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体系的比对与启示

2015-12-18 09:01唐昊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31期
关键词:中美篮球培养

唐昊

【摘 要】 中美篮球青少年运动员培养途径不同是导致中美篮球水平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中美高校篮球青少年人才培养体系的对比分析,并对相关的问题提出建议,从而为我国篮球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中美;高校;篮球;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0-01

篮球运动是一项国际性影响极大的竞技体育项目,在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和空间,深受群众喜欢;也是我国高校学生受众面最广的项目之一。但目前我国篮球在世界赛场上的地位,虽有明显进步,2015年亚锦赛男篮强势夺冠,女篮饮恨失利,与世界强队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当然有球队管理层、教练员、队员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更深层、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我国篮球青少年运动员的严重匮乏。要打造真正的篮球强国,全面推动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急需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此,本文通过对中美高校篮球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和阐述。

一、中美高校篮球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制

1、我国篮球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制

篮球青少年运动员是指准备成为或将从事篮球运动有关的活动的接班人。我国现行的篮球运动员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制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即以当时的体委负责下的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为中心来培养不同年龄和不同水平的篮球运动员,我们称为“举国体制”。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发展竞技体育,培养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也就是国家采用行政手段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的全而管理,从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到运动员的选拔、培养等全部由国家负责。长期的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不可能立即消失,我国现今的优秀运动员成才途径依然是以“业余体校——地市体校——省市青年队——专业队——各级国家队”的“线”型结构体系(三级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这种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制一方面虽然保证了篮球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但由于这种体制缺少强烈的竞争性,运动员缺少应有的创新、求异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又制约了优秀篮球人才的培养。

2、美国篮球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制

篮球起源之国的美国,有其雄厚的人才后备基础,人们把美国的篮球后备建设比作“金字塔”式结构,美国篮球人才主要通过中学和大学来培养,没有专门的运动技术学校来承担培养运动员的任务。在小学,没有篮球代表队,主要是靠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和私人俱乐部教练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基本运动能力。中学则是优秀运动员培养的第一阶段,全美21000所中学,约有60万中学篮球运动员。几乎每个中学都有完善的竞赛体制,一般每年每队可打40场正规比赛。在假期,还有各种专门为青少年开设的篮球夏令营,一些有名望的专职教师或职业选手为他们讲课并作指导,这为他们以后的技术提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6岁以后(高中与大学)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将全面提高技、战术水平,对技战术精雕细琢为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待到中学毕业时,这些中学篮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已达到相当水准。美国篮球运动比赛促练的指导思想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浓厚的商业性,也刺激了篮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全美大约有3600所大学,大学联赛(NCAA)每年每队可打的比赛更多,成为仅次于NBA联赛的一项重大赛事。另外,世界顶尖水平的NBA联赛中,有80%以上的球员来自NCAA。可见,NCAA联赛是NBA联赛的后备基地。

二、中美大学生篮球队教练员选配制度的差异

中国CUBA前4届总冠亚军8支队伍的教练员,大部分是大学体育教师兼职,近两年个别名校开始聘任专职知名教练,中国大学的教练基本上是采用行政任命制,在教师与教练上没有明确的分工,教师的考核、考评、职称、提升等仍是以教学科研为主,在客观上不利于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练员把大部分的时间泡在球场上,寒暑假是训练的宝贵时间,教练员舍不得放弃,因此教练员外出学习、进修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教练员学习的提高。在训练方面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还存在不足。

美国大学对教练员实施聘任制,聘任合同一般没有任期大部分自身运动水平较高,有从事运动训练的经历,教练员组成人员较科学完善,教练员训练态度端正.训练全身心投入,积极性很高。教练员分专职和兼职两类,甲级大学和乙级大学的教练员,90%都是专职教练,人选的学历和职称并不十分看重,重要的是工作实践经验,能否胜任这份工作,为学校争得荣誉,能否培养出一流的运动员,并向NBA输送人才,否则不能胜任工作。由于美国NCAA教练有良好的待遇和完善的聘任制度,使教练员全身心投入工作,努力提高训练和比赛水平。

三、美国高校篮球青少年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1、改善政府在青少年人才培养中的职能定位

美国政府不直接介入体育青少年人才的培养,而是依托教育系统和社会组织,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杠杆、法律制度进行扶持,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同时,要注意到我国的社会自治型国家青少年人才培养体制的缺陷,如市场导向、社会自治难以避免的项目之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竞技体育的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难以一致。中国的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转变职能,由“办体育”向“管体育”转变,有的放矢地把部分项目的人才培养交给社会承办,调动起社会培养青少年人才的积极性。各级体校应进行制度创新,引入竞争机制、风险机制,调动起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动力,使他们的收入与贡献挂钩。政府对体校的培养效益进行评估,从而决定资助的方式与额度。

2、解决青少年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

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比赛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国青少年体育青少年人才文化水平较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好。各级体校为了出成绩,争取更多的地方财政拨款,在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安排上不太重视。美国在这个问题上依托学校和俱乐部普及运动项目,通过各种业余竞赛引导青少年参加课余训练,学生的第一目标是文化学习,其次才是运动训练。中国应加强“体、教结合”,降低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门槛”,政府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形成大、中、小学对口衔接的青少年人才培养体系;对中、小学传统项目学校进行滚动评估,对合格的学校加大资助力度,真正调动起传统学校培养体育青少年人才的积极性。

3、完善竞赛制度,挖掘青少年运动员的潜能

中国的运动竞赛大都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对地区利益的追求导致部分单位在训练中“拔苗助长”,竞赛中“以大打小”,严重制约了青少年人才培养质量。美国举办的比赛往往是单项的,并且对运动员年龄有严格的限制,非常重视比赛的公平,能够动员更多的青少年参加到运动竞赛中来。中国应充分借鉴分级赛制的成功经验,青少年参加的比赛要淡化竞技色彩,增加比赛的场次,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课余训练,真正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借鉴国外经验要理顺我国篮球青少年人才培养体制,首先要由过去单一的国家培养体制,变为由国家(体育和教育两大系统)、社会共同培养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体制。既要根据篮球运动特点,又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有计划的进行长期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颖川,吉建秋.高校篮球人才培养方式的现状与创新.体育科学,2000(04)

[2]周春芬.试论我国篮球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J].辽宁体育科技,2003,(04)

[3]白喜林,黄文彦,吴源.中国篮球运动的持续发展与篮球青少年运动员.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03)

[4]李颖川,于振峰,高瞻.中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现状与发展对策.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02)

[5]刘波.中美大学生篮球联赛人才培养体制的对比分析.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02)

猜你喜欢
中美篮球培养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