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穿刺监测颅内压在重度颅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

2015-12-19 05:08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3期
关键词:侧脑室脑室颅脑

黄 焱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靖西 533800

重度颅脑创伤患者病情危重,其脑组织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自动调节功能减退,逐渐出现水肿,颅内容积代偿能力受限[1]。侧脑室穿刺连续动态监测ICP可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特别是ICP持续升高时,可及时行CT检查,及时挽救再出血患者的生命,有效避免了治疗的盲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01-2013-12收治33例侧脑室穿刺监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30例未行侧脑室穿刺监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s)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s)

组别 n 性别男 女平均年龄(岁)平均GCS评分(分)受伤至入院平均时间(h)观察组33 19(57.58)14(42.42)42.6±11.1 5.4±1.8 7.2±1.8对照组30 17(56.67)13(43.33)43.4±11.7 5.6±1.5 7.0±1.7

组别 n性别男 女平均年龄(岁)平均GCS评分(分)受伤至入院平均时间(h)χ2/t值0.5421 0.6243 0.1024 0.3571 P值 >0.05 >0.05 >0.05 >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均<8分,均经CT检查为颅脑损伤;入院时无休克表现;同时排除合并多脏器损伤者,去皮质强直的濒死者,妊娠期患者,合并恶性肿瘤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CT检查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其中28例因脑挫裂伤及颅骨凹陷骨折、颅内血肿入院即行手术清除血肿、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给予相应的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失衡、脱水剂治疗、镇痛、镇静、机械通气、床头抬高、亚低温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其余35例患者先给予脱水、镇痛、镇静、机械通气、床头抬高、亚低温及对症支持疗法,根据头颅CT情况择期行手术治疗。

1.4 监测方法

1.4.1 对照组监测方法:(1)生命体征的监护,包括血压、心率、意识、瞳孔等;(2)是呼吸功能监测,包括呼吸节律、呼吸频率及幅度变化;(3)是血气分析监测,判断是患者是否有组织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或过度通气,及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避免发生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或过度通气。

1.4.2 观察组监测方法:在对照组常规监测基础上行侧脑室穿刺监测颅内压。入院后或术中行侧脑室穿刺,接监护仪,调定零点,监测颅内压(ICP)。持续7~14d对颅内压(ICP)进行监测,根据患者ICP变化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治疗方案,具体措施如下:当ICP升高,达15~20mmHg超过15min时,抬高床头30°,适当引流脑脊液;当ICP升高≥20mmHg 5min时,及时给予125mL 20%甘露醇+呋塞米脱水治疗,同时用镇痛、镇静或加肌松剂治疗。所有患者尽可能保持平均动脉压65~80mmHg,如平均动脉压<65 mmHg,予以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本组中1例ICP持续升高≥25mmHg,在排除恶性高血压和气道阻塞后,怀疑颅内再次出血,即刻行CT复查证实,及时手术清除血肿后ICP恢复。

1.5 疗效评价 采用ADL能力分级法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测评,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工作;轻残:部分恢复正常,可独立生活;中残:部分生活需人照顾,可扶拐行走;重残:不能行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卧床,但意识清醒;植物生存:植物生存状态;死亡:治疗或随访期间死亡。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CP监测结果 观察组术中平均ICP(35.82±11.45)mmHg,术后明显下降(20.43±7.14)mmHg,共监测4~8d。

2.2 2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n(%)]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423,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严重损伤[2],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短暂性功能紊乱,具有病情进展快、易变、突变的特点[3],患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脑疝,甚至死亡。颅内压是反映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颅内压监护技术,可对颅腔内容物对颅壁的压力进行量化,从而24h连续监测颅内压变化,为治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4]。通过对观察组3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监测显示,监测初期,患者平均ICP为(35.82±11.45)mmHg,术后为(20.43±7.14)mmHg。术后持续ICP监测,根据监测值调整治疗方案。观察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侧脑室穿刺监测颅内压很有必要,可动态了解颅内继发性病变,及时掌握最新病情进展,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临床救治赢得时间,是降低病死率、提高预后的有效手段。

ICP监测的作用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5],可明确颅内压是否正常,颅内压升高及升高程度,在患者症状体征表现出来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对照组患者由于未行ICP监测,只能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判断,治疗措施相对滞后,因此,治疗效果远不及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观察组。(2)为治疗提供准确的指导[6],主要表现在药物的应用上,在颅内压正常的情况下,避免了降压药、脱水剂的过度使用,有效地避免了治疗的盲目性。(3)持续ICP监测,有助于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同时有助于及时发现颅内占位病变,而且植入的导管还可引流脑脊液,辅助降低颅内压。

[1]李立森.侧脑室外引流及颅内压监测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35例[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8):42-43.

[2]李富勇,高祚芝.颅内压监测及侧脑室外流联合脑脊液置换在脑室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10):1 606-1 608.

[3]王云杰.动态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非清醒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4(17):163-164.

[4]季茂玉.1例脑室引流患者动态颅压监测的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08.

[5]赵江,唐海涛,鲁春鹤,等.连续颅内压监护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4):427.

[6]陈洪武,金波,金鑫,等.颅内压监护在自发性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5):671-672.

猜你喜欢
侧脑室脑室颅脑
产前超声在胎儿侧脑室增宽的临床价值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孤立性侧脑室不对称妊娠结局
胎儿不同程度侧脑室增宽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