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组文教学实践研究*

2015-12-21 07:37王平强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问学环节教学内容

●王平强

小学语文单元组文教学实践研究*

●王平强

“单元组文教学”改变了语文教材传统解读方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开拓了新途径。它依据文本特点,采取横向打通的思路,将单元内若干篇文章整合、重组,并展开教学活动,从而把阅读教学由“单篇”引向“组文’’,推进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向“省时高效”转变。它有利于教学中激趣导疑、深化认知、触类旁通、读写共筑。这对于学生阅读兴趣、语文素养和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单元组文;教学实践

一、单元组文教学的理据与思路

(一)重组教材

“单元组文教学”是教师本着整体观的教学思想,立足于教材本身特点,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上存在的某种关联的教学文本进行统整,甚至再开发后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单元组文教学”中的单元既可以是思想主题一致的单元组,也可以是知识内容相同的单元组;既可以是写作方法、语言表达方式一致的单元组,也可以是人文主题一致的单元组;[1]甚或根据需要对教材中的某类文本灵活地另组单元。只要单元组的几篇教材在某些方面有其共同之处,教师就能根据教学需要合理组织教材,实施组文教学活动。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大都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主题内容和训练重点,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结构序列。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解读教材就可以不囿于甚至打破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真正体现教材编写的单元思想,实施“单元组文教学”。这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重组教学内容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教学每篇文章有这样五个环节:1.导入激趣;2.字词教学;3.整体感知;4.精读感悟;5.阅读拓展。如某单元有A、B、C三篇文章,A课需要经历A1(导入激趣)、A2(字词教学)、A3(整体感知)、A4(精读感悟)、A5(阅读拓展)等五个教学环节才能完成基本教学内容。B课、C课也应经历这样的教学环节。三篇文章从常规教学结构来看需要经历十五个教学环节。

“单元组文教学”强调,教学不一定要按教材的编排顺序逐篇展开教学,也无需按照常规课堂结构逐个环节施教,可以从整体上设计教学内容,从而缩减教学环节的反复与雷同。

以上述某单元为例,A、B、C三篇文章可以从整体上视为一课,设为X课。合并后的X课的教学也需要经历五个环节,即Xl(导入激趣)、X2(字词教学)、X3(整体感知)、X4(精读感悟)、X5(阅读拓展),包括了从A1到C5所有三篇文章的教学环节与内容。重组后的X课从单元整组角度把A、B、C三篇文章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横向打通,将相关内容整合归并。例如,在“导入激趣”这一环节,虽然Xl和A1、B1、C1都名为“导入激趣”,但从教学内容上来看,A1、B1、Cl只是关涉到A、B、C三课中的单一的文本内容,而重组后的Xl则关涉到A、B、C三课的多篇文本的“导入激趣”的教学内容。因此,虽是同一环节,但教学内容已经发生实质的变化。同样,X2、X3、X4、X5在教学内容上相对于A2-A5、B2-B5、C2-C5,也会发生本质性的变化。(见表1)

表1 单元组文教学环节与内容

这样一来,教材篇目没有变化,但教学环节得到了归并,教学内容更为精练,改变了依照教材篇目顺序一篇一篇、按部就班地进行单篇教学的现状,促使语文教学更具针对性,语言训练更具时效性。

(三)重组课时

在课时划分方面,组文教学打破常规做法,根据教材的组合与学情进行优化编排。一般来说,教学每篇文章的五个环节需要二到三课时:导入激趣、字词教学、整体感知作为第一课时基本教学任务;精读感悟、阅读拓展以及课堂练习等作为第二、三课时基本教学任务。一个单元三篇文章至少需要六到九课时。

组文教学在课时安排方面做了创新性变革。以上述某单元为例,X课的每个教学环节包含相应的三课的同类教学环节与内容。考虑到每一课时的时间限制、同类内容的相对完整、训练环节的一致连贯,我们可以这样来划分课时内容。(见表2)

表2 单元组文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简表

说明:C课中的C2、C3、C4、C5作为第三课时教学内容,X5作为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导入激趣、字词教学、整体感知,即X1、X2、X3的内容。X1包含A1、B1、C1三块内容;X2包含A2、B2两块内容;X3包含A3、B3两块内容。其中C2、C3的内容作为一课时后的预学作业。A2、B2的内容,如果生字识写量小,可以即时解决;如果生字多、识写量大,可以识写分开,将写的内容留下来,与C2、C3一同放在第三课时安排学习。

第二课时,精读感悟、阅读拓展,即X4、X5的内容。X4包含A4、B4两块内容:X5包含A5、B5两块内容。其中C4、C5的内容作为二课时后的预学作业,放在第三课时安排学习。

第三课时,经过预学后的C课的交流学习,即C2、C3、C4、C5;A、B课字词教学部分的写的练习。

第四课时,单元课文学习的小结。先是A、B、C三课的课文梳理,兼顾三课单篇课文完整性,安排查缺补漏。其次是X5,这里的“阅读拓展”是超越单篇而从单元整体方面进行的拓展延伸。

