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强潘玉成周衍国陈桂妹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动脉弹性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杨志强①潘玉成①周衍国①陈桂妹①
目的:探讨和分析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动脉弹性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脉压超过60 mm Hg的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试验组采用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分别测量用药前和用药后,两组患者的动脉弹性和炎性因子情况,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弹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脉压差明显缩小,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小动脉弹性指数增加,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弹性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降低脉压差,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
瑞舒伐他汀; 老年高血压; 动脉弹性; 炎性因子; 影响
据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患病率已高达18.8%,老年患者患病率更高[1]。高血压可以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因此,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争取最大程度的减缓疾病的发展,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动脉弹性,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瑞舒伐他汀是目前临床上最新的强效他汀类药物,本院为更好地开展工作,现选择200例患者研究,探讨瑞舒伐他汀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和炎性因子方面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脉压超过60 mm Hg的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其中,试验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61~73岁,平均(66.5±5.8)岁;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60~72岁,平均(64.9±4.9)岁。两组患者均符合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排除心、肝、肾等系统严重疾病及神经、精神障碍者[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血脂、大动脉和小动脉弹性指数(动脉弹性指数采用美国HDI公司生产的CVProfileD02020动脉弹性仪,且同步记录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分别是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3-4]。治疗3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生产厂家:天大药业(珠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30777)80 mg/d,试验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生产厂家: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157)10 mg/d和缬沙坦80 mg/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脉压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及脉压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脉压比较(±s) mm Hg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脉压比较(±s) mm Hg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对照组(n=100)治疗前 160.3±10.3 85.6±7.8 74.3±6.9治疗后 136.6±8.6 70.2±8.1 65.6±6.5 P值 0.012 0.026 0.035试验组(n=100)治疗前 159.6±11.0 86.2±8.1 75.0±7.0治疗后 125.6±7.5 76.2±7.6 53.2±6.2*P值 0.009 0.018 0.02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弹性指数的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小动脉弹性指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大动脉弹性C1和对照组C1、C2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比较(±s)
C1 C2 C1 C2试验组(n=100) 10.5±4.8 3.3±1.4 11.2±3.5 5.1±2.0对照组(n=100) 10.2±5.0 3.4±1.3 10.0±3.8 3.5±1.8 P值 0.061 0.071 0.035 0.024组别 治疗前治疗后
2.3 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IL-6和HSP6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较治疗前无变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s) pg/n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s) pg/nL
治疗后组别 治疗前IL-6 HSP60 IL-6 HSP60试验组(n=100) 387.6±1.1 112.3±2.1 56.3±2.6 34.8±1.8对照组(n=100) 386.5±1.2 113.1±1.9 385.6±1.4 112.8±1.6 P值 0.388 0.321 0.000 0.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人数不断上升。高血压会引起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危象等严重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一旦确诊,要及时治疗,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有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在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合并高血压,在降低胆固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血压,其降压机制与胆固醇下降无关,主要是能改善内皮功能,降低动脉壁硬度和抑制神经内分泌的激活[5-6]。
高血压患者不仅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而且脉压增大,而脉压增大会影响心、脑血管的功能,有效减少脉压,可以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一般来说,决定脉压的主要因素是大动脉弹性和外周血管压力反射波[7-8]。而大动脉弹性主要取决于动脉内径的大小和管壁的硬度,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可使大动脉弹性减退,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此外,由于阻力小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以对外周压力反射波的位置和强度造成影响,因此,小动脉弹性对脉压增大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HMG-CoA向甲基戊酸盐(MVA)转化使总胆固醇和LDL-C浓度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升高[9]。瑞舒伐他汀结构中含有一个极性甲磺酰胺基,导致其亲水性比其他他汀类强,更易被靶器官肝脏摄入。瑞舒伐他汀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稳定、逆转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其机制主要是增加胶原蛋白的含量、降低MMP活性、减少斑块中CD3+淋巴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浸润等机制稳定斑块[10-11]。此外,瑞舒伐他汀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斑块主要是含有炎性细胞的脂质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纤维帽组成,而动脉粥样硬化是由炎性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动态病变过程,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抑制炎性趋化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来达到降低CRP水平、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12]。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治疗后IL-6和HSP60水平明显降低,说明瑞舒伐他汀在治疗高血压中,可以降低炎性因子,达到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目的和作用。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可以在短期内促进一氧化碳合成、释放,提高小动脉舒张功能,增加小动脉弹性指数,降低脉压[13]。但是大动脉由于长期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粥样硬化病变,因此,他汀类药物对于大动脉弹性的改变,需要较长时间[14-15]。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时,能有效改善动脉弹性,降低炎性因子的释放,利于患者恢复。因此笔者认为,瑞舒伐他汀可以作为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更好选择,临床应推广应用。
[1]吴雷,耿国英,刘恒亮.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和动脉弹性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8):77-81.
[2] Ferrier K E,Muhlmann M H,Naguet J P,et al. Intensive cholesterol reduction lowers blood pressure and large artery stiffness in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J]. Jam Coll Cardiol,2012,39(6):1020-1025.
[3]刘巧玲.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及动脉弹性的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11,36(9):376-377.
[4]寿飞燕,赵振华,杨芳芳,等.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6):589-591.
[5]崔淑娴,王立奎,王浩,等.阿托伐他汀改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动脉弹性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3(27):480-481.
[6]徐德鸿,李勇,张荣林.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342-343.
[7]严山,张学锋,田晓沂,等.瑞舒伐他汀联用贝那普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9):931-933.
[8]徐德鸿,李勇,张荣林.阿托伐他汀和氯沙坦联合用药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7,16(3):142-144.
[9]余欣,路航,张瑞丽,等.瑞舒伐他汀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4,54(31):88-90.
[10]李辉,李晓华.瑞舒伐他汀对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09,8(9):543-544.
[11]胡安定.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6):450-452.
[12] Lars L,Peters Sanne A E,Den Ruijter H M,et al. Effect of rosuvastatin on the echolucency of the common carotid intima-media in low risk individuals:the METEOR trial[J]. J Am Soc Echocar-diogr,2012,25(10):1120-1127.
[13]陶永梅.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析[J].药物与临床,2014,14(13):150.
[14]王树青,吴钱红.瑞舒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1):3459-3460.
[15]何才通.氯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1,33(7):840-842.
10.3969/j.issn.1674-4985.2015.20.051
2015-03-20) (本文编辑:周亚杰)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课题项目(2012-17-01-016)
①广东省东莞市企石医院 广东 东莞 523500
杨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