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5-12-19 05:08卢维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3期
关键词:阿托颈动脉氧化应激

张 平 卢维胜

湖北黄石四医院神经内科 黄石 435006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相关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存在密切联系,而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则是影响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临床已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预测中[2]。此外,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亦与氧化应激存在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氧化应激指标等影响状况,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提供指导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10-2014-02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3]中关于ACI的诊断标准。男57例,女43例;年龄30~86岁,平均(60.58±9.87)岁。纳入标准:(1)经MRI或头颅CT诊断结果显示存在责任病灶,且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发病时间<72h;(3)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本研究的治疗与随访。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出血性脑梗死、肺肝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心脏病、在时间窗内已溶栓ACI及其他脑部器质性疾病患者;(2)血压、血糖等控制不佳者;(3)孕妇;(4)使用其他降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影响脂代谢等药物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案 对照组给予脑保护、抗血小板、降颅内压、改善脑部循环等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治疗6个月。监测2组患者的肌酶、肝功能等指标。

1.3 观察指标与检测、评价方法 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采集2组患者的空腹肘正中静脉血液标本5mL,测量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包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采用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方法检测oxLDL、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方法检测MD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GSH-Px、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比色分析法检测SOD;2组患者入院24h内及治疗6个月后均进行颈部超声血管检查,探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处2cm及颈总动脉分叉处,于动脉管腔内,记录内膜最厚处作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IMT≥1.5mm表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4]),同时计算Crouse积分(Crouse积分=各粥样斑块的最大厚值之和)。记录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oxLDL、MDA等指标水平显著降低,SOD、GSH-Px等指标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各氧化应激指标(oxLDL、MDA、SOD、GSH-Px)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氧化应激指标 观察组(n=50) 对照组(n=50) t值 P值oxLDL(μg/L) 治疗前778.32±196.38 780.30±199.08 0.050 0.960 治疗6个月后401.32±168.25# 738.32±158.31 10.315 0.000 MDA(mmol/L) 治疗前 7.98±0.88 8.04±0.88 0.341 0.734 治疗6个月后 3.87±0.79# 7.40±0.77 22.626 0.000 SOD(KU/L) 治疗前 87.05±13.01 88.21±13.28 0.441 0.660 治疗6个月后146.35±15.98# 108.21±14.52#14.491 0.000 GSH-Px(mg/L) 治疗前 109.24±14.44 111.25±13.99 0.707 0.481 治疗6个月后150.02±12.22#117.00 ±15.07 12.034 0.000

2.2 2组治疗前后斑块Crouse积分、IMT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斑块Crouse积分、IMT等均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Crouse积分、IMT比较 (±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Crouse积分、IMT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指标 观察组(n=50) 对照组(n=50)t值 P值Crouse积分(μg/L) 治疗前3.86±1.24 3.85±1.26 0.040 0.968 治疗6个月后 2.85±1.16# 3.81±1.20 4.067 0.000 IMT(mm) 治疗前 1.66±0.14 1.65±0.13 0.370 0.712 治疗6个月后 1.08±0.11#1.62 ±0.10 25.685 0.000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2例丙氨酸转氨酶轻度上升,经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0,P=0.475)。

3 讨论

氧化应激是体内抗氧化防御体系间的失衡及活性氧族的产生,进而引起机体组织发生损伤。MDA是活性氧族氧化不饱和脂肪酸的最终产物,能够对细胞损伤状况进行间接反应,并对低密度脂蛋白物进行修饰,产生可反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的oxLDL,因此,通过测定血清oxLDL、MDA可有效反映机体氧化应激状况[5]。研究[6]指出,脑梗死发生、发展与oxLDL、MDA存在重要的联系,二者含量水平的高低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类型及预后状况等均密切相关。GSH-Px、SOD是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二者均能够较好地消除脂质过氧化物、超氧阴离子等,是活性氧族的清除剂,对减轻机体组分的过氧化损伤、修复损伤的细胞及调节血脂等具有积极的作用,故GSH-Px、SOD已被用作反映机体抗氧化功能的测定指标。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HMG-Co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可较好地对内源性总胆固醇的生成产生抑制性作用,并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物等水平。研究[7-8]表明,阿托伐他汀具有抗氧化应激、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症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效性功能,不仅能够阻断急性脑梗死发病时的氧化应激级联放大效应、减轻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的损伤,且长期使用可对血管内膜的新生及巨噬细胞的活化等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减少炎症介质、保护血管,降低卒中再发的风险[9]。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oxLDL、MDA等指标水平显著降低,SOD、GSH-Px等指标水平显著升高,且治疗6个月后的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姜斌等[10]报道结果相符,提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发挥了抗氧化应激的作用。从颈动脉斑块影响方面分析,观察组治疗后的斑块Crouse积分、IMT等均显著下降,而对照组则未发生明显的改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Crouse积分、IM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保护血管、减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缓解颈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性较高,对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赵文静.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管活性物质变化的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2):164-166.

[2]蔡敏,马璟曦,罗春阳,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7):656-657.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格雷奥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朱颖,陈长香,李晓庆,等.不同血压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7):611-615.

[5]张晓丽,康素玲,张玉玲,等.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1):32-34.

[6]骆黎,徐芳.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524-526.

[7]王德周.高脂血症并发脑梗死患者102例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的降脂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08-209.

[8]袁远,徐燕,高旭光,等.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 024-1 026.

[9]钟静玫,武绍远,丁里,等.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1):75-78.

[10]姜斌,马瑞,杜继臣,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临床荟萃,2013,28(7):749-752.

猜你喜欢
阿托颈动脉氧化应激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环状RNA与氧化应激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