由于环节减省、内容归并,因而训练更为集中,规律性知识更为突出,总体课时也减省二到五课时。一开始做这样的教学安排师生可能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课时使用会超过四课时,但坚持下来就会达到理想效果。而减省的时间则可以用来进行大量的阅读或综合性实践活动,更好地完成课标所提出的阅读量。

二、单元组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一)单元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选编了三篇用于精读的说明性小品文,即14课《秦兵马俑》、15课《埃及的金字塔》、16课《音乐之都维也纳》。三篇课文以其紧凑鲜明的结构、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入微的描述,展现了人类历史上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表达了作者赞美与向往的情愫。进一步研读三篇文章可以发现,课文在文本主题、文体、结构、材料、写法等方面极为相似。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见表3)。

由表3可知,三篇课文在文本主题方面都是人文主题,反映人类的智慧与才干;材料方面都选择历史文化遗产;文体特点上都属于说明性小品文;篇章结构上都采用了总分结构;方法上都大量使用了典型的说明方法。三篇课文在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性,这正好契合了“单元组文教学”重组教材的理念要求。

(二)教学实施过程

表3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期第四单元教材简析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教材将高度相似甚或雷同的三篇课文重复编排在同一单元里。笔者依据教学内容和课时重组的理念采用组文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单元组文第一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大致有五个教学环节:整体导入、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比较发现、课后延伸。

第一环节是整体导入。首先回忆本学期前三个单元学习的主题,然后引出“第四单元写什么主题”的话题。随即出示课题,启发: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发现?(都是描摹状物,或介绍城市,归为状物主题)最后引发思考:“这些地方让人向往,每年都有无数游客去观光游览,如果是你,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时代、地点、样子、规模、建造、作用……),进一步质疑:课文是不是按照我们预想的那样来介绍的?引导学生自然进入课文。

第二环节是学习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随机检查14、15两课的生字读音预习情况。生字书写练习留到第三课时进行。

第三环节整体感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引导学生学习14、15两课。其中14课共有四个教学步骤。一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引导形成问题: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的?试着填写表格(引出“问学表”,见表4)。完成后,再让学生思考:这些方面又分别是哪几自然段写的。二是小组内交流表格内容,统一认识。教师巡视、指导。三是出示学生表格,引导交流,若有疑问则指读相关段落,讨论概括。其中需要重点强调的是第3节的作用和第10节的归属。四是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从文本的叙述顺序、材料选择、层次结构、详略安排、遣词造句等方面促其发现。以小组方式交流观察结果,并选出代表全班汇报。

表4 《秦兵马俑》问学表

而第15课有三个教学步骤。一是出示学习要求,引导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的,分别是哪几个段落写的等问题;参照前面的学习方法制定问学表;小组交流,推荐汇报人。二是教师出示自己编制的表格(见表5),学生对照调整、反馈。三是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再次促其发现。以小组方式交流观察结果,并选出代表全班汇报。

表5 《埃及的金字塔》问学表

第四环节是比较发现。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问学表4和表5,进而发现两篇课文在叙述顺序、层次结构等方面的异同点。同时导出新问题:两篇课文重点都是写了样子,还写了类型或建造过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究竟是怎样来具体写的?作为下节课学习内容。

第五环节是课后延伸,提示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要求与方法自定问学表,独立预学《音乐之都维也纳》。

2.单元组文第二课时教学

第二课时分为三部分,主要围绕上节课遗留下来的两个问题进行精读感悟。第一个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重点写”,第二个问题是“课文又是怎样具体介绍的”。

第一部分是学习14课《秦兵马俑》,共有四个步骤。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进而启发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重点写秦兵马俑的的样子与类型。第二步,导入学习第二节,引导自读课文,感受秦兵马俑的特点,并完成问学表第三栏相应内容的填写;再启发学生思考:课文是用哪些方法来表现秦兵马俑的特点的,同时完成问学表第四栏相应内容的填写。第三步,导入学习第三段,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的”这一问题,小组展开合作学习。第四步,引导思考“课文又是怎样具体介绍兵马俑个性鲜明的”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勾画语句、朗读体会,完成表格中相应部分的填写。(见表6)

表6 《秦兵马俑》问学表

第二部分是学习15课《埃及的金字塔》,依照14课的学习方法仍然围绕两个问题进行精读感悟,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朗读思考、组内交流,最后完成表格。(见表7)

表7 《埃及的金字塔》问学表

第三部分是14、15课两个表格即表6、表7的第二次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两篇课文在表现特点、方法运用方面的异同点,发现、领悟同一类文章的体例样式与方法表达,从规律性层面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

最后布置作业,即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阅读方法,独立预学第三篇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完成问学表格第三、四栏的填写。

3.单元组文第三课时教学

第三课时以学习第三篇文章 《音乐之都维也纳》为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在课前预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运用问学表独立学习课文的情况进行交流、讨论。学习流程同前两课的主要环节。

其次,将问学表同前两课的问学表格比较,感悟异同,强化规律性认知。

最后,指导学生在预学的基础上学习单元生字,指导正确书写。

课毕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照表格,再读课文,思考文中还有哪些有价值的发现,为下节课单篇梳理做准备。

