单凭分数定春秋,应全面、综合地评价教学,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是评价的重要指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摒弃应试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尊华.确立大语文意识创设大语文情景 开拓高中语文教学新思路[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4).
[2]何招付.浅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个误区[J].青年文学家,2011(7).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