4.单元组文第四课时教学

第四课时是紧扣单元学习目标进行总结提升,对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逐一回顾梳理,查缺补漏,以兼顾单篇文本的完整性。而最后的课外拓展阅读是从单元主题角度整体推介,而不仅仅是单篇考虑。

5.单元组文教学实施流程图

仍以某单元为例,A、B、C为单元内三篇课文,X为组文。“A-B”表示两课部分或整篇内容的比较。那么,上述的组文教学实施的主要流程可以用下图表示(见图1)。

图1 单元组文教学主要流程图

三、单元组文教学的特性与优势

(一)激趣导疑,省时高效

从教师角度来说,组文教学突破了单篇文本的局限,可以更大自由、更为灵活地处理教材。组文教学设计更易于体现单元整体目标对各篇课文教学的辐射,也更利于各篇课文教学对整体目标的回应。从学生角度来说,在一篇接着一篇的多文阅读当中,学生始终保持着大阅读量,保留着新鲜感,特别是在纵横向的比较性阅读中,学生会不断涌现质疑和发现。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读完以后,学生的疑惑自然就来了,也就促进了他们自我发问、复读文本、思虑辨析等自主学习活动的深层次开展。

可以说,单篇教学资源经过重组、整合产生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容易引发学生高品位的阅读与高质量的思考。当然,一堂课里教一组文章,教学活动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要作出很大改变。因此,教师要学会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句话,教学中要学会有所取舍。[2]组文教学设计还大大缩减了课时,为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能,推进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向“省时高效”转变。

(二)举三归一,深化认知

上述课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单篇图表的纵向比较,逐步了解文本的叙述顺序、材料选择、遣词造句,以及层次结构等。一篇是这样写的,两篇也是这样写的,三篇还是这样写的,如此,可以想象得到学生对此类文章的谋篇布局、表情达意的认识一定会达到新的高度,那就是对规律的反复理解、认同,进而把握。这也就是“举三归一”所带来的语言规律的内化现象。

单元课文虽有许多相同,但也有变化之处。教学中,还可以进行多篇图表之间的比较,深入发掘更多的教学资源。比如,通过比较14课与15课,学生会质疑、发现:文章选材方面为什么一个写类型,一个写建造;重点段的过渡方式以及总起与总结方式有所不同等等。像这样教学,在整合中比较,在比较中深思,学生不仅对课文中的一般性知识有充分了解,而且对文本的篇章结构,作者的独运匠心也会有更为深刻的认知。

(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里谈到“举一反三”,与上文谈到的“举三归一”无论在思维路向还是应用方式上都有所区别,“举一反三”侧重于演绎推理,“举三反一”侧重于归纳推理。[3]语文教学中先“举三归一”而后“举一反三”,甚或交互使用,就能帮助学生发现认知规律,进而以此类推,深入学习或解决其它同类的问题。老教育家霍懋征老师说过,教师先对某一篇课文讲精讲细,然后采用以一带二、以一带三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同类的文章,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所以我有时不是一篇一篇地教,而是一组一组地教。[4]

上述组文教学课例先教学三篇说明性课文,以“一篇导、二篇扶、三篇放”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现、了解状物类说明文的一般性知识。这一单元文章学习之后,今后再面对这一类的文章,学生也会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甚至发现更多的更富创意的阅读与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以一反类的目的。

(四)以写贯读,读写共筑

“单元组文教学”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重在对读与写的整体把握。教师不仅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更重要的是突出“写”的指导,根据不同单元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研究文本表达形式,领悟谋篇布局,让“写”的元素由内隐而外显出来,从而让“单元组文教学”关于“读写共生”的教学内涵和价值真正得以实现。

上述组文教学第一课时,教师以五个问题展开教学。①第四单元主题是什么。②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些艺术品、建筑物。③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的,又分别是哪几段落写的。④从问学表格中,你看出什么。⑤观察两课的问学表,你有什么新发现。其实,这五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指向读,也指向写。读伴随着写,写离不开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努力体现读与写的结合,改变了“写”在阅读教学中的弱势地位,真正做到了读写贯通,同生共筑。

总之,“单元组文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寻了一种新路径,它把阅读教学由“单篇”引向“多篇”,必然带来教学理念与教材解读的重大变革。我们的语文教学需要由封闭守旧走向思想解放,需要由单一结构走向多维并举,需要由个体学习走向集体建构,需要由知识灌输走向个人实践。[5]这对于学生阅读兴趣、语文素养和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胡小丽.浅说“单元整组教学”[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8上):4.

[2]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31.

[3]钱加清,等.语文教学“举一反三”与“举三反一”问题的辩证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01.

[4]霍懋征.尊重规律 事半功倍[J].人民教育,1979(7):49.

[5]于泽元等.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62.

(责任编辑:金传宝)

*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深化研究”(编号:12YJA880139)研究成果之一。

王平强/南京大学附属丁家桥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硕士

猜你喜欢
问学环节教学内容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问学模式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在课堂自然生长
从“问学”走向“学问”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课堂教学中“导问”的策略研究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